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骆岗国际机场是安徽合肥第二座机场,从1977年首架“三叉戟”飞机降落,到2013年停用,再到2018年涅槃重生为城市公园,老机场见证并书写着一座中部城市的城市化进程。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民用航空局以第二次扩建首都机场为中心,同时扩建天津、合肥机场为备降机场。经过勘察比较,合肥机场从三里街易址骆岗。1977年启用之初,骆岗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50万人次,2004年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到2012年已超500万人次。30多年里尽管扩建多次,但场地仍不够用,空港门户日趋饱和。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扩容,这一处于老城区和新区过渡带的机场,日渐成为阻碍城市空间融合的“飞地”。骆岗机场所在片区是典型的“城郊结合部”,航站楼2公里半径内散布着汽修厂、驾校训练场和城中村,日均300架次航班带来严重噪音污染,周边住宅被限高24米。
2013年5月29日夜里,随着海航HU7243航班从骆岗机场起飞,老机场顺利完成了36年的历史使命,安然谢幕。
停运后的骆岗机场片区如何开发,一直迟迟未定。2014年,合肥市规划局回应,计划将其定位为集高档居住、商务、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活力综合片区。2015年,该片区又被纳入合肥市通用航空机场布局规划,“复航”声音一度成为主流,甚至有通航企业在此开设了直升机低空旅游项目。2017年,确切消息终于传出——老机场片区不再建设通用机场,而是要打造成城市公园。
如果是初次听闻这一消息,多数人都会有些诧异,毕竟这“大手笔”看起来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也是在这一年,合肥市开始申办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这恰好呼应了规划中的城市公园。
6年后,占地面积相当于1680个足球场的骆岗公园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内部完整保留了长3000米的机场跑道,停机坪则被改造成了长约3000米、宽约110米的“梦想大草坪”,据说能同时容纳5万人。合肥也如愿以偿,在此顺利举办了园博会。
昔日机场完美蜕变后,成为七成土地覆盖着绿植的“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而曾经听来有些“奢侈”的规划方案,正不断收获惊喜的反馈。新春灯会、音乐节、露营会、无人机表演、集体婚礼、龙虾美食嘉年华……园内开发的商业项目丰富多彩,深得市民喜爱,不少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去年11月,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在园内落地,依托城市公园这一绿色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的棋子已悄然布下。
有人说,从骆岗机场的重生看到了合肥的“雄心勃勃”。可我想,这并非雄心而是初心。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本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只是有些时候事与愿违罢了。
编辑:翟慧
责编:李宁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