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春节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去,获评第二届“十佳明星船闸”的江西省双港船闸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记录启闭机房设备状态、现场查看引航道是否有漂浮物、检查消防设备……完整的一次巡查下来,时钟刚刚指到8点30分,笔者随工作人员回到调度室,指挥船舶有序过闸。
“双港船闸来了就能过闸,一直很畅通,当天到当天就能过闸。员工们对我很亲切。”满载钢材的“襄阳顺达6666”号船员说。
一坝管三江,双港通四海。在有“千帆安泊,百货归墟”美称的鄱阳,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水利枢纽工程——双港船闸。作为船舶由鄱阳湖进入信江流域的第一座船闸,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滋养了一代代赣鄱儿女,续写着赣鄱黄金水道的千年传奇。
近年来,在信江船闸通航中心(简称信江中心)党委领导下,双港船闸通航所紧紧围绕“学习、为民、创新、实干”的管理理念和“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服务宗旨,坚持安全便捷、有序调度、科学养护、畅通高效的原则,尽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推动各项业务快步向前发展。
船闸里建创新工作室
在双港船闸办公楼的大门旁,有一个单独开放的大会议室,信江中心信创工作室正坐落于此。
走进工作室,迎面看到的是一张整洁的会议桌,桌上厚厚的记录本共记载了二十余次会议内容,记录下了工作室成员每一次的灵光乍现与深思熟虑,各类繁复的工程图纸和技术标准夹杂其间。记录本不仅是工作室成员智慧的结晶,更是信江船闸通航中心在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中的重要见证。
2024年12月11日,随着双港船闸3号浮式系船柱被缓缓起吊至闸室墙上,“党建+浮式系船柱吊装技术创新”项目圆满收官。
“之前每次对浮式系船柱进行检修,不仅要租赁浮吊,还得停航检修,影响船舶畅通过闸。针对这个问题,工作室创新设计了浮式系船柱专用智能吊具,实现运检分离、随坏随检,每次使用能够节省检修费用15万元左右。”双港船闸通航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艾志华介绍道。
为了实现自动抓取与脱钩、减轻劳动量,工作室进一步深化创新,又设计了一种船闸浮式系船柱自动抓梁装置,使工作趋近于自动化,并申报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针对绝大多数船闸检修闸门吊装费时费工、成本高、水上作业容易造成人员落水和船舶侧翻等诸多问题及安全隐患,工作室创新性提出一种智能潜水自航式检修闸门,建成后每次检修可节约80万元左右。该项目现已成功入选江西省交通运输厅2024年度重大研发专项计划,是入选的7个项目中唯一的水上攻关项目。
据了解,自2024年3月成立以来,信创工作室致力于船闸枢纽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先后发表论文7篇,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完成了2项交通重点项目课题研究。
“信者无疆,创赢未来”,正如工作室大门上的这句话,信创工作室将在水运工程及船闸通航领域持续展现出强大的信念与创新力,不断驱动行业快速发展,为全省水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校企合作育人才
“2025年1月14日春运开始以来,大队联合双港船闸开展航道巡查6次,巡查里程超500公里,并在巡查过程中,走访船民,加强安全教育,全力保障辖区航道安全畅通。”江西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局三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应少平介绍。
自与海事执法有关部门成立联合共建点以来,双港船闸通过协同联动共治,推动水文气象、交通管制、重要物资运输船舶等信息共享,强化船闸通航安全监管和船闸安全运行管理,更好地保障了通航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2024年,双港船闸与海事部门开展“交流研讨”“主题党日”“联建联学”等共建活动6次,落实联席沟通机制4次,推动重点工作圆满完成。
为培养水运事业发展人才,信江中心充分发挥行业技术和实践平台优势,与南昌工程学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于2024年1月5日挂牌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
2024年6月,南昌工程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21级和23级70余名学生来到信江中心开展专业认知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江西水运发展的认知和了解,激发学好专业知识的热情;去年12月,南昌工程学院刘欣欣博士团队赴双港船闸通航所就口门区流态监测和浮式系船柱损坏预警等船闸创新课题开展交流研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五化四好”管养显成效
作为信江中心开展“五化四好”船闸建设工作试点单位,双港船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组织落实,为江西省智慧船闸标准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归纳提炼出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船闸管养新模式。
着力推动智慧船闸的设施数字化,双港船闸通航所突破以往管理和控制平台分设的模式,将现地感知、自动控制、船舶调度和运维管理有机结合,搭建船闸监控和智慧通航综合管控一体化平台,大幅提升船闸运行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据江西省高航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按照《推进赣鄱黄金水道智能航运发展试点实施方案》规划部署,目前,智慧船闸信江试点建设已基本完成,包含双港船闸在内的信江各试点船闸均已实现监测感知、设施智能、运行集控、服务智慧,操作员在信江中心船闸集控中心即可远程控制各船闸系统,船闸管理更加高效智能。
为保障船闸运行高效,双港船闸通过“赣航通”手机App,构建“互联网+高航便民”服务模式,为船舶提供“过闸不上岸、信息掌上查”“水上ETC”式过闸服务,不断优化过闸体验,让船民用得方便、用得舒心。
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1日,双港船闸赣航通App已累计注册船舶850余条。2024年,双港船闸总计过闸3484次,过闸船舶6807艘次,通过船舶总吨位821.31万吨,货物船舶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船闸货物通过量创新高,达到512.48万吨。
在承担双港航运枢纽的运行之外,双港船闸通航所践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鱼道、渔业增殖站建设,成立了饶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增殖放流基地,开展“渔业资源生态修复”“船闸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宣传月”等活动,对过往船民进行生态环境宣传,加强水上工作者绿色发展意识,联合高校开展绿色水运课题研究,护航船闸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新兴9899”号船因受大风影响加上船员对航道不熟悉而搁浅于船闸上游2公里处。接到求助信息后,值班人员迅速行动,现场勘察,协调各方救援,并调度泄水闸抬高水位。经多方努力,搁浅船舶成功脱险。事后,船民满心感激,送来了“紧急救援伸援手,心系船民显真情”的锦旗。
在双港船闸党员活动室的墙上,类似的锦旗还有3面,每一面都记录着双港船闸与船民的真情故事。
近年来,双港船闸所在的信江中心第四党支部在信江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地以“红心向党,服务惠民”的党建品牌为引领,推动江西水运高质量发展,先后获评厅直机关“四强”党支部,省高航中心“表现突出集体”,信江中心“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为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双港船闸通航所积极探索“党建+联动协作”“党建+通航服务”“党建+船闸管理”“党建+安全生产”模式,全力助推信江航运高质量安全发展。2024年信江中心第四党支部开展各类主题党日活动15次,包括联合主题党日、廉政主题党日、领导上党课等多种形式。
“红心向党、服务惠民”是双港船闸通航所的不懈追求。他们积极开展“走进企业、走近船民”系列活动,加强与企业船民的沟通交流,定期走访辖区航运、货运企业,征询年度货运总量、月度运输计划,及时掌握潜在过闸运量增长趋势,提供精准精细化服务;针对过闸船舶多的情况,结合现场实际,主动开启过闸延时服务,做到了过闸船舶零投诉、零积压;开展“船闸开放日”活动,建设科普、实践教育基地,邀请船企船民及大中小学学生走进船闸、了解船闸,“沉浸式”体验船闸文化,感受到水运的魅力和价值。
风雨无阻显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双港船闸通航所扎实开展“书记领航党建强基”行动,创建“科技赋能、红心向党、安全护航、服务惠民”四个班组。在防汛战役中,“红心向党”与“安全护航”小组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坚守枢纽大坝安全防线,彰显了责任与使命;“服务惠民”小组主动走上船头,与船民互动交流,发放运行方案宣传手册,手把手指导船员使用“赣航通”App报闸,并建立船民微信群,开展多样化的送清凉、解难题志愿服务;“科技赋能”小组以船闸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宗旨,扎实做好船闸维护保养、技术攻关等工作,提升船闸运行效率……他们将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擦亮“中国红”。
“新的一年,双港船闸将以保障船闸通航安全有序为重要目标,不断丰富船闸服务品牌内涵,进一步提升安全通航保障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助力江西高等级航道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赣鄱千年黄金水道贡献双港力量。”信江中心负责人熊东亮表示。
编辑:翟慧
责编:李宁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