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管理中心“传帮带”机制助力青年员工成长

2025-09-09 11:56:4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刘红芳 -标准+

在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宜春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宜春管理中心”)所辖的696公里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承载着人们的出行与期盼。确保这一条条经济动脉的安全、畅通与高效,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系统工程,其背后离不开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近年来,宜春管理中心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传统的“传帮带”机制转化为可见实效的长效人才引擎,在养护、救援、收费等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让技艺与匠心在言传身教中薪火相传,有效激活了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匠心传承:于方寸之间守护畅安通途

高速公路养护是确保行车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在安源养护所所辖的养护现场,“传帮带”机制正被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一场场生动的现场教学。


经验丰富的养护技术员王剑书正带领青年员工余志扬进行日常路况巡查。他目光如炬,总能敏锐地发现那些隐藏在路面之下的“病灶”。“病害识别是第一步,关键是要看懂它背后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王剑书一边指着边坡一边讲解。从制定维修方案到示范施工工艺,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绝活”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在一处护栏板调查作业点,王剑书的神情格外专注。“小余,记住我们的原则,护栏板高度测量要精确到毫米,要精益求精。”他手把手教导余志扬使用专业测量工具,详细讲解在不同路况条件下的测量要点和数据处理方法。在一处坑槽修补作业点,他指出:“‘圆洞方补’是基本,但核心是补得平整、注重耐久性,你看这里的压实度,如果达不到标准,雨水就会渗进去,不出几个月又会坏,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行车安全。”这番教诲,深深印刻在余志扬的脑海里。在这种手把手的传授下,像余志扬一样的青年员工们迅速成长,交安设施维护、桥梁隧道检查等关键技能得到扎实掌握。他们从“旁观者”快速成长为“主力军”,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路段持续安全运营筑起了最坚实的人才保障。

淬火成钢:于分秒之间铸就生命防线

高速公路救援,是与时间赛跑,更是对技术、体能和心理的多重考验。面对救援工作的高压特性,宜春管理中心救援岗位的“传帮带”更注重在模拟实战中淬炼真金。

在安源车辆救援大队的训练场,一场模拟小货车侧翻事故的演练正在紧张进行。副大队长李勇作为导师,紧紧盯着徒弟李旭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快!警戒区再扩大50米!确保绝对安全!拖曳勾选点要准,避免对车辆造成二次损伤!”演练结束,李勇拍着李旭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旭子,技术你掌握得很快,但要记住,救援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责任。我们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快、准、稳,绝不能耽误救援黄金时间。面对受困者,我们既要当技术员,也要当好安抚员。”

正是通过无数次这样的模拟演练、案例分析和实战观摩,导师们系统地将方案制定、救援技能、安全布控、文明服务以及最关键的心理抗压能力和人文关怀精神,传递给每一位新晋队员。这种严苛又充满温度的培养模式,成果斐然。通过“传帮带”培养的新晋救援人员,在参与复杂事故现场处置的能力评估中,通过率高达98%。一批批像李旭一样的年轻救援尖兵,在导师的引领下迅速成长,成为保障司乘安全、守护道路畅通最关键、最可靠的力量。

微笑接力:于窗口之间传递高速温度

收费窗口是高速公路的“名片”,是司乘感受到服务品质的第一站。这里的“传帮带”,传递的是微笑,是规范,更是一种温暖的职业情怀。

在仙女湖收费站,班长汤俊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他对新收费员严文军的指导,细致到了每一个表情和语气。“文军,你的操作流程没什么问题了,现在要追求的是让服务更有温度。”汤俊伟示范道,“你看,转头、接卡、微笑、问好,这一系列动作要自然流畅。微笑是最好的沟通,它不是程序化的,而是要发自内心,让每位司机都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温暖。”

从收费标准解读、特情车辆处理到机电设备简单维护,再从沟通技巧、礼仪规范到自我情绪管理,老员工们以身作则,将微笑服务、文明收费的理念拆解成一个个可学可做的细节。通过跟班学习、实时督导、录像回放自我检查等方式,新员工得以快速对标、精准提升。这种高效的培养模式,使新员工的岗前培训期平均缩短了30%,极大地提升了人才输出效率。如今,他们的微笑更加自信真诚,小小的收费窗口成为传递温暖与文明的重要平台。

在宜春管理中心,“传帮带”早已成为一场关于匠心、责任与温度的接力赛。师傅们传授的是技艺,传承的是精神;徒弟们学到的是本领,继承的是使命。这种“师”倾囊相授的真情与“徒”孜孜以求的进步,共同构成了“青蓝相继”的生动画面,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而持久的人才动能。

编辑:郭志萱

责编:李家辉

审核: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