酒香城市正年轻

2025-02-05 18:24:0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一坤 文/图 -标准+

大年初一回江苏宿迁农村老宅走亲访友,一路宿迁港、能源公司等单位大楼林立,中国结、花灯装点着横纵四方的康庄大路至目光不可及。未至村中心,“恭喜你发财”歌曲隐约传来。回迁小区内,鳞次栉比的低楼,垃圾分类与扫描识别区域,电动车充电桩……我站在街区中心录了段长视频。“‘十三妹’发展不错嘛,你这农村在北京也是五环水平了。”一旁的爱人笑着说。

“十三妹”是宿迁人的自嘲,“十三”代表宿迁在江苏省省内GDP排名,但我却觉得妹这个字很灵气,苏小妹、蓉妹这些不都有“妹”字嘛,衬得人乖巧和灵气。

宿迁下抱洪泽湖,内拥骆马湖,盛产四大家鱼、银鱼,宿迁人餐桌四季不缺鱼;京杭运河贯穿市区,明朝黄河改道遗留废黄河,大河纵横,运河码头汽笛声印在我的记忆中。宿迁,江南的秀气有其神,却不阳春白雪。

宿迁人口味、性格又像山东人,双沟酒、洋河酒名扬四海,每至开窖,酒香随东南风吹到窗边,也成就了餐桌上美味的白酒皮蛋。这种酒香型特征在宿迁名人性格上也尤为突出,项羽、虞姬、刘强东,白璧微瑕却显得有血有肉,即便是悲剧式英雄也得史家颂扬。

我一度认为费孝通所说不变的乡土社会指的就是宿迁老家。这里人性格不变,“你别怪我说话不中听”“自家人不说外话”,老家人说话直来直往,省去猜疑推演的过程;这里设施不变,孩童时期剪板寸的理发店还在,外婆家招待的大菜还是老几样——胡萝卜牛肉、青菜肉丸、酸菜羊肉。

但这里又都在变化着,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恒力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工厂在农村老家拔地而起,三爷工作地从外地的建筑工地变成了家门口的电厂、二爷从煤矿到了酒厂,家门口找好工作成为共识,并且本地工厂对近50岁的二爷三爷也很包容。酒桌上,二姐夫劝我:“北京混不下去考虑考虑回宿迁,这边工资比那边高。”

始终有一条线贯穿着家乡的变与不变——宿迁人不变的酒香型性格滋养了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直率、幽默、务实,甚至慵懒随性的性格——在工厂可以红脸但又转头和好,饭店一直在做回头客和街坊生意,人人永远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不在大波大浪中沉浮,就在四平八稳中享受慢时光。

一点一滴,能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生活的热爱。我到泗阳船闸“新春走基层”采访时,所长推荐我一并去宿迁船闸采风,“这边工作做得都很扎实、很细”。

我在饭桌上和同学聊天时说:“我看有人说餐饮业形势不好,你看这饭店天天订不到位置,谁说的是真的呢?”

“宿迁发布”推送一则宿迁籍人才返乡创业热的消息——宿迁位列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榜75名,天合光能、阿特斯等行业领军企业集聚发展,“人才新政16条”“人才协同19条”等政策效应叠加释放……结合这几天的见闻,我有了更细腻的感受。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奔赴这座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开创事业。我相信这是一次双向奔赴,一方为了更宽松、资源富集的就业创业环境,一方是建设更年轻、绿色的城市,向着“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迈进。

编辑:翟慧

责编:李宁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