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公交车曾是众多城市里最主流的公共出行方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日益多元。一条条地铁线路贯穿南北,一列列轻轨东西穿行,网约车、共享单车等个性化出行方式打通了城市交通微循环,市民出行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
如今,面临转型的公交车依然在城市街头奔忙,它的存在仍旧不可或缺。城市公交如何盘活存量资产,开辟多元化经营,在便民惠民的同时实现自身业务增长?记者在湖南长沙、山东滨州、江苏沭阳等地采访了部分地区公共交通转型情况,看看这些公交企业发力转型有哪些好的做法。
湖南长沙:定制化便捷出行
摊开长沙公交线路图,7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有7000余辆公交车运送近百万人次乘客,串联起市民便捷出行的“生活圈”。
近年来,长沙充分发挥城市地面公交灵活机动的特点,优化线路设计,拓展定制公交,提高服务品质,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春风十里,长沙公交宠你”“‘湘’聚公交 嗨玩长沙”“长沙24H不打烊 坐着公交游长沙”……今年以来,长沙探索“公交+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推动各景区连“点”成“线”,开通五一广场、岳麓山等多条旅游专线,实现市区A级及主要景区公交线路全覆盖,12条公交线路运营时间延长至晚上11点半以后,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长沙夜间的烟火气。
不仅如此,为更好服务乘客个性化出行需求,长沙在保持既有常规线路的基础上,推出公交线路定制化服务。自今年5月29日长沙公交在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推出第1条园区公交线路开始,目前已开行12条通勤线路。随着定制园区通勤公交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覆盖岳麓高新区、雨花经开区等6个园区,开通了23条线路,解决了园区员工通勤难题;陆续开通湖大附中、长郡外国语中学等24条校园专线,守护学生从家门口到校门口的安全。
公共交通是城市动脉,关乎群众幸福感和城市温度。长沙是全国第8个地铁客运量反超公交车的城市,如何在“地铁时代”实现客流双向供给?“精细化管理运营是关键。”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喻志军介绍,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定期梳理公交和地铁双向人流的供给堵点,全力推进公交和地铁近距离换乘,促进“两网融合”,在每个地铁站出口50米到100米范围内设置公交车站,优化接驳方案。
目前,长沙城市公交地铁线路接驳率达到95.4%,公共交通进一步覆盖社区、商区、校区、园区、景区,最大限度串联起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在满足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同时,也推动公共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山东滨州:客货邮融合发展
近年来,传统客运行业受多种运输方式迅猛发展、市民出行需求变化、企业经营思路及管理体制滞后等多重影响,普遍面临经营困局。面对问题与需求,山东省滨州市确定了“打造智慧公交”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布局,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体系构建,推行公共交通定制化、智能化等措施,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导力量,为民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服务。
山东滨州交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义亭介绍,近年来,滨州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工作。滨州现有公交线路124条,就医公交6条,通勤公交53条,覆盖全市58个乡镇街道、3039个行政村,城际、城区、城乡、镇村四级公交网络已全面建立。“通过全域公交一体化建设工程,全市公交‘一张网’全面建立。”胡义亭说。
为解决百姓看病就医时的停车难、换乘多等问题,滨州还推出医疗服务与交通运输服务结合的经营模式。滨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相雷介绍,公交运营企业联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市人民医院推出“医+行”服务举措——陆续开通各县区直达医院的就医公交专线,以及全市所有县区及部分乡镇、毗邻县区等直达医院的医疗健康专线。同时,在医院内设立单独停车区,实现“就诊群众上车就到医院、下车即进诊室”。
“嘀嘀……”,听到公交车喇叭声,沾化区下洼镇下洼村的赵清凯立刻把电动三轮车停在路边接收快递。赵清凯是下洼村村级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的负责人,他经营的这个快递服务站点位于镇区综合生活区旁,辐射4个行政村共3000余人,日均派件量300余件。村民来这里购买生活用品时,就能顺便将快递签收取走。
在沾化区,有102个这样的快递服务站点,覆盖全区443个行政村。赵清凯介绍,在站点不仅可以收快递,还可以将当地的冬枣、海蜇等特产通过快递销往全国各地。
“为解决当地汇宏新材料、中顺恒辉等10家重点企业2000人次的通行问题,我们促成开通了企业员工接送班线,由区财政承担50%的通勤运费,让公共交通福利真正惠及全区人民。”沾化区副区长姜竹凯说。
江苏沭阳:构建全域公交体系
初冬时节,走进江苏宿迁市沭阳县的广袤田野,一辆辆绿白相间的新能源公交车奔跑在乡间柏油路上,拉人、带货、送快递,“一专多能”的公交车成了冬日田园里的一抹“小清新”。
地处苏北的沭阳是江苏人口大县,户籍人口接近200万人,为满足人民群众各种出行需求,沭阳通过实行“低票价、大密度、公交化运营”的方式,走出了县域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的转型之路。
在沭阳章集街道公交车停靠点,记者登上刚更新不久的新能源公交车,宽敞的车厢内,刷卡、扫码、监控、行车安全系统等人性化、智能化功能一应俱全,车辆运行起来,起步轻、噪声小、平稳安全舒适。
“依托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这两年,沭阳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公交路网实现一‘网’覆盖,公交惠民实现由‘走得了’向‘走得好’转变。”沭阳民生城市公交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波告诉记者,经过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造,沭阳城乡公交线路已达92条,在线运营公交车达586辆,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公交全覆盖。
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客运线路整合重组、企业利益分配、交通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诸多内容。
沭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叶敬梅告诉记者,前几年,“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指标还是沭阳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指标实绩仅为7.2标台,实现程度为51.43%,距离14标台的全面小康目标差距还比较大。
今年以来,沭阳面对乡镇快递需求不断增加的现实,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利用城乡客运闲置运力,提高农村快递物流服务覆盖率是个很好的办法。在沭阳刘集镇公交客运站,每天都有邮政快递小哥穿梭于站区内的城乡207路公交车和镇村351路公交车之间,在公交车的后排专用位置码好即将运送的快递件。
“公交车每抵达一个行政村,工作人员就会把快递件整齐地摆放在村部网点取件架上,并给居民发送取件信息。‘镇村公交+邮政快递’功能既满足了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也解决了物流配送和邮政寄递‘最后一公里’问题。”汤波说。
编辑:陈雪飞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