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上的水从哪儿来?

2025-08-15 10:25:1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艺言 -标准+

飞驰的火车上,水,是珍贵的资源,关乎舒适体验,更关乎切身需求。那么,这水从何而来?

答案是:从供电段来。在供电段里,有个专业供水队伍,我们在火车上用的水,就来源于他们。

保量——水之旅程

旅客在火车上能用上水,大致分两步:首先是实现水“上车”,然后分流到电茶炉、洗手台、卫生间等处供应。其中,更难的是第一步,这也是专业供水队伍的职责所在。

简单来说,水“上车”,是通过铁道股道间的给水管路,由给水管路连接客车水栓,向车上的水箱上水。在始发站,水箱要上满水;在沿途,各给水站以相同方式给水箱补水。

实际上,这涉及众多环节,工作繁重复杂。

以北京供电段为例,他们主要负责京哈、京沪、京广等7条高铁和21条普速铁路的给水设备,给水站共计115个,其中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主要客车上水站11座,给水管路645.81公里,客车栓4433组,消防栓2972组,水源井78座,水泵及电机169套,集控及配电装置285面,消毒及投加装置64套……日常工作中,他们要定期检查供水设备运行状态;巡查供水管网地下管线、地上管道情况;检修保养水泵、电机、阀门、水表等供水设备;对水质进行采样和检测,等等。

所有环节、所有设备稳定运行,水才能顺利“上车”。

暑运期间,列车上用水量增多,天气炎热,作业环境复杂,北京供电段管内13个检修给水班组的100余名专业人员奔波在给水站和钢轨之间,力保旅客“用水自由”。

保质——用水安全

旅客希望“用水自由”,更要求水质过关。

铁路给水管理规程明确要求,铁路水源的供水水质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铁路部门结合本地区的水质情况,对列车用水进行定期、定点、定项目监测。

“我深知手中每一份水样数据的份量。”水质检测员、北京供电维修车间北京给水维修工区马明辉说,“每一次精准操作,都是对客车上水安全、对万千旅客健康的无声承诺。”

据她介绍,水质检测主要包括三类16项重点指标,分别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2项微生物指标,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4项感官指标,铁、锰、氯化物等10项一般化学指标和毒理指标。

北京供电段电力给水技术科科长孟冬生介绍,该科提早做好了各项应急措施,检测辖区内各大客运站水质,修订相关应急预案,巡检扬水、管道水道、客车上水等设备,确保暑运期间供水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其中,车上饮用水安全尤其受关注,“火车上的热水是在车上烧开的吗?”“饮用是否安全可靠?”时常有旅客询问这类问题。

据了解,每节车厢的连接处,设有具备加热保温功能的电茶炉电茶炉,可将热水烧开至100摄氏度,然后保温,供旅客使用。列车检修时,机械师会对给水系统进行排查,清洁水垢、拧固阀门、检查控制盒,还会进行绝缘、防干烧等功能测试,保障“热水自由”。

暑运车厢里,每一滴水都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跋涉——从地下补给管道,到列车水箱,再到旅客手中的一杯热茶。清澈的自来水背后,是每个环节的精密协作与严格把关,是铁路给水专业人员的默默付出。

编辑:董子莹

责编:张艺言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