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通

客户端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造福万千黄钟百姓——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第五支队驻村帮扶黄钟镇工作纪实

2025-06-27 11:30:0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严玮 刘应玲 驻四川首席记者 刘涛声 -标准+

今年是四川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第五支队驻村帮扶工作组在万源市黄钟镇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近两年来,该支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选派5名执法队员到万源市黄钟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力求办实事、出实招,造福黄钟百姓,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直播出圈 农特产品上高速

走进巴万高速公路黄钟服务区,“巴山画屏·红城万源”黄钟农特产品高速展销区映入眼帘,黑木耳、土蜂蜜、笋干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过往驻足浏览的司乘络绎不绝……

万源市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销售渠道不畅一直是困扰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为畅通销路,帮扶干部主动担当,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帮扶单位优势,让当地农特产品顺利搭上“蜀道畅”的“高速”之路。驻村干部胡安康、夏华旭主动与省交通执法总队七支队、四川葛洲坝巴通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对接沟通,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在巴万高速公路黄钟服务区设置乡村振兴产品展销店,在高速动脉上开启了一扇黄钟特色农产品展销窗口,让更多的人认识万源、了解黄钟,为乡村振兴和帮扶工作落实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为践行“做靓现代服务业,让产业强筋壮骨”的乡村振兴理念,兼具“展销基地”和“直播基地”功能的黄钟农特产品高速展销五彩店落成。为拓宽销路,帮扶干部们打破身份限制,放下“面子”、脱掉“长衫”,秒变“带货新农人”。他们虚心向当地网络主播学习“取经”,每一场直播点击量均过万,不仅带货销售黄钟当地的农产品,还一并销售万源本地如丝罗大米、旧院黑鸡和鸡蛋、木耳、香菇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朋友圈转发宣传等方式,当地特色农特产品的关注度、知名度和销量均大幅提升,销售额近5万元。

此外,该支队还采购4万余元黄钟镇农特产品供给单位食堂,持续加大对口帮扶力度,以实际行动践行帮扶承诺。

聚焦民生 引水入户润民心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每年汛期过后持续晴热天气,加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导致蓄水条件差。今年的干旱来得特别早,5月的黄钟镇就已烈日炎炎,许多村民家的水缸也见了底。“去年最旱的时候,我宁愿给你一块肉也不得给你一桶水!”站在自家水缸前,44岁的村民肖玉良无奈地说。

为保障村民生活用水,帮扶干部们配合村两委一边往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家中送水,一边走进大山深入寻找新的水源。帮扶干部夏华旭始终把长虹村村民用水安全“急难愁盼”放在心上,路途中休息之余,他拿出工作日志不停记录:1月勘验升渡坝水池,处置村民管道问题保障村民用水;2月组织施工队清洗田家湾水池,站好村民“饮水安全岗”;3月整治道路坑槽,从挖掘到防护全程把关,确保村民出行平安……

帮扶干部王圣钦也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到:“为马家沟组铺设200多米管道,为石人山组设立1处临时蓄水桶,村民们自发送来一碗碗清凉的绿茶,我心里满是感动,那是最质朴的温暖”。

为解决村民用水难题,帮扶干部们前前后后共争取到20万余元资金,钻井3口,新建蓄水池3座,铺设5000多米引水管道。通水那天,付家坡的沈大娘拉着帮扶干部陈立的手说:“书记,托你的福,以后再也不用跑老远挑水了。”

为民解忧 万家冷暖总关情

“全村625户2325人,常住408户1105人,脱贫户101户,监测户19户,还有153户低保户、64户残疾户……”陈立一谈到桂家河村,住户情况便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特困供养的蔡友润老人行动不便、李厚安常年患病……每次走访,陈立都记挂着帮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尤其是孙福阳一家的境况,让他尤为担心,70多岁的奶奶带着11岁的孙福阳和8岁的弟弟,家中仅靠微薄的补贴度日。陈立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万源市慈善会,详细说明孙福阳家的情况。经过多方沟通与协调,终于为他们争取到书桌、床、沙发等价值5000余元的家具。“我们长大了也要乐于助人,做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人。”送货当天,孙福阳和弟弟围着崭新的书桌兴奋地说。

此外,陈立还积极协调镇政府、产业园区,最终争取到村道路修缮资金和村道亮化工程资金,为桂家河村新添53盏路灯,维修更换25盏路灯,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也照亮了大家的心。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