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么一趟慢火车,全程252公里,停靠32个站点,用时7小时18分,仅需30.5元。在2023年之前,车厢里还是冬天锅炉取暖、夏天电扇摇头,如今,这趟列车已装上暖气和空调,是沿线群众探亲访友、外出打工的“幸福车”。运营半个多世纪以来,这趟列车见证着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也见证着沿线城镇乡村富起来、美起来。这就是行驶在京原线、往返于北京西站至大涧站间的6437/8次公益性“慢火车”。

10月28日到31日,“发现最美铁路·悠悠慢火车 铺就幸福路”活动中,“发现团”成员们沿着这条铁路线,感受发展,记录变迁。
守护“惠民列车”
10月28日下午,北京车辆段北京西库检车间,各部门工作人员紧张忙碌,为17时40分6437次列车出发做准备。
“为了守护好这趟‘惠民列车’,北京西库检车间为它量身定制了一套极为严格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北京西库检车间D2修班组长秦阳介绍,“每次列车结束运行回库,检车员会立刻投入工作,从接车预检、分工检修,到制动试验,最后出库联检,环环相扣,确保万无一失。出库前,还会进行严格的制动机试验和全列联检,模拟运行状态,确认所有功能完好,才会让它驶出车库迎接旅客。”
这趟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民生温度的列车,可追溯至1972年开通的北京永定门往返河北涞源的557/8次旅客列车。2007年4月18日,列车车次调整为6437/8次,使用至今。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长河中,它始终坚守着服务沿线群众的初心,也见证着沿途城镇乡村的发展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20日,6437/8次列车完成车底更换,迎来了舒适的空调车底。换句话说,这趟列车在这一天告别了锅炉和电扇,完成了全面提质升级,全列更换为空调列车。至此,从北京七大火车站始发的所有旅客列车,全部进入“空调时代”,乘车体验大幅提升。此外,6437/8次列车部分硬卧车厢还灵活改为卧代座,满足多样化的乘车需求。
乘车体验提升,票价依然亲民,全程硬座单程30.5元,进城务工的村民,前往县城求学的学生,外出看病的居民,都能负担得起,成为这条线路上的常客。
服务这条线路已经十多年的列车长刘云鹏说:“常坐这趟车的旅客,不少人是我的老朋友。他们大多数是打工族,有进京打工的,也有去十渡、百里峡、野三坡等景区务工的,还有走亲戚、旅游和求学的,周五和周日人最多,定员400多人的列车几乎坐满。每次看到打工人的行李多,我们都会主动搭把手;遇到去旅游的乘客,我们会主动介绍沿途景点信息。”

对山区百姓而言,这趟慢火车是连接外界的纽带,村民们带着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手工编织的特色产品,搭乘列车前往集市售卖,换得生活收入;对学生们来说,它是“助学专列”,每逢开学季、放假时,车厢里满是青春洋溢的面孔,列车安全护送他们往返于学校与家乡之间;在游客眼中,它又化身“旅游专列”,一路串联起云居寺的千年古刹、十渡的青山碧水、野三坡的奇绝风光,随着“慢火车”缓缓前行,窗外如画美景徐徐展开。
小站旁 小山村
公益性“慢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时代发展的见证者、沿线群众出行的守护者、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推动者。
当晚,蜿蜒前行的6437次列车途经保定易县,21时46分到达奇峰塔站。这是该站经停的唯一一趟客运列车,停靠时间两分钟。
奇峰塔站站长周海涛介绍:“现阶段是淡季,站内旅客日均不到2人,但我们还是有12个工作人员轮班值守,以100%的热情认真对待。哪怕只有一位旅客,我们都会及时组织乘降,帮忙提行李、解答疑问,把每件与旅客息息相关的小事做到位。”
奇峰塔站是京原铁路线上的一个四等小站,隶属于北京西车务段。车站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平时旅客很少。但在收获时节,这一站是附近村民往外带货的一条便捷途径;在旅游旺季,这一站也是游客走进来的一个窗口。通过奇峰塔站,村民走出去了,好货卖出去了,游客走进来了,经济便活起来了。
奇峰塔站附近有个小村庄,蔡家庄村。“现在村路宽了,灯也亮了,水清了,环境真美!”走进村口,李大爷见到记者,说起这些年的变化。
蔡家庄村位于易县南城司乡东南部,2013年被定为贫困村,是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局集团公司)定点扶贫对象。2016年至今,北京局集团公司向这里派驻了4轮21人次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帮扶支持下,该村于2020年实现整体脱贫,此后,驻村工作队继续在这里扎根,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局集团公司驻村工作队成员、蔡家庄村原驻村书记庞剑回忆当初驻村经历,有讲不完的故事,其中最开心的还是实实在在为村民在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产业项目发展等多方面开展重点帮扶。

比如,蔡家庄村的水源来自天然山泉水,驻村工作队在村东水源地上游修建了截潜流坝和二次净化装置,铺设了管路,将原来的储水罐定时供水升级为自来水直接入户,更好保障用水安全。
说到这里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庞剑讲起帮助农户增收的经历:“本地有野生羊肚菌生长条件,但是产能不高,为扩大产量规模,我们工作队邀请农业专家到村指导种植,协调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羊肚菌试种大棚,与村民一起整地、播种、卷帘、浇水。通过两年试种,让村民看到了提高亩产收益的新方法、新技术。”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山围栏、引水上山,种植了50亩600余棵板栗树苗,经过近四年精心管护,成活率达80%,预计年产板栗5000公斤左右。为提高附加值,他们还谋划了板栗初加工产业,厂房设备等正在筹备建设中。
如今,村里随处可见驻村工作队留下的“风景线”:跨河漫水桥打通了通往邻村的道路,8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山村夜晚……蔡家庄村正一步步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铁路给了我走出大山的机会”
在这趟“慢火车”沿线,除了蔡家庄村,奇峰塔村也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经过当地政府及北京局集团公司精准扶贫,依托公益性“慢火车”,许多村民走出了大山,找到了工作。
“铁路给了我走出大山的机会!”石家庄客运段列车乘务员张乐乐说起与铁路的缘分,仍激动不已,“我记得那是2017年的时候,北京局集团公司把咱易县的奇峰塔村、蔡家庄村定为了帮扶村,不光帮村里打井、修路,把原来坑坑洼洼的路都修平了,连村里的老土房旁边都通了自来水,还专门给咱易县贫困地区搞了个‘劳动就业’帮扶政策。听说铁路招人,我就报了名。没想到真就考上了,我成了列车乘务员。”
南城寺供销社主任赵志感叹道:“以前村里收获的杏仁、玉米、槐花蜜很难运出去,村民们都是凌晨出发,背着几十斤的山货翻山越岭,好不容易赶到集市,好货也卖不出好价。后来,火车成了运送山货的班车,村民们早上上车,中午就能到北京,既保鲜又省力!”
随着直播带货兴起,一批批“新农人”借助网络平台推广山货。在6437/8次列车南城司站附近,南城司乡岭子南村党支部书记王磊也是直播带货“达人”。他说,“慢火车”为山货外运提供了便捷实惠的物流运输渠道,如今,南城司、奇峰塔、百里峡等站点成为“集散枢纽”,大幅降低了板栗、核桃等山货的运输成本。

从傍晚到凌晨,6437次列车一站站停靠,乘客来往上下。这趟“慢火车”,已融入沿线群众生活,驶进百姓心窝,承载着他们炽热的梦想,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这趟“慢火车”以自己的节奏,传递着温暖与希望,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动人故事……
编辑:董子莹
责编:张艺言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