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榜样力量,感受时代脉搏。公共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23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安排,中国交通报社同期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公交榜样”推选宣传活动,将推选出新时代“公交榜样企业”和新时代“公交榜样人物”。
即日起,本报开设《发现新时代“公交榜样”》栏目,陆续展示活动报名企业和人物事迹,并通过调研采访,进一步挖掘公交企业和人物的经验成就、榜样故事。敬请关注。
全龄友好 满载幸福
增开2条“适老巴士”线路、投用全新巴士换乘站、推出“天府微巴”微循环公交……近期,四川省成都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公交)多项服务举措上新,为市民乘客带来更温暖便捷的出行体验。近年来,成都公交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努力践行“全龄友好、幸福出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公交服务城市发展、服务群众出行的能力和水平。
“八连”服务提升乘客满意度
高质高效的服务是提升市民乘客满意度的根本,也是公交发挥民生兜底功能的重要保障。
“多年来,成都公交着力优化运营设施,重新制定服务、设施等106项客运管理标准,推进实施‘文明公交365’品牌建设。”成都公交相关负责人展示发展成绩单: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成都公交建设投用17个巴士换乘站,推进公交轨道两网融合。截至目前,全市轨道站点50米内公交站覆盖率达94%。为方便公交车辆就近维修,成都公交建成投用运维驿站60余个,车辆维保回场率下降约34%,有效减少空驶里程。
在惠民服务方面,成都公交创新开展连枢纽、连轨网、连社区、连学校、连医院、连新区、连景点、连群众“八连”服务,累计运行920条公交线路。成都公交聚焦提升通勤效率,推行“铃停”、定制等开行方式,适应潮汐式客流需求;围绕学生上下学需求,开行通学专线100余条;针对市民就医出行需要,累计开行华西医院等通医专线18条;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公交专线“五线齐发”,在市区东南西北大型交通枢纽、网红商圈建设6座专线候机厅,年服务旅客超220万人次。2023年,成都公交客运量同比增长12.6%,成都市12345热线平台公交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5%、位列全市第二名。
“我们主动融入‘智慧蓉城’建设,构建‘1+1+5+N’公交数治化管理体系,制定《智慧公交数治体系建设三年计划》,积极推动公交与地铁App刷码出行互联互通,‘12+2’区域公交出行实现‘同网、同质、同价’。”成都公交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公交还更新迭代7000余辆新能源公交车,完成中心城区“5+1”区域及四川天府新区在营车辆100%纯电动化,让市民乐享智能、绿色公交出行。
挖掘产业资源 拓展业务范围
近年来,成都公交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契机,深挖产业资源价值,聚焦充电、换电、车辆研发、对外维修等方面进行项目投资和业务拓展,产业能级实现全面跃升。
成都公交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积极拓展“公交+”业务。在“公交+车辆服务”方面,成功招引“中车绿色智能网联交通产业园项目”落户都江堰市,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共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推进汽车全产业链创新研发;以新能源汽车维修能力为基础,积极开发对外维修业务,建成5座“一站式”对外维修服务站。
公交车新能源化是大势所趋,成都公交建设投用充电站120余座、换电站1座,桩车比达1:3.8,按照“闲时开放、分时共享”原则推进公交充电站社会复用;此外,还与成都环境集团等企业合作,投资开展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车辆资源回收再利用等项目。
不久前,成都公交投资建设的黄金时代公交TOD主体工程全部封顶,标志着西部首个“公交首末站+保障性租赁住房+社区配套服务”公交TOD示范项目,朝着竣工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开放。这是成都公交开发建设公交场站TOD、创新资源经营模式的一个缩影。
成都公交探索差异化建设开发路径,实现复合利用价值最大化,目前已建成投运金沙、华新等10余座公交枢纽综合体,近年来累计盘活、利用物业资产19处近5万平方米,围绕双楠、金沙和紫丁巷办公区3处存量资产引入现代办公、文体、酒店等项目,助力城市有机更新。
编辑:刘文超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