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荣光分外耀眼,奋斗的强音振奋人心。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党中央、国务院隆重召开大会,表彰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中,有开拓奋进推动中国客车“走出去”的服务经理,有甘愿一生研发整车的技术带头人,有夜以继日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动力工程师……多年来,他们深耕商用车一线,用科技创新提升整车品质、用贴心服务满足用户深度需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担当作为中奋勇前行,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中国商用车乃至中国制造闪耀全球蓄力添彩。——编者
全国劳动模范、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客户服务经理 李广彦:
二十载深耕中国客车出海
从河南郑州宇通客车生产车间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李广彦作为万千劳动者中的一员,一步一个脚印闯出别样奋斗路,用行动诠释中国汽车人的责任与担当,为中国客车“出海”贡献力量。
20多年前,李广彦以一名维修学徒工的身份进入宇通。在车间的喧嚣与忙碌中,密密麻麻的笔记、全神贯注的聆听、对每一次实操机会的把握、对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是他成长路上的基石。通过不断总结、优化,他对整车调试工作的把控炉火纯青,主导产出30余个车辆安全类创新成果,6年完成1万余辆汽车调试工作,实现零投诉、零返工。
李广彦不仅追求个人卓越,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助力实现团队优秀。多年来,他帮带了近百名学徒,其中数十名学徒成长为车间骨干甚至车间高级管理人员。
2005年,宇通开始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李广彦作为首批“出海”人员之一,积极投身海外市场一线工作,至今已有20年。从拉美到东南亚,他一往无前、勇于开拓。每次面临新市场、新挑战,李广彦都沉稳应对,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一地一策,深度洞察用户需求,快速打开市场局面。
扎根海外市场20年,李广彦实现了与宇通海外市场同成长,共发展。他见证了宇通产品出口从起步到现在批量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见证了宇通全球服务网络的建立、宇通“金字招牌”的日渐响亮……
2014年,海外工作经验丰富的李广彦被调至中国澳门开拓市场。面对全新挑战,李广彦和团队扎根市场一线,推动5家大用户服务站与2家第三方服务商在澳门地区落地,实现“7×24×365”的服务网络全覆盖,强力支撑宇通海外直服战略落地,让国产客车在澳门市场站稳脚跟。从2014年至今,澳门地区用户对宇通的满意度一直维持在高位,宇通客车市场占有率也表现亮眼。这背后,是李广彦及其团队无数个日夜的枕戈待旦,是面对紧急故障时的果敢无畏,是回访沟通中的耐心温情,助力中国新能源客车闪耀全球。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总院院长 丁惟云:
一生只做整车研发一件事
“一生只做整车研发一件事”,丁惟云用行动践行承诺。他用精湛的技术水平和刻苦的钻研精神,致力于提升商用车产品全球竞争力。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取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丁惟云始终在科技创新一线工作,带领团队完成新黄河、HOWO、T7H、汕德卡等多系列重型商用车研发,助力中国重汽多年位居国内商用车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丁惟云领导团队先后攻克整车动力学、燃油经济性、轻量化与性能集成等技术难题,带动我国商用车平顺性表现预测及优化技术发展,解决了内燃机燃烧系统参数一体化设计优化难题。在推进新一代黄河干线物流牵引车研发工作中,他带队通过多项技术实现动力总成整车动力传动链机械效率达93.6%;重卡风阻系数低至0.286。
在商用车智能化发展浪潮中,丁惟云主持参与了中国重汽智能网联底盘线控技术研发,实现重型卡车远程智能运营控制监管和全球首批无人驾驶集卡规模化作业。在国家重大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他带领团队攻克了高强韧QT700铸铁材料研发和轻量化车架技术等,实现国六排放量产6×4重卡整备质量低于7.8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劳动模范,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研发总院副院长 王辉:
创新澎湃商用车绿色动力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王辉长期从事内燃机关键技术研发,主攻发动机燃烧控制、后处理系统集成开发、智能控制器等前沿科技,主持开发了燃氢发动机等,为商用车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4个、省部级科研项目9个,拥有授权专利19项、授权软件著作权9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诸多荣誉,现任玉柴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在内燃机电控标定、自主控制器等领域,针对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王辉牵头成立国六柴油机开发“作战室”,投身标定技术攻关,引入先进优化算法和试验设计,对柴油机4万多个控制参数和标定变量进行多轮迭代。王辉带领团队在4000多米高海拔、40摄氏度以上高温、零下30摄氏度低温等恶劣条件下开展测试,反复验证国六发动机和整车的性能、PEMS(车载尾气检测设备)排放。历经不懈努力,玉柴国六发动机实现低排放下油耗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比国五整车降低90%,PM2.5颗粒下降50%,为我国内燃动力产业自主开发赢得话语权。
在智能标定领域,王辉带头建立高精度性能预测模型、驾驶行为描述模型等,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在线优化标定,降低整车实际工况油耗3%以上。通过“以虚代实”,玉柴缩短国六发动机开发周期60%,标定能耗降低10%。面对自主控制器这一“硬骨头”,王辉投身研发“深水区”,基于国产多核单片机的软硬件解耦设计,导入6款主控芯片和5种国产燃油系统,实现传感器、执行器及核心驱动芯片灵活配置,牢牢掌握控制器开发自主权,为摆脱对进口控制器的依赖奠定基础。
“双碳”目标下,王辉结合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带头探索研究燃氢发动机,突破易回火、易爆震等多项技术难题。2021年,他带领研发团队日夜奋战,多轮反复迭代关键零部件设计,实现发动机最佳性能状态,最终玉柴成功发布我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2022年,王辉再次带领团队成功开发我国排量最大、马力最大的燃氢发动机,为我国商用车领域零碳排放提供了可行路径。
□劳动者说
中车电动技能专家兼装调班班长、高级工程师 肖乾亮:
很荣幸获得2025年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在我看来,新时代劳模工匠不应只是“埋头拉车”的执行者,更要做“抬头看路”的领跑者。 我已扎根生产一线15年了,近年来攻关难题160余项,提质降本创效800余万元。未来,我将以荣誉为动力,持续践行劳模精神,勇于创新,在中车电动以及我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征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长春工厂冲焊车间自动焊接三四线班长、高级焊工 王才:
很高兴获得2025年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一个人厉害不算什么,带起一支队伍才是本事,看着徒弟们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奖,比我自己拿奖还高兴。 从普通农民到高级焊工,多年来,我始终保持对自身工作的热爱,比如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设备状态,下班后最后一个离开,并复盘总结当天的生产,这让我的生活很充实。
安凯客车智能网联技术研究所智能驾驶系统开发负责人 王法龙:
从201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技术研发一线,主持开发了数十款新能源车型及安凯智能驾驶系统,同时紧跟行业发展,不断学习自动驾驶算法、车联网通信等新知识,将前沿技术融入系统研发,从一次次实验、调试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智能驾驶系统功能。 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涉及多个专业领域,需要不同知识背景人员密切协作,充分发挥跨界合作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品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
田健潇 刘禹圻 高丽丽 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郑敏慧
责编: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