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宁德时代发布智慧储能管理平台——“天恒・智储”,为储能站用户带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智能化运维与运营解决方案,从安全、效率到收益全链条护航储能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同时,宁德时代展出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安培小时)大容量电芯。
构建全套标准化能力
在政策引领和市场效益的双重驱动下,储能行业正在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逐渐发展为提升安全运营能力、提高可用性。宁德时代的天恒·智储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平台 + AI大模型与先进机理算法融合 + AI助手工具”等创新集合,为广大储能电站构建了涵盖智能预警、运行分析、电站体检和智慧运维在内的全套标准化能力。
天恒·智储平台在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基于宁德时代电池Know—how沉淀,利用先进AI与机理融合算法,实现故障提前7天预警,算法准确率大于等于99.99%。通过电池虚拟CT产品,可帮助电站运维人员5分钟完成故障问题分析与定位,依托7×24小时支持AI助手小恒和宁德时代全球运维人员支持,可将储能电站非计划停机损失降低75%。
基于丰富的储能运营与支持经验,天恒·智储平台可以提供整站级别专业的运营数据分析,通过引入优化充放电策略和全面均衡调控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与提升电站运营经济性。目前典型案例可实现电站综合效率平均提升3%、可用损耗平均下降25%。
与此同时,平台还可以基于用户需求,自动生成灵活的周期巡检报告,覆盖4大类、50+巡检项,帮助用户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大幅提高管理效率。
为解决储能站业主建立一体化运维能力的需求,天恒·智储平台提供全景驾驶舱功能,将复杂的资产分布、运维状态与运营收益简化至“一屏阅览”。此外,通过全球首创的针对单站问题的全时专属服务助手——AI小恒,可基于单个储能站画像数据,提供1对1深度解答,并可与平台其它功能模块进行联动直接闭环处理,助力用户实现少人值守与高效管理,为行业树立智慧运维新标杆。
从2024年推出全新储能系统——天恒,到如今推出智能储能管理平台——“天恒·智储”,宁德时代通过“硬件+软件”的整合式创新,不断在储能行业中掀起新的浪潮。天恒卓越的安全性能、高集成度以及灵活的适配能力,为储能市场提供了更加安心的硬件方案;智储平台则在此基础上,以智慧加便利,不断推动储能电站的高质量运行和市场化转型。
587Ah大容量电芯安全可靠
凭借十余年的技术深耕与创新积累,宁德时代构建起从材料、结构到制造的全链条技术壁垒,并始终在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方面保持前瞻性及领先性。“587Ah”是宁德时代在行业中最早提出的容量概念,凭借“高安全、长寿命、高可靠、高能效、高集成”五大核心优势,587Ah新电芯已成功突破储能大容量电芯的安全与可靠性挑战。
安全是储能价值金字塔的基础。在安全层面,宁德时代构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四维安全技术。从单体的本征安全技术,到模块的智能安控技术,到系统的从点到面的网状安全防控技术,再到站级的数智化安全管理技术不断迭代升级,为储能安全保驾护航。
宁德时代587Ah电芯在实现430Wh/L(瓦时每升)超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安全性能可以做到比小电芯更优。通过引入如安全电解液技术和高耐热膜技术等一系列核心科技,做到过充、热失控、针刺不起火不爆炸,已通过GB/T 36276和GB 44240测试。目前,在材料和结构层面的双重努力下,587Ah电芯的热稳定性提升20%,热失控产热降低10%,消除行业对大容量电芯的安全疑虑。
活性锂的消耗是导致锂电池寿命衰减的关键原因,宁德时代通过引入长寿命缓衰减技术,实现一次投资,更长寿命,更多收益。587Ah电芯从长、宽、高的维度综合考虑电池的电化学特性、长期可靠性和空间要求,并取得平衡,引入的仿生SEI膜技术可降低活性锂的消耗,实现长寿命和缓衰减,保证全寿命周期的可吞吐电量较上一代提升48%,内部收益率提升2%—3%。
得益于行业最大规模的电芯运行数据和大模型,宁德时代建立了新电芯的全维度可靠性模型,同时通过高效稳定的生产制造全面保障生产一致性和质量管控。宁德时代587Ah电芯将在济宁时代最新最先进超级产线生产,通过宁德时代的极限智造能力,改进电芯失效率至业界领先的DPPB(十亿分之一)级。
能效的差异体现在每一次充放电,关乎着用户的每一分收益。基于宁德时代材料体系的强大研发能力,587Ah电芯突破化学和物理层面的限制,通过在新材料、电解液、极片的创新以及首创成膜牺牲剂技术的引入,在电芯容量做大的同时,全生命周期能效显著优于上一代产品,实现能效长时间维持在95%以上,同时改进热管理技术,使整站效率进一步提升1%—2%。
目前单个GWh(吉瓦时)储能电站以现有方案,仅电芯即达百万颗,未来随着储能电站规模不断扩大,电芯的监控管理及一致性要求迎来更大挑战。依托于587Ah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430Wh/L电池容量提升和集成技术的优化,整站电池数量大幅减少,一致性管理更简单,集成度更高,设备数量减少20%,占地面积、建设工程量和运维难度均得到显著优化。
编辑:刘文超
责编: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