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致远 驱动未来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科技开发项目透视

2025-11-10 09:56:2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程逸楠 韩兆兴 梁熙明 -标准+

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精准监测,到多式联运“一单制”的全国推广;从港口大数据决策系统的智能运行,到公路应急演练推演平台的实战应用……自2014年启动科技开发项目以来,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简称部规划院)坚持“四个面向”,以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战略任务,锚定“建设一流高端专业智库和一流特色科研国家队”的目标,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赛道上持续深耕,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十四五”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反复表明,科研创新需要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这一点在部规划院科技开发工作中得到充分验证。依托科技开发项目,全院逐步搭建起覆盖“类型设置、经费保障、管理机制、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科研体系,通过全链条部署、全行业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从不断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持续刷新着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11年来,部规划院科技开发项目已累计设立234个,完成项目144个,在研项目90个,形成了“储备一批、研发一批、应用一批”的可持续发展态势,为交通强国战略谋划、规划编制、行业重大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注入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动能。

坚持“四个面向” 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当前,国际科技博弈日趋激烈,世界主要创新大国纷纷加强前沿科技布局,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

部规划院精准对接科技前沿与行业需求,构建起“四类项目、五大方向”的立体化格局。“四类项目”即自研重大项目、自研一般项目、实验室开放课题、揭榜挂帅项目,分别聚焦跨领域协同攻关、常规技术研发、开放合作研究、外部资源整合,形成“轻重并举、内外联动”的研发矩阵;“五大方向”则将自研项目进一步细化为重点科技项目预研、理论方法研究、模型算法和工具开发、公益性计划研究、人才培养,确保科研力量精准投向交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

例如,针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预研类项目为部规划院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奠定基础;公益性计划研究类项目聚焦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十四五”期间仅综合交通一个方向就产出10篇咨政建言,其中5篇获部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关于强化中央对普通国道建设养护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提案》更入选部2024—2025年度优秀建言提案,彰显高端智库的决策支撑力。

经费投入为科研创新提供充足“燃料”。截至目前,部规划院已累计投入8200万元支撑自主研发项目,建立起“按难易程度、工作量核定经费”的动态保障机制,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

管理机制的规范化则为科研质量“保驾护航”。部规划院建立了“申报—立项—开题—实施—验收—后评估”的全流程管理闭环。项目申报需经部门班子集体研究排序,院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评议;验收阶段则明确核心期刊论文、专利、软著等硬指标,确保产出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部规划院创新性引入“后评估制度”,每3年对项目运行管理、应用效果进行复盘,2021年以来已有90余项院科技开发项目通过验收。部分项目成果如“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推演系统”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实现了“科研—应用—反馈”的良性循环。

深耕重点领域 高质量创新成果百花齐放

走进部规划院各业务所,科技创新的热潮扑面而来。从综合交通规划到公路水路技术,从安全环保到智慧物流,各所依托科技开发项目,在细分领域持续突破,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创新格局。

在综合交通运输研究领域,通过院科技开发项目与标准制定、咨政建言深度融合,综合所交出了一份“标准+智库”的创新答卷。该所依托科技开发项目打造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跟踪分析与监测评估系统”“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分析与监测评估系统”,实现了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城市的动态监测和精准评估,有力支撑部相关文件和政策的出台,并在一批省市规划研究项目中成功应用。

在公路研究领域,围绕公路数字化转型这一主题,公路所依托院科技开发项目研发的“国家公路规划管理系统”,实现了公路规划管理数字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合国家公路网规划路线、在建项目、已建路线信息,实现了“一图可查”;通过动态呈现公路网建设历史,支撑了“部—省—院”三级联动,为公路规划业务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水运研究领域,聚焦港口信息化、水运技术创新两大方向,水运所依托院科技开发项目自主研发的“港口规划大数据决策应用系统”已通过竣工验收,进一步提升了港口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内河航道与港口资源跟踪监测项目”的获批,进一步完善了水运资源监测体系。

围绕水上交通安全和公路交通应急,安全所以水上交通安全监控与预警技术、水上交通安全评估与规划理论技术等为重点方向,依托多个科技开发项目,积极推进交通安全应急基础理论方法研究、重大技术应用和关键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如成功完成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推演系统和水上交通风险评估平台的自主研发。近年来,该所成功申请并顺利完成了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工程专项课题《救援打捞作业模式及体系布局研究》,持续推进海上环境污染事故防控、水上交通安全管控等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工作。

在节能环保研究领域,以“绿色交通、低碳发展”为核心,环境所以国家重大项目预研为基础,实现了从技术突破到国家项目引领的跨越。2024年,该所牵头申报的“海洋环境突发性污染事故风险防控关键技术”项目,成为全院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填补了部规划院在该领域的空白。

在城市交通与现代化物流研究领域,紧扣多式联运与物流保通保畅两大国家战略,物流所的自主研发成果显著。依托多个院科技开发项目研发的“多式联运枢纽服务能力评价方法”“货物多式联运量计算方法”,已成为多式联运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自主开发的“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运行监测信息平台”“综合运输服务能力运行监测平台”,已实现对全国30余个重点城市绿色货运、综合运输服务的动态监测。

在信息化发展领域,聚焦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方向,信息所依托多个院科技开发项目在路网运行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数字底座、智慧服务区、干线通道主动管控、基础设施监测、一张网出行等方面积累了一批技术方法,其中自主研发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智慧交通主动管控技术”“交通运输‘智慧安监小脑’V1.0版”,已在江苏、广东等地高速公路应用。同时,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为核心支撑,研究构建的公路网交通量中长期预测模型、公路交通轴载估计模型、小客车人员出行量测算模型等也在交通运输部在役干线公路基础设施与安全应急数字化试点、交通运输部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统计工作中发挥实效,展现出良好的实用价值与应用前景。

聚焦综合交通规划数字化,基础所结合院科技开发项目,依托TranSPAD平台完成“综合交通规划基础数据资源平台”“规划技术平台”研发,自主开发的“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跟踪系统”在全国20个省份应用;搭建的国产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适配环境,为院内业务系统国产化适配提供了范例。2025年新立项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干线空间网络模型构建关键技术研究”“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国产化适配关键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夯实全院数字化基础。

成果加速转化 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科研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论文里,要走到实践中去。”这是部规划院科研人员的共识。依托科技开发项目,部规划院正加速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体系,让创新成果真正成为推动交通发展的“动力源”。

标准化与科技创新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生。通过统一技术规范,既能降低研发成本、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扩散,也能为创新筑牢可复用的技术根基。在标准引领层面,各所依托科技开发项目制定的国标、行标、团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技术准则”。综合所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公共汽电车场站分类及等级划分》,为全国公共汽电车场站管理提供了精准“标尺”;物流所参与制定的《货物多式联运术语》等国标,有效规范了多式联运发展秩序;环境所参与制定的《港口船舶岸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指南》,为港口绿色低碳转型注入了技术动能。

科技开发项目已然成为人才成长的“孵化器”。以“揭榜挂帅”“实验室开放课题”等机制为支撑,这一创新机制赋予全院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鼓励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让青年人才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增本领。通过项目研发,综合交通枢纽团队荣膺行业创新团队,水运所港口重要货类布局规划创新团队、信息所交通大数据研究团队等一批骨干力量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同时支撑起首席研究员、青年科技英才、在站博士后的科研工作,构建起老中青合理搭配的科研梯队,为科研创新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力量。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节点,部规划院锚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需求,明确了科技开发项目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未来,部规划院将持续加大科技开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与经费使用效率,重点聚焦跨领域、前瞻性重大科研方向,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深化开放合作,拓宽创新路径,强化成果的实际应用与推广力度,以更优布局、更严标准驱动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布局方面,部规划院将聚焦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核心需求,优化项目类型布局,加强“揭榜挂帅”项目的实施,整合外部优质资源攻克“卡脖子”技术;扩大实验室开放课题的覆盖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强化人才培养类项目的支撑,打造更多高水平科研团队。在成果产出上,进一步严格验收标准,突出成果的“应用性”与“推广性”,推动更多成果纳入国家政策或行业规范。

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日新月异,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步履坚实。部规划院将继续以科技开发项目为抓手,坚持“需求导向、应用为王”,在交通运输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成果转化赛道上持续深耕,努力建设一流高端专业智库和一流特色科研国家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项目名片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科技开发项目面向科技前沿与行业发展需求,聚焦交通运输领域重大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破解行业科技瓶颈,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体系,助力建设一流高端专业智库和一流特色科研国家队。

项目类型涵盖自研重大项目、自研一般项目(含重点科技项目预研、理论方法研究、模型算法和工具开发、公益性计划研究、人才培养5个子类)、实验室开放课题、揭榜挂帅项目四大类别,适配不同研发目标与场景。

项目坚持需求导向,强化理论与应用结合,注重成果的可应用、可推广性;实行全流程规范化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保障研发质量与效率。

·成果数读

●自2014年设立以来,共立项院科技开发项目234个

●累计投入8200万元专项经费支撑自主研发项目开展

●2021年起区分院级与所级项目,截至目前累计设立所级项目50个

●现有在研院科技开发项目90个,其中2025年新立项项目35个,延续性项目55个

●2021年以来已有90余项院科技开发项目通过验收


编辑:梁熙明

责编:梁熙明

审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