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耀八一 青岛交通转业军人“四促”亮绩专题述讲

2025-08-01 17:01:50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李春晓 -标准+

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8月1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举办“戎耀八一·四促亮绩”专题述讲会暨主题党日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代表局党组向全局退役军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与会人员观看了退役军人从军营到交通岗位上的风采视频,6名退役军人代表结合自身军旅经历和转业后的工作实践,分享了在交通运输战线上的奋斗故事。

赵济华:将群众出行“痛点”作为攻坚克难“靶心”

从深海潜艇到城市街巷,从守护海疆到服务民生,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城市交通处赵济华完成了从海军军官到交通“勤务兵”的华丽转身。转业以来,他将军人的纪律意识与为民情怀融入交通事业,用“加减乘除”工作法优化公交线网,以创新举措破解出行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着军人的担当与奉献。

军旅生涯锻造了赵济华严谨务实的作风。他将军队的纪律意识转化为工作中的行动准则,在公交线网规划、政策编制中始终瞄准群众出行的“痛点”。三年来,他带领团队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77条,增设站点764处,惠及276个居民小区。在株洲路片区,针对企业员工反映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他5天内完成8次实地调研,创新推出“多圈不进场”微循环线路,为20多家企业的员工节省通勤时间近20分钟。

赵济华深知,公交服务的温度丈量着城市文明的高度。从“宝宝巴士”到“暑期免费公交”,从“旅游专线”到“环浮山公交”,他推动了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为改善候车环境,他主导编制《青岛市公交候车亭设置指南》,推动70余座新式候车亭投入使用。万象城的智能候车亭可实时显示车辆位置,武昌路候车亭配备无线充电和AI电子屏,劲松五路的候车亭融入海滨美学,成为城市的“暖心驿站”和“靓丽名片”。

面对汽车租赁行业“小、散、弱”的特点,赵济华秉持“包容审慎”原则,主导编制《小微型客车租赁备案办事指南》,并在全山东省推广实施。通过“送政策上门”服务,他助力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推动青岛市租赁企业备案数达410家,位居山东省首位,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根基。

吕坤:忠诚铸魂 执法先锋

作为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五大队二中队中队长,退役军人吕坤用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他以军人的忠诚担当和执法者的专业素养,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19岁入伍,9年军旅生涯,吕坤在军营中完成了从青涩少年到铁血军人的蜕变。新兵连的紧急集合、军校的严苛训练、风雨中的武装越野,磨砺出他勇敢刚毅、令行禁止的军人品格。他说:“军营的烙印早已融入血脉,成为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这份坚韧与自律,成为他日后执法工作的底色。

2009年转业后,吕坤选择从最基层的执法岗位重新出发。面对陌生领域,他以军人不服输的劲头,从零学习法律法规,钻研业务技能。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履职,他完成了“脱壳蜕变”。2023年,他带队驻守胶东国际机场140余天,日夜坚守换来交通秩序的显著改善。尽管对家人满怀愧疚,但他深知:“岗位就是战位,职责所在,使命必达。”

在执法工作中,吕坤既坚持严格规范,又注重传递温情。他刻苦钻研法规,梳理流程,力求精准高效;面对不理解的驾驶员,他耐心释法说理,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5年来,他参与查处案件1200余起,处置群众投诉600余件,办结率100%。他总结的《投诉办理工作规范》在队内推广,成为提升执法效能的典范。

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紧急救援,吕坤始终冲锋在前。2020年疫情期间,他坚守一线,所在大队荣获“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4年,他在执法归途中紧急护送高烧惊厥的幼儿就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执法为民”的初心。他说:“严格执法是底线,传递温情是初心。”

任晓璇:军魂筑路 大爱铺途

从通讯兵到军医,从政工干部到公路卫士,任晓璇的职业生涯跨越了军营与地方,却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忠诚本色。转业16年来,她在青岛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组织人事、公路养护、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深耕不辍,用军人作风筑牢交通基石,以赤诚之心铺就温暖之路。

2008年转业至公路中心后,任晓璇将军队的严谨作风带入人事工作。在成品油费税改革中,她5次赴济南对接,高效完成档案整理;在五市两区公路局上划工作中,她牵头半年内审核近千份档案,建立党员信息库。她起草的人事档案规范获评市级“优秀”,为公路系统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人事工作就像部队的‘后勤保障’,必须精准无误。”她说。

2018年转岗公路养护处,任晓璇将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法宝”创新应用于一线:组建大中修临时党支部,143名党员让党旗飘扬在施工一线;创建“红色联盟”,联合交警、街道破解工程难题;通过“军民融合”帮扶沿线群众,为果农开辟“绿色通道”,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她带领下,养护处党支部连续两年获评“五星级党支部”,成为行业标杆。“养护公路就像守护阵地,必须全力以赴。”她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25年前,任晓璇与残疾人张晖家庭结下帮扶对子。从新疆军校到聊城工作,再到转业回青,跨越5000公里的守望从未间断。如今,她将这份善意扩展为团队行动,组建“路缘”志愿服务队,开展20余次助残、关爱自闭症儿童活动。2024年,服务队获评市级优秀项目,她个人也荣获“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承诺的事,就要用一辈子去践行。”这是她的信念。

龚绪林:当好城市"活地图"和"守夜人"

仅用两年时间,龚绪林就完成了从军人到交通人的精彩蜕变。作为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一员,他以军徽淬炼的担当与匠心雕琢的坚守,在公交脉络间精织密缝,于智慧出行中开拓创新,始终以躬身实践的姿态,诠释着"转身不转志"的军人本色。

2022年褪下军装后,龚绪林迅速融入交通战线。面对资产清查的繁杂工作,他带领团队梳理8636项固定资产,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明白纸》;在公交线网优化中,他推动实现公交地铁站点150米内衔接率达90.7%,填补崇阳路等盲区;为提升服务效能,他将投诉处理时长缩短40%,建立"一车一档"制度。他说:"从军人到公仆,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龚绪林始终保持着军人敢闯敢试的劲头。他推动支付宝和Apple Pay接入地铁支付系统,惠及370余万特种卡用户;开通市区至平度红色教育线路和葡萄采摘线路,创新运游融合模式;为解决机场凌晨通行难题,他发展69条定制客运线路,投放27部夜间疏运车辆。在"一元通城"、暑期免费公交等惠民项目中,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服务永无休止符"是他的工作信条。

38℃高温天跟车体验空调故障,800份问卷逐条分析老人诉求,凌晨完成列车晚点接驳……龚绪林始终践行"以脚步丈量民需"的承诺。他组织安全生产培训603人次,排查整改隐患80余项;新设迁移38处公交站点,有效缓解海慈医院周边拥堵;编发《企业法律服务手册》300余册,助力行业规范发展。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将军魂转化为服务温度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龚绪林表示将继续保持军人本色,深化线网攻坚,推进智慧出行,当好城市"活地图"和"守夜人"。

李玉磊:安全行车"定盘星"

李玉磊用16年军旅淬炼的忠诚与专业,在交通战线续写着平安守护的新篇章,这位曾获"山东省军区最美士兵"称号的转业军人,以"三个绝对"标准重塑公务车管理,成为青岛市交通工程建设和质量安全技术中心安全行车的"定盘星"。

在部队服役期间,李玉磊与72位老英雄朝夕相处,从他们身上汲取了忠诚担当的精神养分。他安全行车20多万公里,4项军事科目全优,圆满完成海军建军60周年等重大保障任务。两次荣立三等功、当选山东省军区党代表的荣誉,见证着这位"方向盘上的尖兵"的成长。"老首长们教会我,保障工作没有99分,只有100分。"这句话成为他日后工作的座右铭。

2024年转业至建设中心后,李玉磊将军事标准融入车辆管理。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车况,严格执行"绝对安全、绝对准时、绝对整洁"的保障要求。面对复杂的公务车平台管理,他像新兵学队列一样从头学起,三个月内成长为行家里手。在他精心维护下,建设中心公务车辆始终保持"随时出车、随时放心"的战备状态,二季度考核中他被评为"叫好"典型。

针对交通建设工程"点多线长"的特点,李玉磊创新建立"一车一档"全周期管理模式。从申请审批到维护保养,他将军队装备管理经验转化为"五个到位"工作法:车况检查到位、路线规划到位、清洁整理到位、安全提示到位、应急准备到位。有同事笑称他是"车辆保姆",他却认真地说:"在部队,车况关系到任务成败;在工地,行车安全连着工程质量。"

于小龙:数字尖兵 智创未来

从舰艇声纳维修到交通数据治理,从保障海军装备到驱动智慧交通,于小龙用14年军旅淬炼的技术匠心,在数字政务新战场续写军人本色。这位曾荣立三等功的声纳专家,自主研发扫码盘点系统、探索AI大模型应用,成为青岛交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力量。

在海军服役期间,于小龙守护着舰艇的"水下眼睛"。他精通十余型声纳装备维修,完成多批次中修抢修任务,曾因攻克某型主战声纳技术难题荣立三等功。"声纳维修容不得毫厘误差"的军工标准,塑造了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这段经历让他深刻理解:"技术保障就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

转业至青岛市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中心后,面对庞大的资产管理工作,于小龙将军队的"问题导向"思维注入创新实践。针对传统手工盘点效率低、误差大的痛点,他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编程知识,自主开发扫码盘点系统,将资产清点效率提升300%,数据准确率达100%。这套系统如今已成为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的"数字中枢",其背后是他连续三个月加班加点的技术攻关。

2024年AI技术爆发之际,于小龙主动拥抱变革。他系统学习大模型技术原理,创新应用智能数据分析工具:通过AI批量生成可视化图表,使交通运行数据研判效率提升50%;搭建智能知识库系统,将政策文件检索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30秒。这些探索不仅助力团队高质量完成《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报告》,更开创了"AI+交通政务"的新模式。


编辑:袁梓晴

责编:

审核:李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