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层泥岩广泛分布于广西地区,研究红层泥岩边坡风化崩解机理,构建失稳预警机制,对广西公路边坡的设计与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红层泥岩边坡风化崩解机理及失稳预警机制研究》课题验收汇报会上,北投公路集团科研团队向评审专家介绍道。
据了解,该课题系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直属企业北投公路集团承担的2020年广西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项目聚焦红层泥岩在干湿循环、高温高湿、降雨入渗等工况下的工程性质演化机制,进一步探究高温加热与化学包覆两种技术对广西红层泥岩的表面改性处理效果,得出了最佳改性参数。目前其研究成果先后在北投公路集团投资建设的S210横县(现为横州市)平马至灵山沙坪公路和G357田林经八桂至定安公路成功应用,为今后国省干线公路项目边坡施工和治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红层泥岩边坡风化崩解机理及失稳预警机制研究只是北投公路集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交通强国战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北投公路集团以实施重大项目为牵引,充分发挥产业链链头的带动作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强强联合,在培育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布局中不断出新出彩。
“世界最大跨径1800型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飞龙大桥就是其中的典型。在大桥实施期间,以北投公路集团为代表的科研团队通过运用关键技术与科技成果再创新、再应用,积极践行规范引领、标准领先的工作思路,将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深度融合,编制了多项地方标准,形成了该类桥梁的专利群,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先后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和广西交通运输科技示范工程,获评广西交通科技创新典型案例,荣获国家级行业科技奖2项……为更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建造拓宽了技术思路、提供了施工经验,为助推广西新型桥梁结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北投公路集团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鲜明底色。公路建设行业作为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北投公路集团加大废旧轮胎橡胶的再生利用,推广应用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成套技术,累计使用橡胶沥青达5.9万吨,在经济、生态、社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的综合效益。
北投公路集团在原料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探索实践,还体现在建设用砂领域。公司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进一步减少行业对天然河砂资源的依赖,有效保护河道和生态环境,利用弃渣加工的机制砂也能够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新质生产力的释放,推动北投公路集团科技创新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公司两项科技成果——《公路机制砂水泥混凝土路面应用技术》和《大跨径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关键技术》入选2024年度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推广目录,《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多维度无损精准识别及快速处置技术》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参与完成的“废旧轮胎高值化利用技术创新与大规模产业化”项目获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产业化奖二等奖;全年推进大粒径级配碎石、橡胶沥青等新产品、新技术应用达1.72亿元。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今年我们还将陆续前往基层项目建设办指导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申报等工作,打通‘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提升广西国省干线公路领域的‘新质’含量。”北投公路集团科研带头人罗婷倚表示。
编辑:吕甜甜
审核:李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