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点多线长、安全监管难度大,如何破解“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治理困境?四川省以“科技兴安、科技强安、科技固安”为路径,探索构建“一网护航”风险隐患治理体系,推动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5年稳步下降,较2020年降幅达62%,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筑起一道“智慧防线”。

一网统管,风险隐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警”
面对四川地形复杂、经济水平不一等省情,传统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治理效率低下。为此,四川历时三年建成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整合6大业务板块、18个子系统,归集数据超70TB,贯通省、市、县三级1200余个管理部门,覆盖8.6万经营业户、159万从业人员和81.4万营运车辆。
“一网融全数、一图知全域、一屏管全量”——通过重大风险隐患监测预警系统,四川实现了监管关口前移。系统融合车载定位、视频监控、交通违法等5类多源数据,构建“人、车、路、企、环境”全要素感知体系,智能识别从业资质逾期、严重违法未处理等5类重大隐患。系统上线10天,即核销风险隐患线索2623条,识别能力较传统手段呈几何倍数增长。
精准防控,破解“两客一危”监管难题
“两客一危”(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车)是道路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过去,因设备误报多、山区信号差等问题,基层和企业核查负担重。如今,通过引入AI智能分析技术,系统对驾驶员抽烟、疲劳驾驶等行为识别准确率从80%提升至95%;针对山区信号丢失问题,运用北斗双频定位与惯性导航技术,提升系统稳定性。某客运公司负责人表示:“每日报警核查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小时,效率翻了一番!”
健康档案,堵住车辆“带病上路”漏洞
车辆技术状况关乎本质安全。四川开发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依托“四川维修”微信小程序,方便企业查询合规维修点;全程拍照记录维护关键环节,形成不可篡改的电子档案;通过轨迹与维修数据比对,严打虚假维护。今年以来,已抽查企业4210家次、车辆1.96万台次,处罚6家企业,暂停37家企业数据联网权限,形成有力震慑。
“科技赋能让安全监管更精准、更高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完善“一网护航”体系,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道路交通治理现代化,为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