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的春运,是“花生瓜子方便面,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叫卖声,是浩浩荡荡的“摩托车大军”。看看如今的春运,是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四通八达,是自驾游成为风尚。这些年,春运标签在悄然变化,从“彻夜排队购票”变成“线上购票”,从“大包小包看爸妈”变成“年货比人先到家”……
变化的,是交通方式;不变的,是交通人温暖贴心的服务。随着今年春节假期结束,人员返岗、商户开市,春运度过了最繁忙的阶段,进入了冲刺收官阶段。今年春运,流动的中国亦有新变化,交通人也积蓄了更强劲的力量、迸发出更旺盛的活力。
春运客流规模,主打“量大强度高”。根据交通运输部预测,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将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旅游出行等需求显著提升,8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过23亿人次,其中有5天单日流动量超过3亿人次,单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和铁路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
春运工作部署,主打“细致全面重点突出”。去年12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部门印发《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总体方案》(简称《方案》),围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运输组织、自驾出行服务、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重点任务,全面部署春运各项工作。其中,安全仍然是春运工作的“核心要义”,从《方案》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新变化,首次提出了“安全生产提级管控”;在运输组织方面,第一次出现了“城市群”“海南”的专节内容;在自驾保障方面,第一次对新能源汽车充电进行专节部署;针对安全生产、道路水路春运工作,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单位印发专项文件,进行系统部署;围绕春运进出海南综合运输服务保障、12328热线投诉即办等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
春运保障工作,主打“科技赋能服务”。票务方面,铁路12306持续优化功能设置,上新购票需求预填、起售提醒订阅等功能。琼州海峡实行全面预约过海和船票预售制度,增加候补票功能,有效提升旅客购票效率;路网保障方面,多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将无人机、AI技术与路政巡查、车流量监测、隐患排查等场景结合,有效提升路网运行效率。通过升级充电桩“快充”功能、投用充电机器人,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2400多公里高铁新线投入春运,让流动的中国更具底气;技术装备方面,搭载自主研发的飞机健康监控系统的C919飞机,以及载客能力更强、降噪效果更好的高铁动车组投入春运,让流动的中国更具效率。
春运服务工作,主打“便捷宠客”。对于火车用餐,不少人以往的印象还是“方便面+火腿肠”。今年春运期间,笔者关注到一个热搜——在高铁上吃流水席。这得益于高铁外卖的兴起,让旅客不再局限于方便面、火腿肠等速食品,能在高铁上品尝沿途特色美食,将高效和美味结合,做到了更快、更强、更香。部分高铁线路通过改造车厢,增设“遛娃舱”,让宝爸宝妈不再为旅途如何“控娃”发愁。民航针对首次乘机、无人陪伴儿童、老人、孕妇等旅客,推出无断点式旅客服务,让旅客实现无忧出行。在部分枢纽场站、高速公路服务区,通过“便民纸条”的形式,为旅客提供换乘、接驳、充电、旅游景点等信息,为旅客提供更加直接明确的出行参考,提高旅客出行效率和体验。
今年春运服务保障工作中的新特点,是交通人不断适应群众出行新需求做出的新努力。随着时间推移,春运还将有更多新变化,但交通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根本遵循不会改变。无论是雨雪冰冻的恶劣天气,还是人流涌动的枢纽场站,再或是满载的高铁和飞机,交通人都将为旅客提供更平安、便捷、温馨的出行服务。
(作者单位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编辑:方南
责编:韩光胤
审核:杨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