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个月坐公交得花上百元,公交全免费以后,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实实在在的福利,一年能省下不少钱呢!而且车内冬暖夏凉,司机师傅服务还好,真是太感谢政府了!”这是经常乘坐313路公交车上班的市民李女士的真情流露。
自2019年2月22日起,河南省济源示范区城区公交服务正式实行全免费,标志着济源成为率先在全省实现城市公交全免费的省辖市,同时意味着济源市民以及外地游客切实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民生之湖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每一辆公交车都是一座移动的桥梁,将人们与目的地紧密相连,在这个小小的车厢里,有清晨赶路人的希望,也有夜晚归家人的安心,而公交服务更是城市流动的血管,把便民的养分输送到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它为城市编织着精彩的出行画卷,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最生动、最温情的风景。
城市公交是群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年群体便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在105、109、313公交线路上,经常能看到老年人结伴出行,有的提篮买菜、有的带晚辈游逛、有的则到公园锻炼身体。市民张大妈每天都会乘坐公交车去买菜,她感慨道:“现在我每天都能按点去买菜,在家门口坐车很准时也很方便,而且司机师傅会经常提醒我们要扶好把手、车停稳再下车,可贴心了!”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出行的需要,近年来,济源示范区突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 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推进公交适老化更新改造,推动线网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提升出行品质,满足乘客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让公交真正惠及更多群众。
2022年以来,随着老年乘客数量的不断增加,济源交投集团交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紧紧围绕老年人在城市交通出行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和最迫切需求,在现有的10条线路中,重点选择老年乘客出行频率比较高的106、109、203线路,着手打造了3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在“爱心敬老专线”主题车厢内设置老幼专座、防滑扶手、应急医药箱等设施,张贴“关爱老人”等公益广告,同时配备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驾驶经验丰富的驾驶员。
今年更是在原有基础上对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进行了“硬设施”的提升改造,如在硬座椅上加装软垫、改造现有公交站台设置无障碍通道、新建站台设置语音提示、加装舒适座椅等。同时提升“软服务”,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公众号、电子显示屏宣传等多种途经,持续开展敬老爱老宣传活动,让老年人出行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进一步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绿色出行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出行,济源交投集团交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本着“微循环、快节奏、优服务”的理念,于2024年10月试运行了316(南北蟒河微循环)、318(干线小循环)两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这些线路虽不似主干道公交线路那般醒目,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每天穿梭于城市的狭窄街巷、老旧小区之间,弥补了群众原来得徒步到主干道乘车的不足,实现出门几步就能坐上公交,轻松开启出行之旅,这对于老人、孩子和携带重物的市民来说,真正实现了无缝接驳。
在打造敬老爱老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济源示范区还充分利用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建设富有特色的公共交通文化,大力弘扬党建文化,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先后打造了党建主题车厢、“廉洁文化主题车厢”,作为移动的红色课堂,鲜艳的红色基调,醒目的党建元素,在车厢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个生动的教育平台,增加了乘客在乘车过程中学习党建知识、了解党的历史的机会,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群众。
“每次坐在这样的车厢里,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为枯燥的乘车时光增添了别样的色彩,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好方式,也让年轻一代在不经意间了解了党的历史,使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一次思想的洗礼。”市民李先生如是说。
公交司机是城市交通脉搏的辛勤耕耘者,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生力军和见证者,他们在保障市民安全出行的同时,还积极发扬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雷锋精神,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见证着公交行业文明的点滴,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这其中,有全国“最美公交司机”苗阳阳,有济源“文明司机”张森、赵松江、范科,有悉心照顾和帮助残疾人乘车的205路全体驾驶员师傅们,有捡拾物品物归原主的常剑锋、周迎春、王丽娟、张世荣等,有因道路无法通行而绕路送行动不便老人回家的崔铎师傅,有毫不犹豫让出自己水杯让身体不适老人使用的姜巍师傅……层出不穷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公交驾驶员队伍里演绎,他们在为市民便利出行贡献力量的同时,也在不断传递着凡人善举的正能量,书写着城市公交的点滴,传播着城市文明的形象。
下一步,济源示范区将继续以群众出行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多元公交运营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出行的新需求、新期盼,增强公交服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把‘为民’公交开进百姓心里,继续书写我身边的公交文明故事!”
编辑:郑帅广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