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7日,在中交集团“科技月”活动开启之际,“交筑·科技之旅”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科技与媒体开放日,在广州中交四航科技园成功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主办,来自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粤港两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领军专家学者,交通和科技领域媒体代表,以及重点实验室专家代表共40余人参加活动。中交四航局研究院党委书记、董事苏林王博士,总经理应宗权博士等出席活动。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志军博士主持活动。
在中交四航科技园,粤港两地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参观了DCM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地基处理模型试验装置、循环注浆模拟试验装置、边坡降雨稳定性模拟试验装置等相关科研设施,刘志军介绍了模型试验大厅L形反力墙、地下工程多功能试验系统等重大科研设施的配置规划及总体试验功能。

在学术交流环节,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尹振宇、香港建筑科技研究院研究主任陈小钰、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申志超、深圳大学教授刘凯、广东工业大学教授袁炳祥、四航局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吕述晖,就人工智能+、海洋工程、固废资源化利用等热点领域在线上线下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围绕校企多维度协同创新、研究方向未来发展、科研设施布局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交流,同时,各界聚焦共创“产学研用”链式合作展开了深度研讨,形成了凝心聚力为科技强国加大合作、加大创新的共识。

应宗权介绍道,今年是中交四航研究院建院60周年,自1965年从数十人的中心试验室起步,该院始终与祖国交通建设事业同频共振,始终秉持“科技智造价值、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参与了文冲船厂1号坞建设、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及肯尼亚蒙内铁路、秘鲁钱凯港等“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技术服务,历经60年奋发进取,不断攀登交通领域科技高峰,已发展成为业务覆盖建筑材料、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海洋工程等多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更在一甲子的薪火相传中,凝聚了一支数百人的科技专业人才队伍,获得了数百项科技奖项,铸就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进步的辉煌。
刘志军介绍,作为交通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自2011年依托中交四航局、研究院成立以来,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行业需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造过程工程绿色低碳与本质安全防控技术领域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与应用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包括实验室研发的“大面积陆域吹填超软土地基快速加固理论及成套技术”“DCM法加固水下深厚软基施工关键技术及装备”“复杂海洋地质动力沉桩理论与关键技术”“水运基础设施施工安全致险机理与数智化防控成套技术”等数十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其中4项入选《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清单(2025)》,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平陆运河、广州港南沙港区、香港国际机场第三跑道、秘鲁钱凯港、东帝汶帝巴港等国内外重大工程,为“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编辑:李旭雅
责编:李旭雅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