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水之阳 公交弄潮

2024-10-10 10:24:5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何宇 乔 山 赵明星 韩思杰 -标准+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王维留下千古名句的湖北古城襄阳市,正因公共交通焕发新活力。

上高架、进隧道,公交畅行在襄江大道,主城区至东津新区半小时可达,人员快速流动间,城市发展“大棋”悄然布下。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上,纯电动公交车顺畅行驶,7年间,纯电动公交车年营运里程增长近5600万公里,汉江之滨又添绿意。

近日,交通运输部2024年“我的公交我的城”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行进湖北襄阳,20多家媒体组成采访团,一探这座城市公交发展的独家密码。

2022年襄阳市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本文图片由 魏伟 葛铁 提供.jpg

优化线网 精细管理

“没想到,那么大的雪,你们竟一直都在。”今年2月,因火车晚点,凌晨4时许才抵达襄阳东站的市民张女士在公交场站意外地看到,一辆辆车身还挂着积雪的公交车早已等候在此。

这趟总出现在应急保障一线的线路被命名为“红眼公交”,每逢重大节日或突发事件,都会为市民提供兜底出行服务。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红眼公交”再次开通,并通宵运营,运行时间与火车、航班到站时间无缝对接。“自9月30日起至10月7日,累计发送‘红眼公交’2500余趟次,运送乘客13.7万人次。”襄阳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襄阳公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伟介绍。

从“乘客找车”到“车等乘客”,出了高铁站便是公交站……在襄阳,市民出行体验的显著提升,折射出公交企业服务思路之变。

“走高架、不绕路、避开拥堵点,全程至少省了20分钟。”“按点发车、准时到达,‘卡点式’通勤起码能让我多睡半个小时。”“公交站就在小区门口,很方便。”……今年2月29日,襄阳市首趟D23路社区定制公交专线稳稳停靠终点站襄阳七里河站,乘客们纷纷为这次“点对点直达”通勤体验打了满分。

这一举措是广泛征集民意的结果。“社区定制公交的开通既能方便东津新区群众出行,也缓解了早晚高峰城区主干道的交通压力,避免非高峰时段‘空跑’,造成资源浪费。”襄阳公交营运生产部主任杨龙介绍。

K1线连接襄阳火车站和襄阳东站,打通城区快速通道。.jpg

接驳高铁、直达社区、连接城乡……襄阳公交线网越织越密,铺进更多市民出行场景。襄阳公交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芬介绍,5年来,企业共开通公交线路40余条、优化调整线路110余次,对接高铁同步开通8条公交快线,各城区市民往返高铁站公交通勤时间从55分钟降至30分钟,形成了城区公共交通半小时通勤圈。公交线路长度由1348公里增至1600公里,增长18.7%,年营运里程由7306万公里增至7823万公里,增长7.1%,主城区500米内公交站点覆盖率达100%。

2023年12月,距襄阳市中心城区逾50公里的襄州区程河镇居民盼来了宽敞舒适、实惠便捷的“进城公交”。“今年将实现城市近郊乡镇公交全覆盖,公交线路开到省界、市界,一年可为乡镇居民节约出行成本超4000万元。”李晓芬说。

降低效里程、增定制业务,2023年以来,襄阳公交关停并转低效线路17条,年均调节减趟3600次,非营运里程占比降至6.25%,精细化组织助力营运生产取得逆势突破,2023年公交主营业务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0.4%。企业精准对接个性化出行需求,大力拓展企业、校园、旅游等多种定制公交模式,2023年定制公交收入增至7650万元,较初期增长40%,2024年预计突破8000万元。

线网精细管理是脑力活,更是技术活。得益于智能调度系统,襄阳公交的调度员们有了组织调配车辆的趁手工具,这一“智慧大脑”包含企业79条公交线路、1500余辆公交车所有运行信息,让灵活高效调度指挥成为可能。

在襄阳公交智能调度指挥中心,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逐一介绍起系统的功效:“客流数据分析模块,会根据客流分析仪数据,系统地按照日期、时间、空间、站点等各种维度对客流出行规律进行统计分析,便于更加精准合理地布设线网,投放运力,保障乘客便捷出行。驾驶员如遇突发情况,可通过车载机按键一键报警,调度中心接报后,及时查看车载监控视频迅速协助报警,并且启动襄阳公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前车载监控及‘一键破玻(璃)’装置已实现车辆全覆盖。”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触角,已延伸至襄阳公交经营管理诸多环节。李晓芬介绍,企业与智达科技公司合作探索“企业输出经验、厂家技术支撑”的公交信息化建设模式,对智慧公交大脑进行全面重构升级,搭建企业数据中心,建成云上公交平台,以及资产、合同、人资、客户管理、定制公交五大管理系统。不仅如此,企业还自主研发“襄阳出行”App,目前用户数量已突破80万人,日启动超10万次。

下一步,公交信息化系统将搭载襄阳本地产公交车销往海外,“科技创新正从‘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李晓芬说。

盘活资源 产业创新

走进位于襄阳市前进路的一家“松鼠养车”门店,包含奔驰、奥迪、Jeep等品牌在内的社会车辆正等待维修保养。门店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是汽车长途客运站,近年来客流量大幅下滑后,襄阳公交重新盘活土地资源,将其开发为汽修服务场所,对外承接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辆等维保服务业务。

成立于2021年的“松鼠养车”品牌,脱胎于襄阳公交传统修理业务,由企业自主孵化,用时不到3年,产值增加了5倍。襄阳公交副总经理余昆介绍,“松鼠养车”平台成立首年,产值仅116万元,2023年产值已增至794万元,并获评“百度网民最喜爱的品牌”。“目前我们建成了4家门店,合作用户包括政府机关、大型央国企、军队武警、保险公司等。2023年月均进店1155辆次,同比增长20%。”余昆说。

“松鼠养车”工作人员在维修车辆。.jpg

充分的市场化竞争成为技术创新的加速器。襄阳公交联合哈工焕一公司研发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主动均衡系统,可有效缓解动力电池续航里程衰减问题,延长旧款纯电动公交车运营里程40%,节约新车购置费用。李伟介绍,动力电池均衡系统正在进行技术输出试点,襄阳公交是湖北及周边区域的独家代理,有望借此实现新的效益增长。

掘金汽车后市场板块,是襄阳公交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车辆租赁、广告全媒体、场站综合开发利用,这3个经营平台利润均达‘千万元级’。”李伟说。

面对旅游市场的复苏和用户个性化需求,襄阳公交积极整合公务租车平台、长途旅游车和定制公交资源,打造“3156789”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展“公交+旅游”业务,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同时,企业发挥“襄阳创客英雄”高国英等人物品牌效应,组建以“高姐车队”为代表的专业车队,为党政会议、大型赛事、研学出游、商务展会等重要活动提供优质交通运输服务。

据了解,“3156789”车辆租赁平台,已成为襄阳市规模最大、车型最全的租车平台,年产值逾7000万元。

2022年,襄阳公交对内将所有广告业务整合后统一运营,对外将车身、站台灯箱、喷绘等媒体资源公开招标,精简岗位、提质增效。电音主题公交、襄阳国际车展、汽车文化节……面对市民和政府侧不同的用户需求,襄阳公交加大策划力度,输出创意解决方案,主动介入直播带货领域,2023年,公交广告板块总利润达1118.6万元,同比增长69%。

今年10月18日,“襄十随神”城市群首个新能源汽车公园即将开业。这是公交企业乘着襄阳市汽车产业发展东风的又一创举,也将为襄阳公交打开新的“千万级”利润空间。

余昆介绍,新能源汽车公园原址是襄阳汽车客运南站,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襄阳公交与湖北联投合作推动传统汽车客运站转型升级。经过前期招商,比亚迪、华为赛力斯、大众等7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已入驻公园,一年可为襄阳公交新增租赁收益约300万元。

媒体采访团调研襄阳新能源汽车公园。.jpg

近年来,襄阳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将米庄汽车站、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移交给襄阳公交,推进襄阳市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对此,襄阳公交通过理顺管理体制、重塑组织结构、深入市场营销,帮助转岗员工树立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我们培育的‘蚂蚁检测’汽车年检品牌,在转企改制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年检测量从移交之初的8116辆,增至如今的1.5万余辆次,经营持续向好发展。”李伟说。

“公交+广告”“公交+维修”“公交+检测”“公交+物流”……8大经营板块有效激活了襄阳公交发展潜力,2023年,企业实业经营板块利润达2076万元,居于行业前列。

政策引导 产城融合

“这条路上居民区林立、私家车众多,沿线还有个生意兴隆的汽配城。之前没有公交专用道,一到早高峰,短短两三公里的路,经常要近20分钟才能通过。”家住襄阳市襄州区铁四院社区的市民魏伟,就职于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536路公交车是他的“通勤车”,但每当坐车从钻石大道拐上东风汽车大道后,他就开始“提心吊胆”,生怕因为堵车而迟到。

所幸后来,在政府的支持与协调下,东风汽车大道钻石大道至富康大道段正式增设了公交专用道,曾经的“梗阻点”一去不复返。

要让市民享受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公交服务,首先需保障路权。目前,襄阳市公交专用道数量已达30条、总里程118公里,公交专用道网络日益完善。这一成果,是襄阳市委、市政府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坚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推动绿色交通出行体系建设的有力说明。

2016年12月,《襄阳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办法》发布。襄阳市从政策层面持续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打通交通、城建、规划、公安、环保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制机制,有效破解因城市交通拥堵加剧,导致的公交运营效率下降、公交场站功能布局不完善、规划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

“自2019年以来,我们通过上级争取一部分、预算安排一部分、债券发行一部分等途径,对公交企业各类补贴和建设性投资累计达20亿元左右、年均补贴4亿元,有力支持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襄阳市财政局四级调研员徐全勋说。

襄阳市统筹利用中央、湖北省下达的新能源公交客车运营补贴、充电设施补贴、农村道路客运补贴等各类资金约2.5亿元,落实襄阳公交政策性亏损实施综合性补贴近4亿元,集中用于帮助公交企业运营发展;拨付专项补贴资金3.04亿元,支持企业购置新能源公交客车309辆;落实特许公交广告经营权、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务车平台等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创造辅营收入弥补主业资金近1亿元。

同时,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使用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本级公共预算安排等方式,襄阳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7.8亿元,新建或无偿划转公交使用站场5处、公交站台136个、充电桩787个,持续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襄阳市交通运输局根据客流需求推动优化车型结构,应用小型公交车,并积极推广适老化新能源公交车,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目前,襄阳市适老化无障碍新能源公交车达1330辆,占比超过8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48.52%,乘客满意度达98%。”襄阳市道路运输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陈磊介绍。

此外,襄阳市交通运输局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票价与企业运营成本、政府补贴的联动机制,构建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包括支持城市公交企业创新“公益性+差异化收费”发展模式,增强“造血”功能,以及实施运营服务质量与成本绩效考核,激励企业降本增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017年以来,襄阳市累计兑现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财政补贴5.17亿元,协调61.5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支持公交场站建设,统筹专项资金近10亿元推动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更新置换,先后投入资金2.2亿元助力新增充电设施等公交设施建设项目……一项项政策、一笔笔资金,为襄阳公交发展创造了有利空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在襄阳加速成型。2022年8月,襄阳顺利通过验收,被命名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公交转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随着襄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公交线路加快由城入乡。

2018年至今,襄阳市开通城乡公交线路13条,实现中心城区周边20公里内公交全覆盖,60万乡镇居民因此受惠。2023年,老河口市、谷城县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湖北省全域公交县”。2024年,老河口市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谷城县被交通运输部列为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创建示范县,襄阳市全域公交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襄阳市程河镇开通公交专线。.jpg

便捷高效的出行为要素集聚提供重要通道,为产城融合快速推进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襄阳奋力打造‘一枢纽四基地’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将襄阳的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襄阳市副市长付劲松说。

政策支持、企业奋进,遥望未来,一幅“人享其行”的广阔图景正在襄阳徐徐展开。

编辑:何宇

审核:闫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