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以“两路”精神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平台、课堂、活动三个维度,构建了主阵地、主渠道、主旋律“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共建共管共享 打造宣传主阵地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路桥集团在校内合作共同建成川藏公路博物馆,于2021年6月29日正式开馆。川藏公路博物馆通过四川省文物局正式备案,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馆内收藏了与川藏公路相关的藏品400余件,展馆分为序厅、历史抉择、天路长歌、薪火相传、尾厅,通过实物、图片、文字、音视频、场景再现、互动设备等展陈,系统讲述川藏公路修筑历程和发展变迁,面向群众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群众团结筑路的伟大历程,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尤其是藏族同胞在筑路养路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大力宣传川藏公路为西藏文明进步、沿线各族群众共同走向富裕发挥的重要作用。
开馆至今,川藏公路博物馆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职工思想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等授牌,获评四川省直机关党校“现场教学点”、蜀道集团“实践教学基地”、成都市温江区党校“干部培训现场教育基地”、西南交通大学“实践教学基地”;建成了川藏公路博物馆官方微信、微博、网站等网络宣传平台,通过川藏公路博物馆及宣传平台大力宣传“两路”精神,积极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为了更好地整合川藏公路沿线红色教育资源,目前,川藏公路博物馆积极创新“政校企地”四位一体协同合作模式,按照“1+6+N”思路进一步规划建设和发展。“1”是指在四川成都已建成川藏公路博物馆1个主馆;“6”是指在川藏公路317国道、318国道沿线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两个片区规划建设6个分馆,现已建成正式开馆的有天全分馆、刷经寺分馆、雀儿山分馆;“N”是指系统梳理川藏公路沿线现存的与川藏公路、“两路”精神相关的遗址遗迹,深度挖掘遗址遗迹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做好相关保护和利用工作,现已与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合作梳理完成川藏公路四川段遗址遗迹33处,完成实地拍摄并绘制了遗址遗迹分布图。
讲深讲透讲活 融入课堂主渠道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固本强基作用,将弘扬“两路”精神纳入校内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抓好“两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利用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创新教学方法,讲深讲透讲活在修筑“两路”过程中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通过专题教学,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立“两路”精神专题,组织“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通过现场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奋斗在修筑、养护川藏公路中的具体体现。通过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两路”精神典型案例,梳理形成《“两路”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集》,结合教学章节内容,选取适当的案例融入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微课等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呈现。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知识点时,将“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万众一心修筑川藏公路的案例融入其中。通过虚拟仿真教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自主开发川藏公路博物馆VR沉浸式资源、“两路”精神数字化教学资源等,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身临其境,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行有感有效 品牌弘扬主旋律
高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在高校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准确把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时代特征,结合校情学情,通过大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形式将“两路”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师生文化活动中。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打造弘扬“两路”精神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活动品牌,通过活动看得见、摸得着实现“有行”,通过学生能参与、有互动实现“有感”,通过评价重导向、看质量实现“有效”。
首先是创建品牌活动,通过“有行”的品牌活动积极弘扬“两路”精神,促进全校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学校每年定期开展“两路”精神研讨会,“重走天路看变迁”师生重走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活动等,达到“以行传神”的活动目的。其次是突出学生主体,通过“有感”的参与让广大青年学生主动成为“两路”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宣传员、践行者。学校成立了“两路”精神青年宣讲队,每年选拔培养近百名兼职宣讲员,面向校内师生和利用校外进学校、进社区等,广泛开展“两路”精神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讲解活动,达到“以感铸魂”的活动目的。最后是注重活动实效,通过“有效”引领评价机制设计,将弘扬“两路”精神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现到具体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环境、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上,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注重活动过程和活动质量。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真正认识和体会到弘扬“两路”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达到“行之有效”的活动目的。
作者系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川藏公路博物馆馆长
编辑:于淼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