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大珠小珠落玉盘。当琵琶和胡琴之声穿透毛孔,在脑海“种下”彩云追月、丰茂绿洲,谁能想到发出天籁之音的民族乐器,就是由当年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为防风固沙种下的泡桐树制作而成。
得益于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兰考县堌阳镇徐场村生产的乐器通过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销往全国各地,年电商产值达到4000万元,年人均收入达5万元。交通网络的覆盖,也带动徐场村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万亩泡桐林、乐器博物馆、音乐廊道、特色商业街等文化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徐场村迈向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两通”为重点,以贫困地区为主战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38万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98.9%。目前,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4A级以上的区县比例达到79%,建成快递营业网点22.4万处、末端公共服务站11.4万个,农村公路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10月21日至22日,交通运输部在河南兰考召开2021年全国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路发展成绩进行深入总结,分析农村公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六个着力”,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当好开路先锋。
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
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在兰考,东坝头镇张庄村便位于兰考北部的黄河岸边。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张庄村依托自身优势,围绕“交通+旅游”发展思路,先后修建通村道路12公里,铺设观光步道2公里,打造“车在路上走、人在景中游”的旅游景观路,建成四面红旗馆、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桐花书馆等多元化旅游景点,推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实现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00余万元。
农村公路是交通网络的“毛细血管”,点多线长面广,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公路建设的参与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加快形成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发展模式。
为此,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河南坚持落实“七公开”制度,在通村入组道路建设中,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积极推广以工代赈,健全群众爱路护路的村规民约,广泛动员农村劳动力尤其是脱贫人口参与农村小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养护管理;福建泉州招募430个乡村道专管员实施网格化管理,推广市场化、标准化管养,探索覆盖县乡道自动化检测的养护评价机制,对标养护“六标准”精准实施养护提升工程,农村公路“管、养、评、提”全链条闭环管理,县、乡道路面PQI常态化保持“良好”等级,农村公路高质量保通保畅。
这些举措进一步开发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吸收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监督,加强农村公路参建者的职业技能,培养了一批乡村建设工匠,培育了一批叫得响、干得好的作业队伍,造就了一支懂技术、爱公路的管理队伍。截至目前,全国已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76万个,设置公益性岗位30.1万个,吸收脱贫户24.1万人。
修路的目的是致富,共建共治最终要实现共享。各地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深度融合发展,以产业融合、部门合作、技术创新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公路融合发展体系。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模式,促进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拓展农村公路服务的附加值。
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为例,该区打造红色旅游公交专线,有效串联南湖景区、梅花洲景区、王祥里美丽乡村示范点,助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建成小型停车场、星级公厕、自行车换骑点,完善自驾游配套服务,红色乡村旅游大放异彩。
如今,通过创建200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41个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宣传推广60个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全国“四好农村路”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公路发展局面已初步形成。
高质量发展体系持续完善
农村公路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系统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农村公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关于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等多项对农村公路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政策文件出台,逐步搭稳农村公路政策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政策是指导,资金是保障。交通运输系统不断健全完善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辅的农村公路资金保障体系;不断加大车购税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支持;进一步完善车购税“以奖代补”支持农村公路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协调财政部将农村公路纳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的优先支持范围;加大成品油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地方公共财政等资金对农村公路养护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客运油补政策,农村公路发展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为加快制定完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体系,《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设计规范》等相继出台。“美丽农村路”“乡村运输服务站”“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等相关标准、指南编制工作也顺利开展,逐步建立起与现阶段农村公路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体系。
针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各地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江苏出台《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发布江苏省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四川省全面建立“县有公路管理机构、乡有交管站、村有稳定养护队伍”和“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督员、村有养护员”的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
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98.9%,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7.5%,农村公路基本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在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品质方面,各地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为载体,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关于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明确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思路及实施路径,推动构建农村客运发展长效机制。
“六个着力”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期,面对促进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对农村公路发展的新要求,以及清醒认识在建设、养护管理、运营和协调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需要各地进一步推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
交通运输部在此次现场会上提出要坚持“六个着力”,把握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建设为根本,各地需着力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抓紧编制“十四五”规划,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构建广覆盖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和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路网,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路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地需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决策水平,创新养护生产模式,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加强路产路权保护,完善农民群众参与体系,坚持“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理念,建立健全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维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运输服务水平高低是农村公路是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各地需着力提升农村公路运输服务能力,提升农村客运服务品质,加快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多元融合发展,推动农村运输客货邮融合发展。
安全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各地需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和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农村道路运输安全水平,强化农村公路应急保障能力,整体提高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出行意识,从各个方面堵住漏洞、消除隐患,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提升治理能力,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各地在着力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上,需全面深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公路法规政策,建立更加稳定的农村公路资金投入机制,强化农村公路监督考核,提高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落实治理责任、优化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方式,强化治理保障,提升治理成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各地需着力发挥农村公路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做实交通强国农村公路试点工作,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品牌,做亮“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做优“美丽农村路”品牌,把强示范、抓试点作为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指导、夯实责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经验分享
河南:推进示范创建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河南省交通运输系统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创新引入第三方独立考评机制,除交通运输部奖补资金外,河南省级财政足额列支全国示范县1000万元配套奖励资金和省级示范市3000万元、示范县300万元奖补资金,累计创建全国示范县10个,命名省级示范市3个、示范县55个,焦作、洛阳等市全域创建深入推进,实现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从区域示范创建向全域达标发展的重大转变。
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路衍经济。“十三五”以来,河南省累计打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等“特色致富路”3000余公里,“‘四好农村路’+资源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业态迅速衍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时关注的南阳月季、艾草等特色资源,目前已做成了大产业;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新县田铺大塆,乡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兰考徐场村的古琴古筝远销海内外。
此外,为全面提升城乡客运服务水平,河南省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农村客运便民惠民。通过强化农村客运公益属性,河南省80%以上的县区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或运营补贴政策,群众可承受、财政可负担、运营可持续的城乡客运票制票价体系基本建立。通过整合城乡客运经营主体,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因地制宜探索推动多种运营模式,河南省“公交化运营+客运班线”连接的建制村达到99%,农村群众出行满意度达到90%以上。
湖南:强化资金保障打通“最后一公里”
通组道路是畅通微循环的重要环节。2017年以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启动了3.6万个100人25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湖南全面完成4.37万公里建设任务,实现全省“组组通”,为湖南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通组道路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顶层设计尤为重要。为此,湖南省以市州为单位统一招投标、统一签订合同、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施工监管,坚决避免工程层层转包。同时,湖南省把资金保障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多措并举筹资约153亿元,其中省补资金46.5亿元,地方债省转贷地方额度75亿元,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等23亿元、市州补助支持8.4亿元,有力保障了资金需求。
严格过程管控,打造品质工程。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湖南省严把督查检查关,实行周统计、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确保进度、质量、安全;联合省政府督查室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结果纳入省对市州的目标考核;采取“双随机”“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第三方质量检测,确保项目高效、优质、安全。在工程交(竣)工验收环节,湖南省自主开发照片采集App,施工人员、管理人员、村民义务监督员等通过“自拍、自报、自定位”,可随时拍摄上传项目照片,大大减少工程验收工作量。
四川:实施“三项工程” 扩大有效投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下,圆满完成交通脱贫攻坚“两通”任务。
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四川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全省乡镇区划调整和建制村撤并“两项改革”,一些地方出现了撤并村至新村委会直连道路不畅、乡村公路服务产业服务旅游能力不强、农村运输资源配置不优等新问题。
为此,四川交通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和全省“两项改革”,于今年创新实施了交通运输“三项工程”。
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5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建设2.65万公里,今年优先建设群众需求最急切的4500公里,力争100%解决农村路网结构优化和撤并建制村之间的直连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路旅游路工程。5年计划实施高等级农村公路建设3900公里,今年计划建成900公里,确保全省县级以上产业园区和旅游景区100%通四级双车道及以上公路。
实施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围绕人民群众的农村运输新需求,推进乡村客运网与邮快网、物流网、旅游网、商业网“五网融合”,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覆盖运输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物流节点。
“三项工程”的推动实施,激发了巨大建设需求,预计今年完成投资124.8亿元,占全省农村公路投资的55%,为扩大农村公路有效投资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东:创新引领数字赋能
近两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数字化管理建设工作,将“数字农村公路”纳入“数字政府”“数字交通”规划,统筹谋划总体设计,着力建设数字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系统。
在农村公路建设监管方面,广东省利用农村公路核查App,通过现场定位、实地调查、音视频备档等信息化手段,对全省农村公路规划项目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现场复核,为合理制定攻坚任务夯实基础。同时,全面推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线上监管。通过“边规划、边建设、边完善”的实践,形成“业主上报—县级审查—地市负责—省级监督”的数字化监管模式。目前,广东省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现了从计划管理,到设计批复、招标备案、开工许可,及进度、质检、督查、验收等全流程线上监管。
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广东省坚持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精细化管理,参照建设工程模式,实现从规划到实施全流程纳入数字化监管。同时,广东省连续多年有效开展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抽查,并在全省推广农村公路评定App,实现外业现场录入,系统自动评定。
在农村公路运营方面,广东省从群众需求出发,构建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等,将农村客运班线运行线路、停靠站点、运行时间、票价等在平台进行公示,推行农村客运班线提前购票、准点候车,逐步改变群众在路边候车的传统出行模式。
广西:加强协调指导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联合自治区商务厅、农业农村厅、供销合作联社和广西邮政管理局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指导全区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统筹解决群众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村运输发展更有温度、农民幸福生活更具质感。
在此期间,各市县组织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上下联动,形成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合力。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加强对各地市指导,选择条件较好、特色鲜明的3个县作为第一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2021年将完成20个综合服务站改造和25条合作线路示范创建。
此外,广西交通运输部门与邮政管理部门还搭建了农村客货运企业与邮政快递企业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目前已建成16个综合服务站、开通16条合作线路;主动对接指导东风柳汽公司,丰富车辆产品,开发设计了两款适用车型,加强与市县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客货运企业沟通交流合作,积极推广使用客货邮融合专用车型。
编辑:李宁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