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甘肃省兰州市以“六位一体”公共交通出行体系为框架,通过完善共享单车投放布局、试点共享电单车等举措,填补公共交通空白区域,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最先一公里”问题。在实践中,兰州探索出集联合监管、规范停放、安全运行和优化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单车高质量发展“兰州模式”,为城市绿色出行注入新活力。

科学试点谋布局 分步扩面获好评
兰州的共享出行始于2013年引入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17年多家共享单车企业陆续进驻,投放量一度超35万辆。由于缺乏法规约束和管理经验,行业很快出现“盲目投放、乱停乱放、恶性竞争、监管无力”等问题。
为扭转这一局面,兰州市政府明确由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牵头,建立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公安交警多部门联席会议和联动机制,同时制定《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兰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拟于年底出台)作为制度支撑。各部门定期会商行业发展举措,形成“前期准入规范、事中监管强化”的合力,彻底破解“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管理难题,为行业健康发展筑牢监管屏障。
为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2023年兰州启动共享电单车试点工作,坚持“试点先行、科学决策”原则。前期委托第三方机构出具《兰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力评估报告》,按照“控制总量、调优结构”(投放1辆共享电单车回收3辆共享单车)的标准,精准测算全市及各区投放数量。同时,第三方稳评机构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广泛征求政府部门、媒体及市民意见,不断完善试点方案。
2023年10月18日,兰州率先在道路条件较好的七里河区、安宁区投放1万辆共享电单车;2024年9月,试点区域扩面至主城区,投放量增至2.6万辆。试点期间,共享电单车以便捷、高效的特点获得市民广泛好评,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
多维举措强保障 安全秩序服务“三提升”
在共享电单车运营中,兰州通过七项安全举措筑牢防护网。通过将车辆重量控制在45千克以内,速限制在每小时22公里以下,座位长度控制在22厘米以内,将佩戴头盔与电动助力系统关联等方式保障骑行安全。此外,兰州市规定,共享电单车需扫码实名认证,禁止16周岁以下人员使用,并要求企业为骑行车购买保额均不低于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以及采用专用设施集中充电,进一步增强骑行与运营过程的规范性。
在规范管理秩序方面,兰州市运用精准停放技术,设置区域电子围栏限定还车范围。全市制定统一标准施划停车点位,保障停车点位数量满足需求。在兰州市运营的共享电单车需接入“共享单车停放秩序管理系统”以实现常态化监督调度。此外,为进一步规范骑行,从源头解决不规范带人行为,兰州还投放亲子单车,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绿色出行,创新市民携儿童出行方式。
未来,兰州市将继续深化共享单车(电单车)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共享出行行业健康发展,为构建绿色、智慧、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池雨溪
责编:焦杨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