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闸机“常开门”还望开好门

2024-06-25 10:42:02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李宁 -标准+

对于经常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来说,刷卡、扫码,闸机“大开大合”才是常态。正因为此,近日,上海、浙江杭州、广东广州、安徽合肥等地试点地铁闸机“常开门”,旋即引发关注和热议。

与传统模式不同,“常开门”意味着地铁闸机通常处于打开状态,乘客在刷卡或扫码后直接通行,无需等待闸机开启。理论上,在客流高峰期,地铁闸机“常开门”可提升通行效率、减缓客流压力。对此,网友普遍表示支持,但也有人心存顾虑。

有网友表示,如果刷卡或扫码失败,闸门自动闭合会不会误伤乘客?还有网友提出,如此操作难以避免逃票和漏刷情况,可能导致运营企业票款损失。也有人指出,在客流密度大、通行习惯没有完全养成的情况下,“常开门”反而可能影响通行效率。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一项创新性探索,地铁闸机“常开门”值得提倡和鼓励。然而,这种探索要实现预期效果,恐怕还有更多细节需要跟进。

首先,技术升级和流程优化很关键。例如,可通过辅助采用A、B门闸机技术(A门常开负责检测乘客票卡,B门负责关门阻挡非法通行乘客)、深度视觉通行检测技术等手段,防止误伤乘客,避免票务损失。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地铁闸机“常开门”,我国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只是出于模式适应性等考虑,较少应用。相较于技术方案,乘客文明自觉、规范操作,地铁运营企业正确引导、规范服务,同样非常重要。

好事做好,地铁方应主动加强宣传引导。对外地乘客、老人、孕妇及儿童等群体,需重点针对性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如可以考虑在闸机附近安排工作人员,引导顺利通行。以上海地铁为例,除在进出站闸机位置设置提醒地贴、移动立牌外,还在出站闸机反向进入端设置“只出不进”易拉宝,避免乘客反向进站;进出站闸机及站厅中央均设置了移动音响,不间断播放闸机“常开门”信息,早晚高峰时段通过车站广播,在站厅、站台、出入口以3至5分钟的间隔持续提示乘客;车站每日收集、比对客流数据,为后续综合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通勤乘客也需努力适应并正确使用。首先,熟知并遵守地铁乘车规定,通过闸机时主动刷卡扫码,不推搡拥挤、不插队,自觉维护通行秩序。其次,养成正确使用习惯,通过闸机前,提前准备好票卡或二维码,身体站在闸机外扫码,确保出闸环节顺利,避免闸机误判误关。

满足“人享其行”,服务永无止境。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直接影响乘客的出行效率和切身体验,展现运营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根据现实运营服务情况及时、灵活地调整服务策略,永远是公共服务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则。

地铁闸机“常开门”,关键在于开好门。秉持开放态度,兼听各方意见,持续改进提升,创新之举才能转化为惠民之实。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