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潮起千帆竞 港通天下兴

2025-03-28 16:48:48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记者 金校宇 通讯员 汪舒婷 -标准+

东风浩荡,江海澎湃。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考察时,冒雨察看了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了解港口作业情况。总书记强调:“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奋斗着,攻坚着,创造着。

五年来,宁波舟山港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挺膺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守正创新,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中走在前列,在智慧绿色转型中勇立潮头,持续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聚合支撑力、辐射带动力,奋力实现由大港到强港的新跨越。

主动作为 彰显服务国家战略“硬核”力量

宁波舟山港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与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港口区位优势明显,是世界级的深水良港。

凭借全球领先的基础设施、高效畅达的运输网络、臻于完善的服务体系,宁波舟山港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实施,在促进国内外贸易畅通、保障能源物资运输、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约13.8亿吨,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三。其中,梅山港区集装箱吞吐量首破1000万标箱,与穿山港区形成千万箱级泊位群“双星闪耀”格局。

港通天下,服务世界。

2022年6月,宁波舟山港深度参与的首个海外项目——“一带一路”迪拜站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以迪拜杰贝阿里自贸区为支点,以迪拜为枢纽节点,增强了宁波舟山港服务中东和北非地区的辐射能力,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贸易、物流、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往中东地区更便利的物流通道。随着汽车物流、回程订舱、整柜清关配送、散货集装箱拆箱配送等业务的不断拓展,该项目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面朝繁忙的太平洋主航道,背靠中国大陆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宁波舟山港持续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提升江海衔接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助力打造区域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聚焦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推出加密海运快线、完善跨境物流多式联运网络、加快海外物流节点布局等12条措施,累计开通海运快线22条,其中宁波舟山港—德国威廉港“中欧快航”为长三角发往欧洲最快航线;推动大宗商品储运、加工、海事服务基地和贸易、交易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积极推广“浙江e港通”品牌,推动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将内陆港站建设成为国际贸易“始发港”和“目的港”……宁波舟山港始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以一流服务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蓬勃发展,以实干担当书写服务国家战略新答卷。

深化改革 实现省域资源一体化发展

回望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历程,“一体化改革”无疑是一次关键的抉择。顶层战略布局激发核心动能,引领宁波舟山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新世纪、新阶段浙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天地在哪里?在海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曾这样说。在他的部署和推动下,2005年12月,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挂牌,从此开启两港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

改革的鸿篇巨制一旦开启,每一页都是崭新的。

从宁波—舟山港,到宁波舟山港,再到浙江省港口高效协同发展,这条一体化改革之路一走已是20年,越走越深、越走越宽广。

2020年以来,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不断提升各大板块业务的集中度、专业化程度。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船泊位延伸工程获批对外启用,迎来全球首次“双40万吨世界最大矿船”同靠接卸;梅山港区10号泊位正式对外启用,助力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1000万箱”,宁波舟山港一跃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座“千万箱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的港口;金塘港区大浦口集装箱码头能力提升工程收官,大榭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开工、六横港区佛渡作业区通航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一系列重点工程项目的有力推进,为宁波舟山港运输生产按下了“加速键”。

2020年年底,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收购大股东旗下的浙江省内其他港口业务,形成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态势。

2022年,宁波远洋成为国内港航企业首家“A拆A”上市公司,实现宁波舟山港集团重要航运资产上市。在最新出炉的全球100大集装箱班轮公司运力排名中,宁波远洋攀升至第23位,创历史新高。

2025年2月8日,浙江海港内河航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进一步完善内河航运体系,做强内河航运业务,打造“航运浙江”建设标杆。

陆向物流业务整合工作也取得标志性成果——2024年7月,浙江海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为宁波舟山港推进全链条贯通,更好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潮涌风满帆,宁波舟山港改革的步伐不止于一体化发展。

一单联运,全程互通。围绕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要求,宁波舟山港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交通强国专项试点实施。目前,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已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每年可帮助客户减少异地订舱成本约3200万元。

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模式延伸前移港口服务、码头功能,实现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宁波舟山港拖轮、引航实现跨港域常态化作业;首船保税LNG加注业务成功落地,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第五个具备国际船舶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承改革之势,宁波舟山港持续汇聚起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开放合作 千年古港汇聚全球目光

从7000年前的河姆渡到三江口的河埠码头,从中国大港到世界大港,延续千年的贸易对话越来越畅通。

依托世界第一大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宁波舟山港以开放合作之姿,织就一张完整、成熟而又独具特色的港航物流服务网,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目前,宁波舟山港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架起贸易通道,开辟集装箱航线超300条,其中国际航线超250条,“一带一路”航线130条,港口连通性指数居全球第二。

陆路联通方面,宁波舟山港镇海、北仑、穿山3个港区已直通铁路,拥有海铁联运班列27条,内陆无水港总数增至38家,海铁联运业务范围涵盖江西、安徽、河南、湖北、重庆、陕西等16个省份67个城市,形成了北接古丝绸之路、中汇长江经济带、南联千里浙赣线的三大物流通道,布局网点、线路数量均居全国港口首位。

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量超180万标箱,业务规模稳居全国港口第二位,其中外贸箱量保持全国港口首位。

“海铁联运班列直接解决了我们企业出海难的问题,大幅降低了运输成本。升级到‘天天班’后,从工厂装箱到港口仅需30个小时左右,这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来自河南驻马店平舆县的一家户外用品公司负责人介绍。

今年3月5日,随着一列装载100余标箱日用小商品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西站缓缓驶出,宁波舟山港首条班列——“义乌—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线路历年累计业务量突破100万标箱,标志着国内首条业务量破“100万标箱”的海铁联运线路诞生。

从义乌到杭州、衢州、金华、上饶、合肥……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线路,如同藤蔓一般,一路向外延伸,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搭平台,促交流,谋共赢。

由宁波舟山港发起的海丝港口合作论坛有关成果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已成为全球港航合作战略的对接平台、港航合作要素的组合平台、港航合作项目的洽谈平台。借势而为,宁波舟山港积极参与“船舶靠泊优化项目”“LNG加注港口合作项目”等港航国际合作项目和亚太港口服务组织(APSN)等国际港航组织,向全世界发出“浙江海港声音”;推动形成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7家机构加入的国际友好港口合作机制,与世界港口伙伴共享发展机遇。

自主创新 领航传统码头转型之路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围绕“数字海港”建设目标,宁波舟山港以梅山、金塘两个集装箱码头以及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为“试验田”,打造“2+1”智慧码头示范工程,并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分步推广应用。

在全球唯一单体超千万混线作业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一脑统领、一网覆盖、一链作业、一区示范”的“四个一”智慧港口建设创新模式落地生根。

“一脑统领”带动变革——“左脑”管生产,“右脑”管设备,“双芯大脑”让数字大脑成为指挥港口运营的统帅,推动港口治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也为超大型集装箱码头依赖国外软件的时代画上了句号。

“一网覆盖”精准感知——“5G+北斗+大数据+车路协同”的感知物联网络覆盖港区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的全地域、全时段和全过程,支撑着车端智能驾驶、路侧实时监控和云端智慧决策,全国规模最大的港口5G专网全天候保障各个5G业务场景运行。

“一链作业”再造流程——立足传统集装箱码头布局和生产工艺,宁波舟山港融合应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突破层层技术阻碍,成功实现了内、外集卡与智能集卡开放区域混线作业,最终形成一条两端桥吊、龙门吊远程操控、中间智能集卡与人工集卡混行的作业链。

“一区示范”重塑制度——梅山港区是全国首个本地法规支持的港口无人驾驶示范区,也是“以数字化改革倒逼深层次系统性制度重塑”的生动实践。首创的自动驾驶港区通行规定,打破了智能驾驶的应用限制,为无人集卡车路协同提供法治保障。目前,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是全球范围内无人集卡数量最多的码头,并已突破恶劣天气影响和夜间作业限制,具备单个泊位8路无人化大船作业能力。

今天,无论是“有人”与“无人”集卡混行的高效作业画面,还是超30公里的远程自动控制场景,都佐证着创新创造是宁波舟山港的基因。

2020年年底,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的智慧化建设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序幕。如今,码头作业场景已成功“搬迁”到了距离鼠浪湖岛32公里外,坐落于舟山市岱山县的离岛智控中心——“离岛数字孪生港”。在这里,智慧生产管控系统正时刻监管着岛上各项生产要素。通过智控中心内的远控台,可以自动控制码头和堆场上的卸船机、装船机、堆取料机等作业设备,一键启动全流程作业。

从人与人的繁复沟通到物与物的协同联动,宁波舟山港在转型中拔节生长。

国内首艘智能内河集装箱船舶通过远控航行测试;“四港”联动云平台优化升级,用户数突破5万,“一网智联”实现全省覆盖……以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指引,宁波舟山港围绕智慧化港口生产运营体系、智能化码头作业体系、数字化物流服务体系和智慧港航数字生态圈,积极布局新一代前沿技术与港航物流业务的深度融合研发,加快推进港航数字化改革,形成全覆盖、全管控、全智能的“整体智治”新格局,为我国乃至全球港口智慧发展提供“浙江样板”。

能源变革 因地制宜助推绿色蝶变

春日暖阳下,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风机悠然转动,光伏板向阳而展,氢能集卡穿梭往来。

作为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宁波舟山港“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以“风、光、储一体化”系统为平台,通过建设一系列风电、光伏、制氢、加氢、加气一体化综合能源站,因地制宜布局多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实现全码头绿色能源供应。而这只是宁波舟山港“绿色蝶变”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宁波舟山港积极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能源供给“多能互补”、能源使用“清洁低碳”、运输结构“调整降排”,持续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的步伐。

为了从“终端”确保能源清洁低碳,宁波舟山港大力推动港口流动机械用能新能源化,试点应用氢能机械,大力推进电动流动机械的广泛使用,5年来新能源流动机械比例大幅提升。同时,投用国内港口行业首艘LNG柴油双燃料拖轮和油电并联式混合动力全回转拖轮船舶,助力港作拖轮更加清洁高效。

在做好港区自身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宁波舟山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目光投向物流供应链全链条,为往来船舶、集卡的绿色用能提供便利。

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域已建成岸电157套,年接电船舶近1.2万艘次,码头泊位(除液体化工泊位)岸电覆盖率达100%。这也使得宁波舟山港不仅是全国船舶岸电接电点最多、分布最广的港口,也是接电船舶艘次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港口。

此外,宁波舟山港积极开展近海与内河纯电动船舶试点研究,订造全球最大、全国首批740标箱纯电动敞口集装箱船,并建设宁波到嘉兴纯电运输船航线;研发省内纯电内河集装箱船舶与适用于内河航运的成熟的换电模式,保障高效运营以及经济效益。

以港口为起点,绿色的脚步沿着运输网络越走越远。

2024年12月,宁波—义乌新能源重卡运行线路正式开通,这是宁波舟山港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条市场化、规模化运行的集卡绿色运输线路。该项目为卡车司机及物流公司提供在途充换电服务及车辆电池租赁服务,拓展电动重卡在长途干线场景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宁波舟山港还将探索在港区、物流园区及大流量物流通道推广新能源重卡示范运行线路,推动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下降”,架起港口与腹地企业间的“绿色动脉”。

人才强港 劳模带出更多劳模

把世界一流强港建设的美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关键在人才、在队伍。

五年来,宁波舟山港以实施“四大专项行动”为路径,以构建“育、聚、用”体系、涵养“励、铸、爱”生态为支撑,全面推进人才强港工程。

筑巢引凤,聚才引智。宁波舟山港稳步推进专业技术岗位序列试点工作,拓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加强集团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依托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课题,引进青年博士后研究员;全面实施新一轮涉海涉港人才国际化培养“千人工程”,计划通过5年左右时间,力争培养1000名涉海涉港国际化本土人才。

“发挥好劳模作用,带出更多的劳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留给全国劳动模范、宁波舟山港桥吊司机竺士杰的嘱托。

这份嘱托,让竺士杰充满干劲。5年来,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持续积淀,如今,“竺士杰桥吊操作法”升级至4.0版本,“竺士杰创新工作室”累计培训3000多名桥吊司机,团队中走出一批以省劳模领衔的高技能人才。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起飞积极投身远控桥吊调试,为自动化设备规模化投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法律达人”转而投身港口生产一线,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李丽以全国远控龙门吊邀请赛第二名的成绩证明巾帼不让须眉……得益于“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工匠学校+创客联盟”的技能素质提升体系,宁波舟山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产业工人。

在这里,每年近100项各级各类劳动竞赛,覆盖800多个班组,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丰富的劳动竞赛、技能竞赛畅通了职工技能等级晋升通道,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工匠学校、创客联盟则为职工开拓视野、科创攻关搭建了平台。

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也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注入强劲动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27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强港’总目标,开放合作、改革创新、实干攻坚,加快推进‘四个一流’建设,努力在时代浪潮中争先进位、奋楫前行。”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成波坚定地说。

编辑:蒋利

责编:金校宇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