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英雄配骏马,比如关羽的赤兔、刘备的的卢、项羽的乌骓、秦琼的黄骠,这些神骏良驹在历史上的名气不亚于自己的主人。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古代马不仅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和农用畜力,战马更是宝贵的军事装备资源,马匹的数目与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国力的强弱。
不仅如此,在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上,马更是成为主角。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遗存了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留下了数量众多与马有关的文物。
马,一直是大汉天子的宠儿。据《史记》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归来说:“西域多善马,马汗血。”所以2000多年来,这种马在中国一直被称为“汗血宝马”。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听说大宛国出产良马,曾派使者带千两黄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换取“汗血宝马”。
藏于茂陵博物馆的西汉鎏金马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6千克,仿照西汉时期大宛国所产“汗血宝马”精制而成,通体铜铸,表面鎏金。头部造型尤为生动,粉鼻亮眼,口微张,露出牙齿六颗,两耳竖立,耳间、颈上均有鬃毛。其身中空,静中含动,气度非凡,有一发千里之势。
它沉静自然,又蕴含着阳刚之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和古代工匠们的技艺,对于研究2000多年来中亚马种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马的名字自古也很有讲究,颜色、骨架、鬃毛等外在特征,从马的名字中就可窥一二。比如骊指纯黑色的马,骐指有青黑色纹理的马,骆指黑鬃白马,骝指黑鬃黑尾巴的红马,騧指黑嘴的黄马。
说到这,怎能不提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骏”。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寝,“昭陵六骏”是指原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6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青骓”“飒露紫”。石刻由当时名工艺家阎立德设计,其弟初唐著名画家阎立本起草图样并主持雕刻。作品采取浮雕形式,每匹骏马浮雕都是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飒露紫”“拳毛騧”二骏现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
从皇帝到平民,唐朝人都很爱马,马不仅用以骑射,还应用到体育运动如打马球之上,且当时社会风气开放,狩猎之风盛行,因此留存了许多以马为主题的珍贵文物。如唐永泰公主墓出土的彩绘胡人骑马斗豹俑、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三彩胡人骑马带犬狩猎俑、乾陵博物馆藏章怀太子墓壁画图《马球图》等。
唐代还有一件国宝级文物,现藏于西安博物院——唐代三彩腾空马。这件作品由骑手和飞奔的悍马两部分组成。骑手为胡人少年,端坐在马背上,面部丰腴,笑容满面,双手紧握“缰绳”,身穿蓝色长袍,腰间系有革带,革带挎有袋囊,脚蹬尖头靴子。马的体形彪悍,作腾空跃起式,颈上鬃毛直立,骏马疾驰,骑手从容,展示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
唐三彩的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彩,在这件三彩腾空马上出现了大面积的蓝色彩釉,十分罕见,四蹄张开的造型在已经发现的文物中绝无仅有,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