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产销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客车出口1.5万辆,环比增长68.8%,同比增长25.3%,在去年同期基数较大背景下仍实现大幅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客车出口3.5万辆,同比增长8.9%,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87辆宇通纯电动客车陆续驶入挪威,276辆安凯客车整装发往沙特、卡塔尔等多地,100辆金旅考斯特校车“组团”奔赴阿曼,福田欧辉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128辆纯电动客车订单,比亚迪印度分公司拿下2笔、共计2325辆电动巴士底盘订单……今年以来,一批批中国客车驶向海外,一笔笔出口订单签订,成为客车出口良好形势延续的有力佐证。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客车海外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在亚洲、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需求的增长,这些地区对性价比高、适用性强的客车产品需求旺盛,为我国客车“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发达国家则更关注车辆的技术创新、安全性和环保性能。展望未来,氢燃料电池客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高端技术应用将成为客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的关键。
宇通双源无轨电车厄瓜多尔投运
4月初,60辆宇通双源无轨电车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投入运营。据悉,这是由联合国项目事务署支持,通过“可持续交通:投入无轨电车对大都市区公共客运系统进行现代化改造”项目,为超过200万市民提供高效环保出行服务。
作为南美高海拔大都市,基多长期面临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尽管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运营EBRT(电动快速公交)系统,但车辆老化问题日益凸显,运营效率持续下滑。借鉴墨西哥城成功经验,基多引入我国宇通双源无轨电车,助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随着双源无轨电车投入基多核心EBRT干线运营,这条自上世90年代便承担着城市主要客运任务的“黄金走廊”,将率先完成从传统高地板EBRT向现代化新能源系统的华丽转身。据介绍,宇通专为厄瓜多尔开发的18.25米高地板车型具备灵活的适配能力,双侧开门设计与站台补偿器的组合,可实现与原有基础设施的无缝对接,这种量体裁衣的定制理念最大程度降低了系统改造成本。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车型采用宇通自研自制的第二代集电系统、隔离式DC/DC(直流电压转换器)等专有配置,不仅保留了传统有轨电车的大运量优势,其创新的双源供电系统更突破了传统有轨电车的线路限制,在非接触网路段可切换至电池供电,为基多这座山城的公交运营提供了显著优化的线路规划灵活性。
此外,宇通双源无轨电车采用线网和动力电池双源驱动,可实现制动能量回收;同时搭配高效电机驱动系统,相比传统单源无轨电车可降低能耗30%—40%。同时,车辆创新的模块化设计不仅简化维护流程,更有效降低维保成本,全面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效率。业内人士认为,基多项目的示范效应或将加速拉美地区公交电动化进程。
中通纯电动定制客车发往智利
3月底,中通客车出口智利的895辆订单首批发车。“车辆全部为中通N系纯电动城市公交车,是近年来我国客车出口智利单笔数量最大的订单。”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介绍,新车交付后,将服务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公共交通系统。
作为南美洲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智利汇聚了包括欧美品牌在内的全球诸多客车厂商。在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时期,智利不仅需要大量绿色客车,而且提出更高品质要求。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智利895辆新能源客车大单,中通客车依靠的正是自身扎实的核心技术积累及定制化的适应开发能力。
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新能源客车研发推广的企业之一,中通客车已掌握从电池、电机控制到整车集成全套技术,在节能技术、动力系统匹配等关键领域走在行业前列,有效保障了产品的高可靠、低能耗。此外,中通客车还深入调研当地路况、交通法规、运营需求、乘客习惯等多方面情况,支持深度定制性开发产品。“针对智利路窄、坡多等特点,中通客车通过系统匹配、控制策略优化,提升车辆的通过性、动力性、经济性。”中通客车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当地运营需求及驾乘习惯,中通客车还开展了多项人性化设计,包括推拉侧窗电子锁、盲区检测报警和电子围栏、智能化安全功能等,全面提升车辆舒适性及安全性。
自2007年进入智利市场以来,中通客车已持续深耕18年。当前,智利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公共交通电动化转型。对此,中通客车紧抓机遇,积极提供绿色客车产品及全套解决方案。2021年、2022年,中通H12Plus纯电动高端旅游客车连续交付,服务智利国家铜矿区通勤出行,并创下我国单批次最大批量纯电动旅游大巴出口纪录;2023年,40辆中通纯电动客车投运安托法加斯塔,助力其成为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外,首个批量运营电动客车的城市;2024年,智利总统现场见证中通N系纯电动客车批量交付智利奥希金省兰卡瓜市;2025年,中通H12Plus纯电动高端旅游客车再次批量出口智利……如今,中通新能源客车穿梭于智利的城市、海滩与矿山之间,足迹遍布其各大城市,成为当地重要的客车品牌之一。
金旅“非洲造”纯电动客车交付埃塞俄比亚
4月初,金旅客车与埃塞俄比亚贝内尼·金德集团(简称BKG集团)举行100辆纯电动公交车交付仪式。据悉,这不仅是东非地区首个大批量纯电动公交车运营项目,更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推进“禁燃油车、推电动车”政策的重要实践。
本次交付的100辆12米纯电动公交车以KD散件形式在当地组装,搭载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及中国标准充电设施,适配埃塞电网标准。“这些电动公交车将缓解市民出行压力,也是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亚的斯亚贝巴市长阿达内彻·阿贝贝介绍,当地半年前投放的150辆金旅纯电动轻型车已累计减少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种植了6万棵树木。同时,这也证明金旅客车“三电”系统经受住了亚的斯亚贝巴复杂路况与气候的考验。
自2014年金旅客车与BKG集团启动合作以来,双方以“高标准、高配置、高品质”理念积极推动埃塞俄比亚交通系统升级。2019年,金旅客车响应埃塞政府“技术转移”号召,启动本地化制造计划,并于2024年实现纯电动KD项目批量投产。作为东非首个新能源KD项目,该工厂已创造200个技术岗位,计划3年内培养更多本土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截至目前,金旅客车在埃塞俄比亚新能源客车保有量已达900辆,稳居当地市场首位。
为确保车辆全生命周期高效运营,BKG集团已组建专业团队,并获得宁德时代、金龙新能源等部件供应商授权,负责相关企业在当地售后服务工作。金旅海外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黄佶介绍,未来,金旅客车将深化与BKG集团合作,拓展更多KD项目,推动“金旅方案”与埃塞俄比亚需求深度融合,助力“非洲造”绿色客车驶向更广阔市场。
□评论
从产品到生态,汽车出海要打好“团体赛”
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在新能源赛道更是“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然而,在加速出海过程中,我国汽车企业仍面临国际竞争加剧、政策壁垒以及法律与文化差异等诸多挑战,不确定因素增多。对此,我国汽车企业不仅要依托自身优势,更需凝聚力量共同提升中国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用行动绘就汽车高质量出海新蓝图。
海外市场大有可为,练好内功才能行稳致远。当前,我国汽车出口模式已从最初的港口交货,迈入产品供应、合资共建、技术支持和服务输出的新阶段。我国汽车企业需以清晰的战略定位为导向,深入洞察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与优化举措,提升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品牌价值和全价值链的输出,逐步完成出口商向本土化、全球化企业转变,并根据各个国家不同政策、使用场景等,提供定制化服务,力求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并把握住确定性,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从产品服务到技术标准,加快推动与国际接轨。在政府主管部门支持指导下,我国汽车行业协会及相关研究机构等应发挥先行带头作用,及时关注研究全球汽车产业最新动向,积极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完善,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为我国汽车“走出去”创造条件。逐步完善汽车产业出海的行业协会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梳理政策堵点,对接政策需求等,为我国汽车出口保驾护航。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出海中展现出强劲动力,正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依托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优势,我国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应把握机遇抱团出海,鼓励整车制造头部企业横向组团、纵向共链、资本合作,合力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行业协会应牵头先行,积极参与搭建国际展示平台,带动我国汽车企业亮相国际展会,在全球舞台上秀肌肉展实力,进一步提升中国汽车品牌良好形象。郑敏慧
编辑:郑敏慧
责编: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