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栉风沐雨,江西交通革故鼎新;40年砥砺奋进,江西交通沧海桑田;40年扬帆逐浪,江西交通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交通人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力排万难,负重前行,奋勇当先,用勇气、智慧、勤劳在赣鄱大地上书写下一页页恢宏诗篇。江西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沧桑巨变,高速公路纵横赣鄱,国省道路连线成网,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水运航道通江达海,交通发展成就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亮点之一。
国省干线公路畅安舒美。
砥砺奋进 先行先导
打通开放合作通道
改革开放40年,江西交通走过了一条从落后到崛起,从缓解、改观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从交通瓶颈到快速通道和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发展之路。40年,不仅彻底改变了江西交通的落后面貌,而且在交通建设上创造了惊人的江西速度。
1979年,江西省公路总里程仅为2.96万公里,其中,符合技术等级的里程仅为12014公里,只占总里程的40.59%。这当中,高级次高级路面仅有2072公里,仅占公路总里程的7%。
预计到今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6235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16公里,一级公路2587公里,二级公路11597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总里程的比例为12.38%。
四通八达 跑出江西高速发展“加速度”
1989年7月28日,江西省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高等级公路——南昌至九江一级汽车专用公路开工建设,拉开江西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序幕。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这条长138公里的高速公路,分单幅、南端连接线、双幅和北端连接线3个阶段施工。江西省交通厅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汇集全省交通系统的精兵强将,组成了坚强的建设大军。该工程历时6年半,于1996年1月全线建成通车,实现了江西高速公路建设零的突破。
此后,江西高速公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第一个1000公里用了15年,第二个1000公里用了4年,第三个1000公里用了两年,第四个1000公里用了两年,第五个1000公里用了3年,第六个1000公里于2016年年底基本实现。
至2017年1月,江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908公里,改扩建里程97公里,基本建成6000公里,通车里程位居全国第七,打通28个出省通道,实现全省县县通高速,构建了南昌到设区市省内3小时、到周边省会省际5小时的经济圈。
提档升级 普通公路实现美丽嬗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江西以优先改建105国道和320国道过境段、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纵横交叉的十字骨架为重点,加快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和高级次高级路面建设。该省积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家拨粮、棉、布和工业品补助,以及交通部专款补助,修建、改建农村公路2800多公里。
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西抓住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全面加速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提等升级。自1996年以来,大力推进县乡公路沥青路水泥路建设,年建设里程从500公里迅速提高到1000公里、甚至2000公里。
2003年至2010年,江西省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里程继续保持年增1000公里的速度,新改建公路1万多公里,启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2004年起,江西农村公路硬化连续每年突破1万公里,到2010年年底,该省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3.5万公里,所有建制村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等级公路所占总里程的比例从“十五”末的42.4%提高到“十一五”末的71.1%。
2011年以来,江西省开展了普通国省道路网调整工作,实现100%县通普通国省道,82%以上的乡镇通普通国省道,完成普通国省道升级改造4164公里,实施养护大中修1万多公里。江西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共完成“四好农村路”改建1万公里,2018年6月实现全省25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水泥路。安远县、婺源县、井冈山市、横峰县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乘风扬帆 重振赣鄱千年“黄金水道”
由于历史欠账,江西省水路一度通航里程少,通航标准低,水资源利用率长期徘徊在低水平。1949年至1980年,各级财政用于赣江干流航道整治的资金仅为1367万元。
然而,江西交通人不甘落后。1983年8月,以投资6000万元、按五级航道标准建设的昌江渠化工程开工建设为标志,江西拉开了内河航运建设的序幕。特别是近几年来,该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等一批重大水运设施项目先后建成,赣江、信江三级航道项目全部落地,全省形成了以赣江及鄱阳湖航道为主,联通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101条主要通航河流的水运网络。
目前,江西省航道通航总里程达5716公里,其中一级航道156公里(长江江西段),二级航道175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614公里,2000吨级船舶可从长江直达南昌港。全省有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1562个,千吨以上深水泊位156个,全省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79亿吨、集装箱63.5万标箱,基本形成了大中小结合、内外沟通的港口群体。
“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
改革攻坚 锐意进取
激发行业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江西省交通人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在管理体制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有效激发了行业发展活力。
管理体制改革激活力
2000年11月10日,根据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江西省交通厅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厅机关进行力度较大的机构改革。通过机构改革,内设机构精减7%。2009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实施机构改革,省交通厅组建为省交通运输厅。
1988年,为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江西省交通厅率先对交通运输体制进行了改革,将省属运输企业及其附属工业全部下放给地市管理,并撤销省汽车运输总公司和省航运公司,成立江西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和江西省航运管理局,负责全省公路水路行业管理。
2003年,江西省普通公路管理体制实行改革,省属的各地市公路分局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公路段和直属单位成建制下放给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省公路部门的行业管理。
2009年,随着燃油税改革的推进,江西省交通稽查征费机构撤销。同年,江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成立,并在11个设区市成立了高速公路路政支队,具体负责区域内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投融资改革添动力
20世纪90年代,江西开启了大规模公路建设热潮,因投资额巨大,仅靠原有的交通规费等存量资金难以满足需求。江西省交通厅在积极争取省政府出台建设资金筹措政策、加强规费征收的同时,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投融资机制。
1994年,105国道流芳坳至赣州段二级公路改扩建工程采用了中外合资建设收费经营的模式,开创了江西省实行公路建设招商引资的先河。
2000年5月,江西公路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13.2亿元。2009年11月28日,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江西省高速集团成立后,累计融资4200多亿元,先后创造了国内首批发行短期融资券、发行国内最低利率债券、首家发行定向工具地方企业、首获七折优惠利率贷款、首支半年期基础利率贷款、首家发行地方企业超短期融资券等六项全国第一,在市场中逐步树立良好形象。
2009年12月29日,江西省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江西省级水运投融资平台正式搭建。今年,组建江西省公路投资公司,增强普通公路融资能力。
行业治理体制改革提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交通立法由起步到成熟,由短缺到基本覆盖全行业,交通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建立起一支门类齐全、具有较高素质的交通行政执法队伍。
完善地方交通法规体系。“八五”以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审议通过了《江西省公路规费征收管理条例》《江西省道路运输条例》《江西省公路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及《江西省水路运输管理办法》《江西省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办法》等地方政府规章,基本形成公路水路交通法规体系框架。
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近年来,江西省治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车辆严重超限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该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共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17项,保留实施的省本级审批事项23项,精简比例达45%。大力开展信用评价,江西省被确定为全国创建“交通信用省”首批试点省份之一,“信用江西交通平台”建成并试运行。联合地方政府、公安、城管等部门,大力整治公路路域环境,营造了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
创新服务 保障民生
改善群众出行方式
道路、水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覆盖领域最广、线路最多,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道路、水路运输业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依托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大建设的运输网络,运力得到极大提升,人民群众出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交通运输能力极大增强
客运服务方面,到1990年,江西省已形成外通沪、苏、浙、皖、闽、粤、湘、鄂等省市,内联省内所有地、市、县和99%以上乡镇的城乡一体、班次密集、全面贯通的公路运输网。
为助推运输企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门从政策上为企业松绑,2017年,省交通运输部门修订了2010年颁布的《江西省道路运输条例》,鼓励班线、包车利用“互联网+”开展定制客运,为乘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截至目前,全省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业户中企业占87.5%,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货运服务方面,1979年以来,江西各地市汽车运输分局均先后开办零担运输业务。进入21世纪,江西省道路汽车货物运输大力推进营运货车重型化、厢式化、专业化、专用车型和重型货车,数量有明显增长。
水路客货运方面,目前,江西省水上客运量近100%都是水上旅游客运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内河集装箱运输悄然兴起。全省内河新增和更新改造货运船舶进入“大型化、标准化”发展轨道,单船吨位不断扩大,船舶运力得以快速增长。
“智慧交通”建设阔步前行
江西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工作,试行非现金支付,顺利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累计建成ETC车道700多条,服务网点超过1000个,ETC用户数突破160万。启动货车ETC收费试点。大力推进12328服务监督电话建设,在全国率先开通省市两级服务热线。2017年,江西建成了全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宁都至定南高速公路,打造了南昌市湾里智慧旅游公路。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江祥林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被命名为“江西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目前,路网可视化决策支持平台对江西省高速公路重要路段实时监测覆盖率达80%以上,全省1.4万辆运营客车安装了4G实时监控设备,依托道路运输卫星定位系统政府监管平台,实现了对“两客一危”车辆的全过程监管。
担当实干 作风过硬
提升队伍政治素养
40年来,江西交通辉煌筑梦、成就斐然。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充分发扬实干精神、担当作为,在改革发展中锻造过硬作风,在团结奋进中提升政治素养。
40年来,江西交通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为江西交通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江西省交通运输厅党委先后开展了“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在省直单位首创并开展交通重点工程巡察,发挥震慑作用。开展对厅直单位党组织的巡察,出台《“两个责任”约谈制度》。以案为鉴,堵塞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晒在阳光下。江西交通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厅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交通运输重点改革攻坚,推进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提升,推动交通运输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40年来,江西省交通运输系统始终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涌现出梨温高速鹰西女子收费站、“微笑映山红”等文明创建品牌和晏军生、敖志凡、邓红英等一大批见义勇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江西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提升行业软实力、凝聚发展正能量”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凝聚成为发展合力。
四十不惑,春秋正隆。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江西交通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大格局”,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聚焦“大服务”,着力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聚焦“大提升”,持续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狠抓落实敢担当,创新方法善作为,持之以恒转作风,防微杜渐保廉洁,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的江西篇章,为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绘新时代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新画卷作出更大贡献。
图片由 中国交通报江西记者站 提供
编辑:吴倩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