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20多年里,四川省内江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内江公交)从一个亏损严重的改制企业,发展成今日资产总额达5.4亿元的多元化综合性企业集团。作为内江公交掌舵人,党委书记、董事长蒋光宁有着锐意改革的担当和不变的为民初心,曾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先进个人”“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诚实守信中国好人”“四川省道德模范”等多个称号。
改革开路破局 盘活改制企业
走进位于内江市中区交通路的内江公交,其内部的现代化办公气息扑面而来,与老城区陈旧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进入整洁明亮的办公室,人过中年的蒋光宁每天都在旧与新的视觉冲击中,思考公交的破与立。23年前,而立之年的蒋光宁进入内江公交,改革与创新成为他工作的主题。
“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说到当年初进公司时的局面,蒋光宁记忆犹新:那时,走过了40多年国营历程的内江公交改制为民营企业仅两年,公交产值不高,亏损严重,服务不优,百姓也不满意。
2002年,内江公交为人工售票,一辆公交车配一名驾驶员、两名售票员,票价执行阶梯票价,从0.5元到2.5元不等。
彼时,蒋光宁身为内江公交分公司的负责人,发现了诸多问题:由于监督和稽查手段有限,一些售票员、驾驶员“吃票款”现象严重,甚至有部分稽查人员同流合污,严重扰乱了企业的经营秩序。与此同时,驾驶员、售票员服务态度普遍欠佳,非站点停靠、私自载客、不文明用语等时有发生,广为乘客诟病。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蒋光宁的第一把火,就要烧掉“不良风气”,堵住“吃票款”漏洞。重处罚、强监管、抓示范,严格按劳分配。在蒋光宁的大力整顿下,他所在分公司的风气很快得到明显改善,深得总公司认可,整顿之风由点及面,扩大至整个公司。仅仅3年时间,内江公交内部风气大为改观,蒋光宁也顺利执掌城区全部公交业务。
转作风之后,蒋光宁把第二把火对准了“优服务”。在他看来,公司转制后,经营不佳,根源在于服务水平低下,得不到市场认可。为此,蒋光宁多次带着公司管理层到先进企业学习,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公司。同时,花大力气改善司乘人员工作环境,提升司乘人员归属感,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领规范司乘人员的服务行为,营造文明服务氛围。
转作风、优服务,最终是要让公司走出困境,可持续健康发展下去。
“作为履行公益职能的民营公交企业,面对票价、线路制定按计划经济,而设备购买、经营成本等又是按市场化执行时,我们略显尴尬。”蒋光宁说,重重困境之下,改革是内江公交唯一的出路。
但改革就意味着“动奶酪”“分蛋糕”。以票改为例,从阶梯票价改成普通车一元、高级车两元的“一票制”,首先就会造成售票员减员、线路调整,由此引发一系列管理上的调整。人员如何安置?既得利益者如何转变观念?如何平息众口?
顶着重重压力,蒋光宁力排众议,从2006年到2008年,带领内江公交用3年时间啃下“票改”硬骨头,年均止损300万元,经营改革顺利迈出一大步。
之后,公司组建集团,蒋光宁坚持“主业做优、副业做强、以副补主”的经营思路,拓展多种经营业务,不断自我造血,减少企业亏损。
从2016年12月甜城一卡通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到2017年12月在四川省内率先推出微信扫码乘车;从2018年8月公司进行主副业分离,再到2024年3月中心城区执行“七免二减”惠民政策,内江公交在改革路上不断前行。
为弥补城市公交主业亏损,在经营城市公交客运主业之外,内江公交积极涉足公路客运、旅游服务、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动车检测、机动车CNG改装及气瓶检测、生态养殖、餐饮、新能源、物业管理等业务,先后投资建设“白云生态园”生态养殖基地,建成安捷和安通两个机动车检测站,参与投资了压缩天然气公司、高速客运公司、内江猪保种繁育公司、新能源充电站,相继创办两家餐饮服务店,对外投资收益显著。
通过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内江公交实现产业间互动、互联、互补,迈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截至2024年年底,内江公交营运产值较2000年改制时增长5.9倍,经济实体增加45%,年营业收入1.7亿元,发展稳健。
厚植文明沃土 守护出行平安
内江公交改制24年来,无一起较大安全责任事故,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400余项荣誉称号,涌现出“中国好人”“全国100强最美公交司机”等优秀个人200余人次。
文明交通,安全第一。
“公交是承担城市出行的重要工具,一车动辄运载几十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蒋光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蒋光宁的积极推动下,内江公交与内江市公安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公交警务室和义警工作站。公交警务室与市特巡警支队经常性开展站点执勤、车内巡逻等警企联防联控行动。同时,成立安全监控中心,实时监控车长驾驶行为,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在蒋光宁看来,关爱员工也是保障驾驶安全的重要一环。蒋光宁牵头制定内江公交《关于进一步做好关爱员工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关爱员工生活、服务员工成长、加强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建立解压室和心理辅导室,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塑员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内江公交每年开展“5·20”公交车长关爱日系列活动,一直坚持员工“五必访、七必谈”制度,从薪酬保障、身心健康、家庭成员等10个方面多维度关心关爱一线员工。
蒋光宁坚信,公交优先,就要做到服务优秀,行为举止文明规范。他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公交车率先并坚持做到100%礼让斑马线,为机动车驾驶人作出榜样。公司常态化评选“公交好人”,形成了“争当好人、争做善事”的良好氛围,引导员工向上向善。
路遇出租车溜车,公交车驾驶员果断上前截停;乘客在车厢内晕倒,司乘联手施救;幼童坐错车,驾驶员和站务员合力护送回家……类似的好人好事,内江公交年均涌现2400余件次。
2020年11月,内江公交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成为省内公交、内江非公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
探路多元业务 投身公益活动
当前,随着城市交通多元化发展,公交行业客流持续下降,公交企业经营愈加艰难。
面对种种困难,蒋光宁敏锐捕捉市场需求,在与城市建设同频共振中谋创新、求突破。他全力推进内江公交开通网红公交、微公交、学生接送专线、企业定制专线等特色、定制公交线路,开展“门对门”“点对点”精细服务,为市民提供多样化出行方式,提升城市公交吸引力。目前,内江公交已开行学生专线49条、单位通勤专线17条、旅游专线2条、“点对点”专线20条、微公交线路2条。
2023年,全国民营公交可持续发展大会在内江举行,内江公交发展之道得到全国公交行业关注,进一步提升了内江公交的知名度、美誉度。
“人民公交为人民”,身为民营企业家,蒋光宁始终没有忘记公交的公益属性。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创新之路上,他把为民情怀贯穿于集团各业务环节,也延伸到回馈社会各领域。他充分整合内江公交资源,依托“白云生态园”生态养殖基地返聘当地农民务工,为东兴区田家镇云台村农产品进行代言宣传和抖音直播营销,两年内销售葡萄2.4万斤,金额12万余元;积极推进交邮融合工作,利用金通工程公交车从镇级邮政快递中心运送快递包裹,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还解决了农民在家务工的出行难题。
蒋光宁积极参与各类公益事业,担任内江市光彩会会长。他关注“一老一小”群体,设立对口帮扶点6个,定期进行帮扶慰问;对高梁镇仁和敬老院、同福敬老院以及8名困境儿童、1名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进行专项帮扶、送去关爱。参加无偿献血、对口帮扶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连续15年开展慈善助学活动,投入资金60万元,圆了30余名寒门学子的“大学梦”。
前不久,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再次释放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信号。对此,蒋光宁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近两年,在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内江市委、市政府坚持加大对公交的补贴力度,充分体现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作为民营企业家,我将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把公交事业做优做强,回报社会,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蒋光宁说。
蒋光宁把目光望向窗外,越过一辆辆穿梭而过的城市公交,心中的蓝图有了更加明晰的实施路径:继续建设人文公交、绿色公交、惠民公交、智慧公交,拓展网约公交、碳交易、数据资产化、无人机驾驶培训、低空经济等全新业务……
编辑:刘文超
责编: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