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保家卫国的“橄榄绿”到成为保障铁路运输的“小黄人”,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助人为乐和无私奉献。今年是大连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线路工于光明入路的第12个年头,深受雷锋精神熏陶的他,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少年立志,雷锋精神种下善的种子
今年47岁的于光明,自小在村中大喇叭播放的雷锋事迹熏陶中成长,那些故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善良与奉献的种子。尽管当时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尚浅,但每一个故事都让他心生向往,立志成为像雷锋那样的人。
学生时代的他,总是第一个到达学校,用自家带来的木柴点燃教室暖炉,让同学们能在温暖中学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种子已经悄然发芽,就是这样的他曾连续三年荣获“学雷锋标兵”。
其实在于光明有一件小秘密,在他放着数不清的荣誉证书的箱子里,有一条他妈妈用过的红色丝巾,包裹着三本早已泛黄的书,一本是他7岁时爸爸从外头给带回来的1973年出版的《雷锋日记选》,一本是他自己上学时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钱买的1990年出版的《让雷锋的生命在我们身上延续》,一本是他在部队时战友送给他的1990年出版的《雷锋日记、诗文选编》,几十年他视如珍宝细心保存。
军旅生涯,发起“挽袖行动”
成为军人后,于光明不仅是一名优秀士兵也是优秀的兵头将尾,尊敬首长,团结战友。
1999年夏,刚刚出差回来的于光明得知一位广西籍战友的父亲生病了,虽然当时他还只是挣着几十元的津贴,但还是从身上找出50元钱塞给战友以备急用,让他千万不要着急,大家一起想办法。
当兵时,他历经汶川、玉树等地震灾难,更是积极捐款,还发起了“挽袖行动”,带领战友无偿献血,而这一献就是17年。国防服役16年,他曾3次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嘉奖、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9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但他最为珍视的还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的这份荣誉。
坚守岗位,做一颗“螺丝钉”
2014年初,于光明被选派至车间担任机修工作。还是“职场小白”的他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每天坚持比其他同事早到一小时、晚走一小时,一年要比其他同事多付出700余个小时,通过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认真学习每项技能,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主动查阅资料,碰到不会操作的机械就不断练习,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机械故障率,更好服务现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这种近乎“强迫症”式对工作的完美追求,不仅深深影响了周围的工友,还逐渐让更多人对机修岗位的重要性刮目相看。他根据现有条件、实际环境,自创一套“方便地面、高效空间、布局顺畅、整体协调”的机具库房管理宝典,并根据各种机具种类的维修、保养、配件、油品、料品等全部进行自制表格式管理,白天采用纸质登记,晚上下班还要进行电子表格统计,这在当时是极为严谨和规范的管理方法,使机具库房管理有了质的飞跃,引来各车间各站段参观学习,在进行规范化大检查中确保了“零问题”和突出成绩。这种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使他在短短一年之内就赢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和尊敬。
面对病痛,以顽强意志战胜困难
然而,命运却对于光明并不仁慈。2014年他患上了“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称 “不死的癌症”,但只要岗位需要,他从不耽误工作,也从未向组织申请特殊照顾。他先后参加大石桥站改、葫芦岛站改等大型施工,特别是2015年大干100天的情况下,是家人帮他在医院开药,他拿回家自己打针皮下注射,为的就是节省治疗时间,能为集体多出一份力。
2022年5月综合机修车间成立,于光明被分配到机修工区,作业中必须接触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离子切割等工作。面对新设备、新技术,不惑之年的他再一次拿出“要强”的劲头,认真练、上手学,三个月时间里他的眼睛被焊光打坏4次,脸被强光辐射脱皮3次,但是罪没白遭,他都学会了,“未来我不光要学会,还要学好学精”,于光明对工友说。
热心公益,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从2008年为汶川特大地震赈灾捐款开始,于光明陆续为玉树、郑州、武汉、葫芦岛等地累计捐款1万余元,捐献衣物100余件。
他爱公益也爱生活,住的房子虽然只有30多平方米,但总能保持窗明如镜,温馨整洁。他还经常清扫单元楼道,帮助邻居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厌其烦一遍遍讲解。二楼邻居大叔总夸他“真干净”,五楼邻居大姐说“和你这样的人做邻居真好”……
他是大连市红十字遗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副队长,常年致力于宣传无偿献血和遗体器官捐献,每个月组织志愿者到全市22家医院、广场、公园、社区及市民家中进行公益宣传,定期走进养老中心为老人们过生日、理发、存储菜。
他还做环保志愿者十多年,足迹踏遍大连大大小小几十个广场、公园、海滩,捡拾垃圾1万余斤,清除外来物种“刺果瓜”1000余株,参与造林植树数百棵,在其影响下,他的战友和同事也陆续加入到环保志愿者队伍。
2019年12月,他在爱心献血站无偿献血时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留样,汇入中华骨髓库;2020年,他又在“中国遗体器官捐献”网上再次注册登记。每一次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回访,于光明总是坚定回应:“意愿不变,若有需要,一定捐献。”
他先后荣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中国红十字会五星级志愿者、辽宁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大连市红十字志愿服务标兵、大连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大连市五星级环保志愿者、大连市优秀环保志愿者、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新时代·沈铁榜样”“最美沈铁人”等荣誉。在他的带领下,妻子也加入献血行列,并成为三星级环保志愿者,孩子也成为四星级环保志愿者。
编辑:张艺言
责编:张雅凌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