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架设起了不同文化间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共生共存的桥梁。而被誉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也在方寸天地呈现着这座瑰丽的虹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邮票讲述‘一带一路’故事”邮票展,以“丝路精神通古今”“商贸流通谱新篇”和“文化交融著华章”三个篇章,用600余枚馆藏中外邮票,讲述了浓缩于方寸间的“一带一路”故事,展示沿线国家的丰饶物产和丰富文化。
丝路精神通古今
展览第一篇章“丝路精神通古今”主要包括了丝路路线、丝路人物、丝路交通以及“一带一路”四大部分。“丝路路线”部分既展示了中国的西安、泉州、广州等丝绸之路重要的起点的历史文化,也包含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历史中心、土耳其的番红花城这样曾经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驿站或商贸中心。
中国邮政于2012年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1套4枚,分别为“千年帝京”“大漠雄关”“神秘故国”“西域胜景”,邮票以文物与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遗存为图案内容,表现了丝绸之路从陕西西安、经甘肃至新疆的行进路线。小型张“交流”,图案取自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图》《张骞出使西域图》上下组合而成,边纸图案为大漠中的嘉峪关长城和敦煌莫高窟千佛洞。
为了进一步弘扬“丝路精神”,筑梦“一带一路”,中国邮政于2018年发行了《丝绸之路文物(一)》特种邮票,邮票选取了陆上丝绸之路起点陕西省出土的4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其中第一枚为汉代的鎏金铜蚕。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见证了古丝绸之路开拓这段历史。这件鎏金铜蚕于1984年出土于安康石泉县,是汉代养蚕缫丝业兴盛的代表性文物。汉代的养蚕缫丝业达到了高峰,其丝织品颜色艳丽,做工也极为精致。所以,西汉时期的丝织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途经中亚行销西亚和欧洲。据《石泉县志》记载,此地古代养蚕业就很兴盛,加上鎏金工艺的出现,使得鎏金铜蚕成为纪念品和祭祀品保存下来。整套邮票以文物为主要元素,背景为行进在丝绸之路上的驼队、汉代画像砖和唐代花卉纹样装饰而成的丝带。分别向西、向东行进的驼队寓意东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突出丝绸之路的概念。为了突出文物的质感,4枚邮票均采用了压凸印制工艺,使得4件文物栩栩如生。邮票背景采用珠光油墨印制,呈现丝绸的质感,烘托邮票的主题。
“丝路人物”部分主要介绍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人物,比如张骞、玄奘、鉴真和郑和等。2017年中国邮政发行了《张骞》特种邮票,1套2枚及小型张1枚,这套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工笔绘画的表现手法,第一枚为“凿空西域”,主图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摆脱匈奴常年囚禁后仍心系使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不畏艰辛继续前行的场景;第二枚为“开辟丝路”,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背景,描绘了张骞以汉朝中郎将的身份到访西域,与西域各国政权建立友好关系的场景;小型张“张骞像”,以汉代宫廷建筑环境为背景,展现了晚年张骞的英姿。
1405年至1433年,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曾率船队7次下西洋,曾五次停驻马六甲,成为中马两国友谊的奠基人和见证者。为配合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马来西亚邮政发行了《马中交往600周年》邮票,图案参考了马六甲博物馆保存的历史文物,4枚主图分别为“郑和的宝船”;明朝皇帝赠送给马六甲苏丹的玉玺印章;郑和与马六甲苏丹进行贸易的场景;“凤戏牡丹”五彩瓷盘。
“丝路交通”部分主要从陆海空三大领域介绍了古今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从黄沙漫天驼铃响、古船悠悠海上漂,到现在的汽车、高铁、飞机,见证陆上丝绸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海上丝绸之路“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也展望着“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前景和未来。
中国邮政于2020年6月18日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纪念邮票(小型张)1套1枚,小型张主图为汉代木轺车,该轺车出土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彭家寨汉墓,现收藏于青海省博物馆。木轺车是我国古代官员及邮吏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也可视为汉代邮政出行、运输工具的缩影。
商贸流通谱新篇
展览第二篇章主要介绍了古今丝绸之路上的商贸流通,如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中国邮政于2013年4月13日发行《捣练图》特种邮票,其原画为唐朝宫廷画家张萱的作品,全套3枚,分别展示了木杵捣练、缝纫织线和熨烫3组场景,画风古朴唯美,栩栩如生,这3组场景的展示也反映出古代丝织品的制作过程。
与此同时,展区还展示了中国邮政于2011年5月10日发行的《云锦》特种邮票,全套3枚。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织工艺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代表着中国织锦技艺的最高水平,体现着中国七千多年的桑蚕文明。南京云锦与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和广西壮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列四大名锦之首。2006年南京云锦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枚邮票分别是“真金团龙”“一品鹤补”和“吉庆双鱼”,3种图案代表了中国古代的3种文化——皇家文化、志士文化、吉祥文化。
瓷器邮票展区几乎囊括了中国历史上多座名窑烧制的瓷器,如磁州窑、景德镇、龙泉窑、钧窑、汝窑和德化窑等。
丝绸之路也被称之为“玉石之路”。它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和田玉。中国邮政于2012年8月28日发行《和田玉》特种邮票,全套4枚,邮票选取了四件古代玉器珍品,包括玉辟邪、玉“长乐”谷纹璧、鎏金银托盘双耳玉杯和玉双童洗象。邮票整体风格古朴,几件玉器珍品也概括了吉祥文化的精髓——平安、长乐、圆满和喜象4个方面的内容,4枚邮票当中前两件为汉代玉器,后两件则为明清玉器,表达出和田玉在中国历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其悠久的历史。
除了和田玉,青金石也是丝绸之路的见证之一。展区中阿富汗发行的宝石邮票就有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种矿石,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阿富汗等国传入。青金石因“其色如天”,又称为“帝青色”,深受古代帝王青睐,被视为“富有”“威严崇高”的象征。除此以外,佛教绘画亦大量的使用了青金,如我们熟悉的龟兹壁画和敦煌壁画,壁画中那些绚丽夺目的蓝颜料就是由青金石研磨而制成。
文化交融著华章
展览第三篇章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艺术交流,如儒家文化、乐器、佛教等。首先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传播,原邮电部于1989年9月28日发行《孔子诞生二千五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第1枚为“杏坛讲学”,描绘了孔子给弟子授课的情景;第2枚为“周游列国”,主图为孔子率弟子驾着牛车到各国宣扬其政治主张的场面。小型张是“孔子像”,设计者以唐代吴道子所绘的孔子像为基础,综合孔府收藏的历代孔子像设计而成。其边饰图案也颇有意趣,为古代学校所授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越南发行的《亚洲风光2》邮票中有一枚邮票选用了文庙作为主图,文庙是越南首都河内的一处中式庙宇,庙内供奉着孔子及其他先贤,目前为当地一处著名旅游景点。
此外,展区还展示了多套与佛教有关的邮票,如《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等。
第三篇章最后展示了中外联合发行的邮票。这些邮票体现了丝路精神,促进了文化交流,增进了民心相通。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联合发行的《盉壶和马奶壶》特种邮票,全套2枚。邮票第1枚是中国的盉壶,这是古代的一种酒器,画面以清朝乾隆时期景德镇窑烧制的青花瓷盉壶为主图,背景是宋代名画《碾茶图》;邮票第2枚为哈萨克斯坦的马奶壶,画面以具有浓郁中亚风格的瓷制马奶壶为主题,背景则为哈萨克斯坦一幅古老的岩画。
本文文图由 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提供
编辑:刘雨静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