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绳到码头文人

2023-11-30 16:15:3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韩玉洪 -标准+

我父亲韩庆楚原本是三峡纤夫、青滩放滩员,1956年,他考入原长江航运管理局重庆分局,在“长江2005”轮工作,我们一家搬到了宜昌七码头。那时宜昌的道路高高低低,坑洼不平,需要聘请一个帮忙拉车装卸货物的“边绳”。聘一个成年妇女当边绳,1天要支付6角,母亲看我在家无事干,就叫我当几天边绳。就这样,我每天天不亮就从九码头出发往板车上装货,走遍了宜昌的大街小巷。

最开始时,板车拉什么,我脸上身上就裹什么。红砖灰、青砖灰、白糖沫、红糖沫、白面粉、青砂、粗砂、煤炭灰……常常搞得鼻青脸乌。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双解放鞋,免得夏天中午赤脚走在青石板路上,烫得人没有法。

闲暇时间,我将工人们偷偷收藏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借来,为了不影响家人晚上休息,我就在候船室或是躲在路灯底下看。除了啃中国古典小说经典,下雨不出工的时候我还到书摊上看娃娃书,1分钱借1本。我几乎将宜昌城区所有的书摊看了个遍,遇到喜欢的图书往往会读上好几次,如痴似醉。潜移默化中,我渐渐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图画和歌谣,爱上了故事,为立志长大当作家打下基础。

后来我下乡到湖北省当阳县王店公社两年,其中担任公社宣传队长1年,负责文艺节目创作。期间,创作的独唱歌曲《泥巴腿子当作家》歌词被当阳县文化馆送到省文化馆,发表在湖北省群艺馆编辑的《湖北土地新歌》集里,这是我第一次发表作品。到现在,还有当阳的老乡会唱这首歌。

我当兵在高原,新兵分配时,将我分到汽车连当司机,这是有些兵做梦都想要去的地方。可是我对连长说,我要到测绘一线,好了解情况进行写作。从部队复员后,我到原宜昌港务局宣传科工作。在港务局机关工作十几年后,又到九码头客运旅游公司负责宣传工作。因此,我对港口的客货运都非常了解。

再后来,企业逐渐改制,领导安排我专职宣传,我一干将近10年,凡是港口文化方面,我都去挖掘写作和投稿。开始是手写、傻瓜相机拍摄、洗胶片,骑自行车或寄信投稿;跟着就用上电脑,用上数码相机,稿件采用的速度也快多了。回首往昔,儿时的梦想竟成为了现实,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发表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图片新闻,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历程。

(作者系原宜昌港务局退休干部)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