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吕梁山脉的“褶皱”里,青银高速公路薛公岭路段是跨省客货运输的首选,它贯通东西、连接晋陕,是煤炭、能源运输大动脉,串起沿线的物产、资源和产业,为吕梁人民生活输送致富养分。
但同时,这段高速公路也曾是令无数司机胆寒的存在,它是“全国十大长下坡危险路段”,短短30公里、20多分钟的车程,却足以让过往司机们的手心浸满冷汗。薛公岭路段位于汾阳与离石的交界,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特点,走势分外陡峭,垂直落差达到750米。车辆每前行1公里,就像是从8层高楼驶下,持续刹车让司机们的心时刻悬在嗓子眼。
行驶在这里,如果再被路面上的抛洒物、施工、违停等影响,或是遇上恶劣天气,都极有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然而,近几年,得益于高速公路交警的默默守护,这段“危险高速”交通事故率持续下降,负责该路段的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多年来逐步建立起“六位一体”管控新模式,积极应用科技手段,让高速管理更有效、高效。
2024年,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与海康威视合作,通过依托海康观澜大模型搭建的事件检测系统,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等,实现三道防线综合管控、恶劣天气管控、警情智能巡查、精准预警研判等应用,事故率同比下降46%以上。其中高速异常事件检测系统对于12类事件的平均检测准确率高达98%,为高速公路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开拓了新范式。
精准捕捉 大模型智慧检测守护高速公路安全
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时刻盯牢高速公路路面情况,一旦有逆行、行人、抛洒物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之前我们的系统对逆行的识别准确率比较低,大量异常要靠人工复核。” 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六大队教导员、“情指行”专班负责人贾庆峰回忆道:“去年有辆车在匝道违规逆行,由于逆行的误报比较多,等我们人工筛查发现时,后方正常行驶车辆已经紧急避让导致连环剐蹭。”贾庆峰说,过去AI算法识别需要人工巡查辅助,不仅效率低下,更因视觉疲劳等问题,难以避免漏检误检。
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产品助力改善了这一局面。“我们和海康威视一起搭建了异常事件预警监测系统,依托大模型事件检测服务器接入辖区内重点视频点位资源,现在一天就能实时分析预警600+条警情。”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情指行”专班民警张伟介绍,统计数据显示,12类交通事件平均检测准确率高达98%,其中拥堵、违停、行人等高频事件的检测结果表现很稳定。对比未使用大模型算法时的数据,逆行和车辆抛锚事件的检准率更是从21.05%和80%跃升至100%。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服务器的科技助力:系统升级视觉大模型,针对抛洒物、行人、违停等事件的常见误检漏检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抑制背景误检,具备更强的泛化能力,即使是复杂抽象的特征也能精准捕捉,精准识别各类交通事件。
秒级响应 恶劣天气管控等预防事故发生
检测到薛公岭隧道内有大货车停留,事件检测联动系统立刻报警;5分钟后,停留货车有明火冒出,系统再次报警并持续弹窗预警……当异常事件预警监测系统精准识别交通事件后,如何让处置流程无缝衔接、高效运转?海康威视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与指挥图的深度融合,成为破题关键。
在山西高速指挥中心,一块巨型屏幕上闪烁着实时道路数据,这是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与海康威视联合打造的指挥图。它整合了交警自建的视频、卡口、诱导屏等设备资源,以及车载、执法记录仪定位信息,实现资源地图定位与视频预览。这套指挥如同高速管理的智慧中枢,通过与大模型事件检测系统的数据互通,打破了信息孤岛,构建起秒级发现、秒级预警、秒级响应的智能化、可视化的指挥调度体系。
异常警情发生后,5秒内便会被自动推送至指挥中心大屏,并同步联动路面可变情报板、安全预警设备、信息屏等声光设备进行提醒,工作人员5分钟内处置警情。与传统的人工巡查相比,效率提升80%以上,次生事故降低30%左右。管理人员一键即可查询事件详情、回放录像,迅速查看周边设备和警力资源分布,完成事件审核、调度处置并反馈结果,形成高效闭环。
因为海拔高、落差大等特点,薛公岭路段秋冬季恶劣天气频发。针对该路段重点位置,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联合海康威视建设了气象感知、雾区防撞引导、可变限速标志、信息发布、会车警示系统等设备,通过恶劣天气应急管控平台实现有效干预,预防事故的发生。
此外,山西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还联合海康威视在省界段建设卡口系统、车辆引导提醒系统、近场监测系统,构建了服务区和收费站防线,依托高速智能管控平台,打造三道防线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对重点车辆及预警车辆引导检查、违法查处、安全教育等。
“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织就安全网的有力帮手。它让基层交警的工作变得便捷、高效,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司机的平安,未来我们也会继续以科技强警护航高速安全。”贾庆峰说。抬头望去,夕阳为青银高速公路镀上金边,一辆辆货车正平稳驶过薛公岭的连续弯道。
编辑:司新茹
责编:张超群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