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2年来,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处长郜喆几乎跑过辖区2300余公里海岸线上的每个航标作业现场,抚摸过辖区内的每一座航标,对航标所在的每一个位置都熟记于心。
近年来,随着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东北地区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庄河海上风电场建设工程、华能大连第二热电厂专用卸煤码头、长兴岛恒力石化基地、大连长海水域航标综合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在郜喆的带领下,大连航标处积极融入地方,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为工程做好航标配布和助航标志调整,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8月9日,丹东港大东港区19座助航标志正式纳入北方海区航标管理序列。在这背后,作为大连航标处“掌门人”,郜喆多次到现场严格把关,并与各方谈判磋商。他凭借精湛的专业技能、规范的程序意识、高效的应变能力,获得了各方认可,填补了直属海事系统沿海航标管理的最后空白。
“他已经将‘燃烧自己,照亮航程’的航标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同事们这样评价郜喆。郜喆是原交通部委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培养的第一批航标专业本科生,作为最早进入大连航标处的大学生,他主动申请在基层工作了5年,上岛值守、爬标作业。
1992年,郜喆参加工作第一天,就在黄白咀灯塔赶上北方海区开展的“航标四大”活动。当时要给通信架刷油漆,他主动请缨,爬到架子最高处,一点一点往下刷,搞得全身都是油漆。
“当时是夏天,灯塔像个大烤炉,为了擦掉灯笼罩内的铜锈,我们几个人把外衣都脱了,到最后浑身都是绿的,成了‘绿巨人’。”郜喆回忆。
郜喆不陶醉于以往的成绩,坚持守正出新,以数字航标建设为抓手,实现了大连辖区航标遥测遥控、北斗应用及AIS服务全覆盖;以服务智能航运为方向,初步建成“绿色、数字、智能”的现代化综合助航服务体系并取得智能航保研发成果,为船舶航行和港区作业提供立体、精准、安全的航海保障服务;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完善航标用户沟通机制,航标用户服务总体满意度达95%以上。
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32年与航标为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郜喆先后荣获交通运输部直属海事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先进个人、大连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带领大连航标处先后荣获大连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等集体荣誉。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