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短短十余年,中国的城轨建设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的发展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在10月14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奋进新时代,百名委员说”系列活动第四场宣讲中,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自豪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数字化发展的巨大变迁。
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根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又辉煌的发展道路。刘伟在现场举了两个例子:20年前,广州地铁1号线关键设备全部依赖进口,以我国当时的技术水平,连一个小小的车站站台门控制单元都做不出来;2010年,我国城市地铁接口、站名面临着“天价困境”,广州地铁改一个站名,某家国际知名轨交技术公司报价竟高达1000万元。
短短十余年,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摆脱了技术“卡脖子”的困境,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刘伟介绍,目前,我国整车和车辆关键系统均已实现自主化,车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率达95%以上;广州、上海、深圳等地建成了全球首批智慧地铁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站台门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城轨核心系统完全自主掌控,已经达到国际一流甚至领先水平。
十年来,我国城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每年新建里程从几十公里增加到一千多公里,建设城轨的城市从10座增加到40多座。“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地铁建设中心、最大的轨道交通技术和装备市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跃居全球第一。”刘伟难掩激动,“一大批民族企业开始崛起,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国产替代’,完成中国城轨交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编辑:翟慧
审核:孙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