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物流对应着海量的数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将实现物流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同时,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和数据化,将实现物流线上线下高效联动与协同。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
高成本低效率多源于内耗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公路货运仍以“散兵游勇”居多,产业组织化水平较低。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74.92%的货车司机驾驶车辆为自有车辆。从货主到货车司机,货源经历不少低效环节。例如,传统物流层层分包模式,一趟运输任务经历大三方、小三方、信息部、车队长、个体司机等环节。
从微观层面来看,公路货运链长、节点多、业务场景复杂,是信用成本高、非标准化的服务行业,上下游协同发展至关重要。从运输计划下发到运费结算,贯穿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车司机三个独立组织。当前,不少物流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与传递仍主要依赖人工,单据报表层层复核审批,导致物流效率偏低。
在运力结构中,货车司机群体庞大,运力处于过剩状态,一路滑落至供应链底端,逐步失去议价话语权,并最终承担了“降本”压力。叠加近年来网络货运平台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又迎来了更强势的中间商,线上自由竞价陌生交易模式又引发了运价和服务能力走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破解物流内耗在于重塑运力
物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打破与重组,关键在于重塑运力。
首先要实现“最佳的链接”。针对物流业“散、小、乱”的问题,不少人断言行业未来会高度集约化、系统化。但综观物流供应链,具体规模标准会因环节不同而各异。对上游货主企业而言,规模化运输是最优解。在运力末端,个体司机独立运营被证明依然是高效的。笔者认为要先实现供应链“最佳的链接”,协调物流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促进物流效率和质量提升。
其次要实现“最短的供应链”。供应链各环节彼此依赖,又相互独立。货主需要稳定的、规模化的运输,个体司机运营效率高,物流企业以其专业能力承接货源、组织运力,连接运力供应链上下游。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各司其职,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打造“最短的供应链”。
再次要实现“最高效的协作”。在供应链短链化的基础上,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车司机进一步破除组织壁垒,同步共享物流运作信息,物流企业内部各业务角色无障碍快速有效沟通,上下游企业畅快协作、高效运转。
以数字货运构建新型供应链
数字化一直被认为是物流业变革的“金钥匙”,构建更加透明、高效、安全、稳定的供应链,要瞄准物流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根据供应链“三个最”设计,全链路数字货运一方面覆盖货主企业、物流企业、货车司机等周边产业伙伴,另一方面串联订单下发到运费结算的全流程。
基于全链透明的数字货运平台,货运各方动动手指就实现同步信息、关键节点消息自动提醒,货运流转效率会有质的提升。通过物流运单数据沉淀,物流企业建立“私有运力池”,与货车司机长期稳定合作。数字时代的“熟交易”不仅能进一步减少线下沟通协作的时间,还能让物流服务质量更加有保障。
通过数字货运平台,物流企业还能够对物流项目进行数字化管理,发现管理漏洞,做好风险管控,并提升“货物+数据”物流数字化交付能力,与上游货主企业共享物流可视化流程和物流关键指标数据。这不仅重新定义了物流供应链服务标准,也能从更高维度推动物流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目标。但全链路数字货运平台非一日之功,需要平台建设者综合施策、持续发力。
数字化的核心在于运营。全链路数字货运不仅仅是一个软件,而是一整套解决方案。平台方要根据物流企业承运货物、发展阶段、经营目标等特色,完善平台功能设计,并持续交付,确保数字化不是赶时髦、做样子,而能真正跑起来、活起来、用起来。
平台的本质是建立规则。全链路数字货运平台为货运各方提供线上虚拟空间、开展交易活动。平台方建立起一套“游戏规则”,确保公开、公正、公平,惠及包括货车司机在内的所有参与者,让参与者活下去、有奔头、干劲十足,并且拥有话语权,主动与平台共建共创、融合发展。
(作者系合肥维天运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编辑: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