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丝绸之路再出发

2024-04-19 11:03:44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吕金蓉 通讯员 高璐 -标准+

一把有着异域风情的鎏金银壶正静静陈列在宁夏固原博物馆中。银壶之上,描绘着古希腊神话故事,栩栩如生。它的出现,揭开了欧亚大陆上希腊文明、波斯文明以及中华文明交融画卷的一角。

1981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郊北魏李贤墓出土了一批西域文物,其中就有这一国宝级文物鎏金银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它精湛的手工艺技术具有典型的波斯萨珊王朝风格,而瓶身上的主题图案却讲述了一个希腊神话——帕里斯审判(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一鎏金银壶在世界现存的萨珊金银器中亦属罕见,它承载着丝绸之路的辉煌记忆,见证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生动再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宁夏的璀璨历史。

丝绸之路在宁夏的三种走向

早在西汉张迁出使西域后,宁夏就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环,历史上在宁夏境内形成了以原州(今固原市)、灵州(今吴忠市)为交通枢纽的网络状丝路线段。不同时期的丝路,在宁夏有三种走向:

第一种是长安—原州—凉州道,从古都长安沿泾河进入宁夏,使用时间为西汉至唐代的公元763年,历时近800年。按今天的地名叙述:从西安沿泾河至甘肃省平凉市,在苋麻湾进入宁夏;经过蒿店、三关口、瓦亭、开城、固原,向北经过须弥山石窟东边的黄铎堡等路段,沿苋麻河谷到郑旗、海原县城、西安乡、干盐池进入甘肃境内,再经靖远县东北90里的石门村过黄河,随后经景泰、武威入河西走廊。这条路线历经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5个朝代更迭。

第二种是灵州西域道。从西安向北,经陕西淳化,甘肃宁县、庆阳、环县,在萌城进入宁夏,再经惠安堡至吴忠市,吴忠市的古城湾,就是唐代的灵州城;然后西渡黄河,经广武、石空、中卫到甘肃的河西走廊。这条路在唐末、五代、北宋初年,是中原朝廷唯一可用的中西陆路交通线,后来被西夏控制。

为什么会废弃第一种走向呢?公元763年,吐蕃东进,占领关陇数十州,包括渭河、泾河流域及宁夏的六盘山区,导致丝路交通断绝。此时唐朝如需派使节去安西,就要从陕北向北穿过黄河河套地区,再沿中蒙边界向西,全程3500多公里,绕道1000多公里,同时所经地区不是天寒地冻,就是飞沙走石,真正是“道阻且长”。为了改变这一困境,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终于在公元850年形成了一条全新的通达路线,即灵州西域道。

第三种走向则是在元代忽必烈执政后形成的,这条路线的走向与如今的312国道几乎完全相同,从西安出发,至甘肃省平凉市,自蒿店进入宁夏,再经瓦亭、和尚铺翻越六盘山,又经隆德、神林和甘肃的静宁县到达兰州,在宁夏境内有70余公里。线路虽短,但经过的三关口、六盘山万分险峻,历代名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大量行记和诗文。

固原、萧关、萧关道

不难发现,固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路上的重镇之一,曾称为高平城,地处六盘山下,地势高平,是陇西、平凉、会州、灵州的四方交会之地,也是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从汉朝开始,这里就被修筑得雄伟壮观,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里称固原古城为高平第一城,到了北魏时期改名原州,一批批来自西域的客商、僧侣和使节往往先到达固原古城,待完成入关手续并稍作休整后,再启程前往中原地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这是唐朝诗人王维描述固原萧关的诗句。西汉时期,萧关是今固原所设的通往西域道路上的名关,秦始皇曾越六盘山过萧关首巡天下,汉武帝也曾六过萧关巡边查域,这是中原农耕民族和漠北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一道重要门户。汉代以后,萧关的军事防御色彩渐淡,成为连接关中、河西走廊、北方草原的丝路要道,在历史上长期扮演促进文化传播与商贸往来的角色。

有了萧关便衍生出了萧关道,在宁夏境内长190余公里,行程便捷,路途平坦易行,是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发源于六盘山东麓的泾河,在流入黄土高原之后,自西向东延绵近百里,在宁夏泾源县境内开了一条豁口,两侧群山对峙,中间河谷地带低洼平坦,形成一条狭长的东西长廊,在古代是一条天然的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关道。一支支丝路驼队伴随着历史的日升日落,沿着这条关中出塞的通道,从河西或陇西自固原出发,过萧关,东至安定县、长武县,沿泾河而下到彬县、永寿县,过梁山至乾县、礼泉县、咸阳,最后到达长安。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萧关古道,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东西方思想文化在萧关古道上碰撞交融,谱写了无数的璀璨诗篇,雄浑壮阔的山河与苍凉厚重的历史,滋养着萧关的诗与远方。

唱响“新丝路”故事

丝路驼铃悠悠,回望历史深处,遥远而漫长的丝绸之路有力推动着东西方世界物质与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让相隔万水千山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了互相了解的渠道,促进了全人类文明的发展。

如今,距离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1000多年,我们继承先辈们对待不同文化的宽容和天下大同的信念,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文互通、经济合作不断深入,宁夏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努力讲好“新丝路”故事。

2023年8月,全国10个城市进入第二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范围,宁夏银川名列其中。银川市联合西安市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重点支持城市,这次申报成功后,将有效强化银川、西安枢纽城市的全球门户功能和集聚辐射组织功能,推动银川、西安区域形成以“陆海陆空引领、跨国跨区协同、港产港贸融合、绿色智慧安全”为特征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

2023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依托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印发《宁夏农村公路特色项目指南》,深度挖掘各市、县(区)特色优势资源,统筹考虑产业衔接、乡村振兴、交通需求、资金保障等因素,因势利导推动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此外,随着宁夏及西北地区的高速公路接连开通,伴着更新迭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持续引进,一座座现代化生产基地在乡镇拔地而起,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长,降低了物流成本,让交通流量“摇身一变”,成为发展流量。今天的宁夏从古丝绸之路上再出发,让“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步伐更加铿锵。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