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到2024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华北空管局大兴空管中心伴随着大兴机场诞生、成长。大兴空管人风雨兼程,在中轴线的最南端走出了一条空管人的“创业”之路。
空管行业先进设施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
全国第一家交叉跑道构型的机场;全国第一家四级标准高级地面引导系统的机场;全国第一家具备HUD75起飞标准(飞行员使用平视显示器可以在跑道视程75米的情况下起飞)的机场;全国第一家开航即具备仪表着陆(也称盲降)三类B运行标准的机场……这些“第一次”,让大兴空管中心成为了空管行业先进设施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
由22万个停止排灯和滑行道中线灯组成的全天候四级标准的高级地面引导系统(A-SMGCS),是这些先进系统中最耀眼的一个。由中国空管、中国企业联合研制的这套系统,为飞行员提供了一双“慧眼”,在极低的能见度之下,也能依靠灯光引导飞机滑行。
然而,系统从用起来,再到用得好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大兴空管中心制定了“由易到难,边用边升级”的工作思路。
“起初系统的人机界面不符合管制员的使用习惯。我们就联合厂家反复讨论、调试和修正。初期基本上是一周一升级。”技术保障部系统支持室的孙毅说道。由于系统升级一般都安排在航班较少的夜间进行,他们已经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从跑道区域的24小时使用,再到滑行道区域的条件性使用,最终实现全区域全时段的使用,大兴空管中心实现了“三步走”目标。2021年8月4日,A-SMGCS系统获得民航华北管理局开放备案批复,开始正式运行。
“灯光控制、导航信号和路由规划、冲突解脱是让系统能够变的更好用的几个关键所在。”据全程参与A-SMGCS系统建设的塔台管制二室副主任金京介绍,系统中每一项管制相关的重要技术改进,几乎都吸收了他和同事们的意见。
大兴空管中心联合大兴机场飞行区管理部、机坪管制室、厂家,不断对系统开展优化测试,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点。从启用以来,A-SMGCS系统累计经历了46次升级。目前已经实现了自动路由规划、自动冲突解脱、全天候灯光引导、划设敏感区等高阶功能,极大提高了安全裕度和运行效率,成为了代表中国技术力量的世界领先的空管自动化系统。
不断刷新安全纪录 着力提升运行效率
五年来,大兴空管在从严管理,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着力提升运行效率,走出了一条以安全为基的提质增效之路。
截至2024年8月,大兴空管中心累计保障各类飞行近174.6万架次,未发生一起空管原因的不安全事件,不断刷新着自己的安全纪录。而这背后,是大兴空管人对安全的执着,是对严格、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懈追求。在大兴空管中心,大家有一个共识——安全不是口号。它贯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各岗位间的密切配合,根植于共筑共建共担共享的文化理念。
综合应急演练是每年的“必选动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真”。无论是桌面推演还是现场演习,无论是雷雨季保障综合演练还是疫情管控下指挥车专项演练,都尽可能贴近实际场景。演练前不透题,现场发问,考验各岗位人员的程序掌握、技术储备和应变能力。2024年的大兴空管中心雷雨季综合演练共设置8个应急场景39个科目,涉及管制、情报、通导、气象、综保共5个专业,演练参与人员40余人,持续2个多小时。有的同志在演练时紧张得冒汗。安全业务部王晨皞副部长在总结时表示:“我们的应急演练,一方面检验各岗位间应急处置联动是否紧密,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兴空管中心应急预案的一个全面验证。”演练结束后,大兴空管中心根据会上意见,立即组织对部分应急处置程序进行修订完善。
在大兴空管中心,安全是基础,效率是关键。五年来,大兴空管中心持续优化机场跑滑方案、改进运行程序,着力提升运行效率。2023年5月25日,在大兴监管局、南航等航司的大力支持下,大兴空管中心开始在大兴机场推广非全跑道起飞。采用非全跑道起飞,飞机平均地面滑跑距离可缩短500米左右。对于拥有四条跑道的大兴机场来说,航班放行效率和跑道运行效率都能得到充分提高。
“一架航空器就可以比正常起飞缩短7分钟,这在早出港高峰时段来说,就是抢来的黄金时间。滑行距离缩短,油耗和碳排放相应减少。日积月累,将会给航司带来较为可观的能耗节约。”厦航机长谢迪说。
据统计,截至2024年8月,大兴机场已有超10万架次航班使用了非全跑道起飞,累计节省滑行距离4.4万余公里。
编辑:刘玢妤
审核: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