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串文脉 巴士载古今:郑州公交集团“公交+文旅”跑出融合加速度

2025-11-07 15:30:2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郑帅广 罗伟华 -标准+

“没想到坐公交也能沉浸式学历史!从商代城墙到二七广场,一路听讲解、看风景,就像穿越了三千年。”11月5日,乘坐郑州“商都号”时空穿梭文旅巴士的市民李女士,忍不住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体验。

今年以来,郑州公交集团深耕“公交+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接连推出“商都号”时空穿梭文旅巴士、“商隐号”诗韵中原文旅巴士、“黄河号”海事广场文旅巴士、“采摘号”四季寻鲜文旅巴士等主题线路,将城市公交变成文化传播的“流动载体”,让深埋的历史文脉“活”在市民日常出行中,为郑州文旅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十公里路线:串联3600年文明印记

“商都号”的走红,始于对城市文化资源的精准挖掘与串联。作为郑州“公交+文旅”融合的标杆线路,它于7月26日首发,以紫荆山为起点,沿金水路、城东路等主干道,环绕3600年前的商代都城城墙遗址展开,十公里路程串联起紫荆山公园、商城遗址、郑州文庙、商都遗址博物院、阜民里文化街区、二七广场六大核心地标,形成“一站一景、一程千年”的独特时空动线。

登上巴士,乘客的“文化之旅”从触摸历史开始。在商城遗址站,透过车窗就能看到商代夯土城墙的斑驳痕迹,讲解员会现场讲述“城摞城”的考古奇观——这里不仅是商代“亳都”的核心区域,更是历代王朝都城叠加的文化瑰宝;走进阜民里文化街区,非遗手作与现代美学碰撞出别样风情,剪纸、泥塑等非遗展示让乘客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抵达二七广场,百年德化街的商业变迁、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红色记忆,又将人们的思绪拉回近代,完成从古代“亳都”到现代“商都”的沉浸式穿越。

“以前提到郑州的商都文化,很多人只知道‘地下有遗址’,现在通过巴士线路,‘地上’也有了可看、可感、可体验的文化场景。”线路负责人表示,这条线路让埋藏于地下的商都文明,通过车轮流转变得触手可及,成为展示郑州“最早中国”城市根脉的“流动窗口”。

沉浸式体验:公交变身为“文化会客厅”

“商都号”的吸引力,不仅在于线路的文化串联,更在于突破传统公交的运输属性,以“城市文化会客厅”为定位打造的全场景体验。

从外观来看,“商都号”的设计就充满文化细节:车身以黄、橙、绿交织为主色调,勾勒出杜岭方鼎的经典线条,搭配“天命玄鸟”图腾,直观呼应商周文化元素;走进车厢,顶部用青铜回纹装饰,橙色沙发座椅搭配原木桌台,彩色灯带随行驶节奏变换亮度,营造出古今交融的温馨氛围,让乘客登车瞬间就“入戏”。  

“3600年城脉的4次心跳”——这是“商都号”专职讲解员的核心讲解主线。围绕历史、革命、商业、市井四大维度,讲解员会结合沿途地标,生动讲述商城遗址的考古故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红色记忆、德化街从“小商埠”到“商业地标”的变迁,让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可感。“以前带孩子逛博物馆,孩子总觉得枯燥,现在坐公交听讲解,孩子还会主动问‘商代人怎么生活’,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市民张女士说。

除了文化讲解,“商都号”还贴心提供多元化服务:车内配备文创冰淇淋,包装印有商代青铜器纹样,让乘客“吃”出文化味;行车途中可点歌欢唱,让旅途更添乐趣。这些细节设计,让“商都号”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成为市民感受文化、休闲娱乐的“移动文旅盛宴”。

立体式衔接:织密文旅融合网络

“从紫荆山站坐‘商都号’,逛完商城遗址,再换乘S605路文旅专线去‘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一天就能体验两种文化,太方便了!”国庆期间,游客王先生的郑州文旅行程,因便捷的公交衔接变得高效又充实。

为扩大“商都号”的辐射范围,郑州公交集团构建了多维化交通衔接体系:起点紫荆山站无缝对接地铁1、2号线及40余条常规公交线路,乘客可快速换乘至郑州东站、新郑机场等交通枢纽,实现“公交+地铁+航空”的立体出行;通过与S605路、“黄河号”等文旅专线接驳,串联起“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黄河海事广场”等热门文旅地标,推动“商都文化”与“黄河文化”双IP联动,形成“一核多极”的文旅公交网络。

针对亲子家庭和研学需求,“商都号”还主动对接多所学校,开展“移动课堂”研学活动。“我们会提前根据学校的教学需求,设计定制化研学路线,比如结合历史课内容,重点讲解商城遗址的考古发现;结合思政课内容,讲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红色故事。”郑州公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商都号”已接待近千名学生参与研学,成为“公交+文旅+教育”融合的成功实践。

矩阵化布局:引领文旅融合新升级

“商都号”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郑州公交集团文旅布局的缩影。今年9月27日,郑州公交集团新增“商隐号”文旅巴士,线路串联国棉六厂、芝麻街公园里、李商隐公园等地标,以“诗词文化”为核心,通过讲解李商隐诗词、展示纺织工业历史,让乘客在出行中感受“诗韵郑州”的魅力;“黄河号”海事广场文旅巴士,则以“探寻黄河文化,唤醒城市记忆”为核心定位,讲述城市发展、黄河文化脉络、生态保护等;服务乡村振兴的“采摘号”四季寻鲜文旅巴士,则搭建起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桥梁”,乘客可乘坐巴士前往周边采摘园,体验农耕乐趣,助力农产品销售。

四条主题线路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商都号”主打历史文明,“商隐号”聚焦诗词文化,“黄河号”深耕黄河生态,“采摘号”服务乡村文旅,共同构建起覆盖历史、诗词、生态、乡村四大领域的文旅公交矩阵,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文旅巴士是活化历史资源、创新文化表达的生动实践,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挖掘郑州的文化资源,同时优化现有线路的服务细节。”郑州公交集团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郑州公交集团将持续探索“公交+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公交成为传播郑州文化的“新载体”,让更多市民和游客在出行中感受郑州的历史厚度与文化魅力,为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文化强市注入更多交通力量。

编辑:王晨旭

责编:郑帅广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