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慧出行、绿色出行进程的加速演进,共享两轮车也不断进化出新的形态,共同推动“人享其行”的美好愿景加快实现……在9月22日至24日举办的第16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滴滴面向国内外同行展示了共享两轮车等最新的智能化、共享化、低碳化交通技术成果。
作为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致力于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应用于为城市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逐渐形成网约车、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等多元化出行服务矩阵,并逐步“出海”,覆盖国内400多个城市和海外14个国家。同时,滴滴切实做好网约车司机权益保障工作,努力为司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助力低碳交通 加速绿色转型
推进智能交通和绿色交通融合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交通领域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构成。
作为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参与者,滴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合乘出行、慢行交通、智能交通发展,引导交通工具的电动化转型,并在行业内率先提出助力碳中和的“1+3”模式——“1”是指通过模式创新引领低碳出行方式带来直接减碳效应,“3”是指三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低碳绿色转型的“外溢效应”,包括以反向定制升级绿色交通工具、以共建共享普及绿色基础设施、以科技赋能搭建绿色交通体系。
碳核算能力是科学有效推进“双碳”战略的基础保障。近年来,国家发布多项政策鼓励企业依据自身特点开展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滴滴持续探索城市出行及共享交通生态的碳排放核算研究,识别生态内减排场景。
2022年,滴滴在内部构建了一套碳管理工具——“长青”,实现对平台出行生态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碳减排量、绿色里程比率、电动化比率5个核心绿色指标动态核算,并通过可视化看板从不同维度对核心数据进行统计展示。据“长青”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滴滴通过推动绿色出行助力城市实现减排温室气体超53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依托“长青”,滴滴将用户低碳出行带来的环保价值通过“碳元气”具象化,实现用户低碳出行减碳量可量化、可累计,并通过月度“碳元气”勋章、低碳出行打车券等激励,进一步引导用户参与绿色低碳出行。另外,用户可以通过“碳元气”趣味消耗的方式参与守护候鸟公益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截至2023年年底,滴滴“碳元气”项目已在全国298个城市落地。
滴滴还充分发挥数字出行平台数智赋能和数智降碳能力,以交通工具电动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出行结构低碳化、电力来源绿色化、交通体系数智化作为关键着力点,助力数字出行低碳转型。
全面推动交通工具电动化,进而实现道路交通的减污降碳已形成全球共识。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是滴滴助力交通领域减碳降污的关键路径之一。截至2023年年底,滴滴平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累计超4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约350万辆。2023年全年超57%的网约车服务里程由新能源汽车贡献。
滴滴不断优化拼车、顺风车业务,发挥合乘交通的“微公交”属性,通过整合公众出行需求,有效缓解拥堵,降低行驶和拥堵过程中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2015年,滴滴先后上线了顺风车和拼车业务,通过安排出行线路相同或相近的乘客乘坐同一辆车,提升车辆座位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2023年,滴滴平台合乘出行助力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11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作为慢行交通的一种,共享单车是绿色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2018年,滴滴推出了共享两轮车品牌——滴滴青桔,旨在为大众提供高效、普惠的中短途出行解决方案。2023年,滴滴青桔通过共享单车等业务助力城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69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随着网约车“油换电”和社会交通工具电动化转型的不断推进,间接排放在交通能源生命周期排放中的占比不断增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绿色化转型是降低电力侧间接排放的有效手段,助推低碳交通目标的实现。滴滴旗下的小桔能源充分融合能源互联网、线下充电网络、光伏发电、储能、V2G(双向充放电)等多种技术和能力,构建数智化能源管控平台,积极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助力电网“削峰填谷”,提升能源安全和电力保障能力,促进新能源电力的消纳,助力电力绿色化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2023年,小桔能源共参与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十余省市的能源需求响应调节,累计实现电力需求响应次数超700次、时长超3500小时,售电规模达14亿千瓦时。
运营调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持续提升出行效率并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滴滴平台从供需预测和精准定位方面持续加大技术创新与应用,提升出行准确率和智能化水平,减少车辆空驶和碎片化行驶,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
保障司机权益 发挥党员作用
近年来,滴滴依托平台科技创新优势,努力探索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的路径和方法。围绕司机收入、安全、保险、成长、组织和关怀等方面,滴滴建立起体系化的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平台司机权益保障。
2021年4月,滴滴成立网约车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致力于通过持续组织公众评议会、司机恳谈会等活动,讨论研究各项司机权益优化举措,抓好落实。2023年6月,滴滴在主管部门指导和帮助下推出“橙意保障计划”,进一步升级收入、权益、发展三大保障,加强账单透明、完善分配机制,并在安全、误工、医疗、养老等方面丰富保障举措,从福利关怀、职业服务、组织归属、协商沟通探索司机发展保障机制。
此外,滴滴通过多种形式的司机奖励和补贴,完善分配机制,确保司机获得合理稳定的收入、优劳优得。滴滴为司机及其家人推出了多项长期关爱措施,包括服务女性司机的“木兰女性联盟”,服务退役军人司机的“滴滴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中心”“红星车队”,服务党员司机的“红旗方向盘”,为特殊困难司机提供公益帮扶的“滴滴关爱基金”,助力司机子女教育的“橙果计划”以及解决平台司机如厕难的“找厕所”服务等,努力减少司机的后顾之忧。
提升司机流动党支部覆盖面和凝聚力,滴滴持续发力。自2018年至今,经过6年的不断探索,滴滴创新开发“云党建”系统、开展了“1+3”党建模式实践,不仅实现流动党员司机的全面覆盖和高效党建,而且通过“三抓手”和“三个融合”,持续增强平台党员司机的凝聚力,促进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和保障实现“让出行更美好”目标。目前,滴滴已经在全国31个省份100余个城市建立了200余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党支部,吸纳党员超过5000人;陆续成立了50多支滴滴党员雷锋车队,参与过志愿公益活动的队员达5000余人。
今年“七一”,滴滴党委启动党员司机“亮身份”工作,首批试点在北京、河南、江苏等8个省市上线,通过乘客端点亮党员司机标识,让党员司机亮身份、明责任、作表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党员先锋形象。
据介绍,滴滴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司机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司机爱心送考车队和重大活动保障车队,积极开展党员先锋模范宣传,展示优秀党员司机代表风采,树立标杆形象。未来,滴滴将在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在加强党员学习、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权益保障等领域持续深耕细作,不断鼓励党员司机在新业态领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据统计,滴滴国内网约车司机中退役军人司机占比稳定保持在12%左右,党员司机占比约为12%,较好地发挥了平台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
输出中国技术 “出海”落地生根
自2018年,滴滴乘风“出海”,坚持本地化运营、普惠当地用户、线上线下结合、政企紧密合作的策略,在海外获得快速发展,积累起技术走出去、深度本地化、突出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成功经验。
6年来,滴滴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国际业务布局,不断扩大品牌的海外认知度。目前,滴滴国际业务已覆盖拉美、亚太和非洲的14个国家,海外业务年活跃用户约8000万人,年活跃司机约320万人。同时,滴滴也是国内为数不多依托数字技术提供本土化服务、招募当地员工开展本土化运营的代表性“出海”企业,并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深度本土化开发,改善当地用户体验。
比如,针对巴西、墨西哥等国家特征,滴滴深入开展本地化安全技术创新,大幅提高出行安全的保障水平。2018年,滴滴收购巴西99打车平台后,免费向司机推出借记卡和电子钱包,减少现金携带降低司机风险。同时,滴滴开发上线动态地理围栏,限制区域内的发单行为。这一系列安全治理策略上线后,当年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82%,2019年再下降61%,两年累计下降达93%。
在澳大利亚、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智利,滴滴推出“滴滴女士”(DiDi Mujer)功能,女性司机可选择只搭乘女乘客,为保障女性用户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出行安全保障水平的大幅提高,也让滴滴赢得了当地广大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在海外业务拓展的同时,滴滴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海外网约车业务电动化转型。2022年4月,滴滴在巴西的全资子公司99平台主导成立巴西可持续出行联盟,旨在促进巴西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和网约车电动化,并推动交通转型可持续健康发展。截至今年5月,可持续出行联盟成员已达19家,计划于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至15%,在巴西新建1万个公共充电站,并打造巴西最大的电动网约车队。
近日,滴滴在墨西哥宣布将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到2030年在墨西哥引入10万辆电动车,助力当地网约车的电动化转型,届时将持续在拉美地区运营大规模的电动化车队。
滴滴是数字出行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全球绿色低碳交通发展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滴滴将以高效利用资源为发展基础,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效率和数字化服务能力,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技驱动,助力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力量。
编辑:翟永威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