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1!贵州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2025-09-28 16:34:4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沈惠恒 萧子静 刘叶琳 吴传金 韦景全 周云霞 张 杰 李玉玉 文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图 -标准+

9月28日,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超级大桥,主桥跨径1420米,居山区桥梁世界第一,桥面至水面高差625米,同样登顶世界第一。作为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桥通车之后,两岸通行时间将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座宏伟的桥梁横跨625米深的峡谷,将曾经隔江相望难相通的两岸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项工程奇迹,更是贵州桥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典范。

高,实在是高!

花江峡谷大桥巍然屹立于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大桥全长2890米,主跨径达1420米,是目前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其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超越北盘江第一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

9月24日,在“桥见中国——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建成通车”新闻发布会上,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张胤宣告:“大桥的建成,不仅是物理高度上的巅峰,更是贵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印证。”

回顾建设历程,2022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6月14日安龙岸锚碇左幅基础浇筑完成,12月29日5号主塔封顶;2023年4月21日6号主塔封顶,10月7日大重量“首吊”——第一片主索鞍格栅吊装完成,主桥正式进入上构施工阶段,11月27日引桥全桥贯通;2024年1月10日猫道第一根承重索跨越花江峡谷,3月23日索鞍完成吊装,6月6日第一条智慧主缆索股成功安装,迈出了悬索桥智能健康监测创新赋能的关键一步,7月22日钢桁梁首件预拼完成,7月30日主缆架设完成,11月4日钢桁梁首件吊装;2025年1月17日大桥合龙,7月15日桥面沥青铺装完成,8月25日完成荷载试验……9月28日,建成通车喜讯在即!

大桥的“智慧”藏于每一处细节。贵州交投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韩洪举介绍,项目团队在索股中植入了智慧缆索,犹如大桥的“神经系统”,可实时感知桥梁健康状态。

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花江峡谷大桥的每根主缆由217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由91根直径5.7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投入使用的钢丝总长度达9.3万千米,相当于环绕地球赤道两圈还多。

花江峡谷大桥在抗风设计、高空施工等领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为全球山区桥梁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大桥创新采用智能缆吊系统、2000兆帕级高强钢丝等先进技术,获得授权专利21项,多项技术成果纳入国家桥梁建设标准。

“这是我参与修建的第3座世界级大桥!”花江峡谷大桥项目总工程师刘豪难掩激动之情。授权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4项,部分经验被纳入国家桥梁技术标准……除了625米“世界第一高”的物理高度之外,花江峡谷大桥的技术创新也迈入了新阶段。大桥建设期间,以韩洪举等16位桥梁建设者为代表的贵州交通山区峡谷桥梁建造技术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称号。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许湘华在花江峡谷大桥桥位考察时,即兴咏诗:“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待识峡谷路,犹当依远树。氤氲为何开,飘飖暖风度。还因三里外,一桥将飞渡。”他还预判了“贵州又一座世界第一的大桥将于此处诞生”。如今,理想伴梦想,蓝图变通途,他在“中国故事共创会外籍大V看贵州分享会”上重点介绍了花江峡谷大桥,并发表感言:“贵州桥梁既是连接山川河流的有形之桥,也是串联内外交流的无形之桥,更是新时代贵州的文化符号,让大家了解贵州的人文和时代精神。”

难,确实太难!

花江峡谷大桥地处2.5亿年至2.01亿年三叠纪地层,风力、湿度、温度等变化莫测,瞬时风力最高可达14级。

“望山跑死马”——站在花江大峡谷边缘,四周山势巍峨,对岸清晰可见,然而实际绕行却需耗费两小时,一句俗语道出了两岸百姓日常生活的不便。

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在近800米的高空进行最后阶段的紧张作业。施工条件复杂、技术空白多等是摆在众多世界级桥梁建设者面前的共性难题,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也不例外。

贵州交投集团董事长袁泉回顾攻坚克难历程,“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过程中,主要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峡谷强风、高空作业精准度要求高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建设团队凭借科技创新和智慧方案,逐一攻克了这些挑战。”

对抗峡谷强风是施工中最大的难点。花江峡谷大桥的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达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峡谷两岸最窄处仅300米,地形复杂、地势险峻。同时,气候多变、气象复杂,瞬时风力最高可达强台风级别,飓风常常在分秒之间冲上来,人站在地面上都可能被风刮走,施工更是艰难。为了“捕捉”捉摸不定的风,建设团队引入多普勒激光雷达测风系统,24小时自动采集风场数据,为设计提供依据,为施工提供精准气象参考,也为桥梁施工和后期的极限运动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了获取风对桥梁的动力影响参数,建设团队专门开展了物理风洞试验,优化设计方案。

此外,大跨径钢桁梁吊装对高空作业精准施工提出严峻挑战。全桥有93个节段,总重2.1万吨,需在600多米高空实现毫米级精准对接。建设团队研发了第4代“智慧缆索吊装系统”,运用“高清摄像头+北斗系统+物联网”技术,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控和预警,不仅可自动监控设施、设备的工作情况,还实现了除大风天气以外的24小时吊装作业和一键吊装,吊装对接时间缩短了1小时,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安全风险,仅用了73天就全面完成整个吊装过程,创造了桥梁建设的“贵州速度”,充分体现了“大国制造”的实力和效率。

美,孰堪媲美!

作为贵州桥旅融合3.0样板,花江峡谷大桥不仅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还让天堑蜕变为“空中景区”。这座超级大桥以“桥IP”为核心,联动度假、体育、研学、乡村四大产业,激活区域经济。

“从第一张图纸开始,旅游功能就已写入‘基因’。” 贵州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介指着大桥桥体预埋的构件介绍。这些如今看似普通的金属件,正是为蹦极、滑索等体验项目所预留的接口。

花江峡谷大桥设计施工过程中,全程高度重视景观设计上“美美与共”。大桥与桥位周边的三叠纪地质奇观、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战斗遗迹等完美结合,使桥与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设计突出“中国脊梁”的核心元素,在美学设计中融合当地自然景观及古海洋遗迹,比如大桥主塔涂装,结合当地“绿水青山、峰丛地貌”元素,同时体现了“千里江山,只此青绿”的形象。

造型设计上也寓意独特,桥塔以受力合理的“门”型结构为基础,将峡谷岩层地貌融入设计,以竖向线条构筑刚直、层叠的构造,呈现出简洁而现代的美学风格。塔身如山门对开守望,两侧塔柱高耸如石壁,上横梁勾勒出“山峦重叠入云端,千峰万仞皆相连”的轮廓外形,远观犹如石林跃出天际,与周围自然和谐交融。

不仅如此,游客既可在花江峡谷大桥体验高空无绳蹦极、低空滑翔伞等极限项目,也可在竞速跑道奔跑、于云端咖啡厅小憩,或沿桥侧廊道漫步,收获“上触云海、下瞰峡谷”的奇妙体验。

大桥从“通行设施”到“云端综合体”的蜕变,对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旅游发展模式、产业形态的又一次突破。

“花江峡谷大桥既是交通设施,也是旅游设施。这不仅是一条路的通车,更是一次发展模式的创新,将通向更广阔的未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震介绍,花江峡谷大桥的桥旅融合,是贵州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跨越的关键支点,它自带“世界级地标”的光环。大桥作为一个强大的核心吸引物,将有效整合、升级、赋能周边分散的资源,形成聚合效应,最终在推动贵州从一个“拥有世界级资源”的地区,转变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挥特殊作用。

陈震说:“当游客乘坐207米高的电梯60秒冲顶,到离江面近800米高的桥塔上品一品云端咖啡、看一看360度全景的山河壮阔,在云中挑战1411米的极限跑道,俯瞰大桥脚下的高峡流水、喀斯特峰林连绵,将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游客还可踏寻民族古村、茶马古道的历史印记,找寻化石遗产的地质密码,这样的体验更是难能可贵。”

桥旅融合新高度、文旅发展新支撑、文旅品牌新引擎,旅游区内观光、体验、研学、度假全覆盖,真正实现“大桥牵线,全域开花”,必将使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发展响遍全国、走向世界。

夕阳西下,落日余晖为大桥镀上一层金边。智能控制系统让灯光、水雾、影像与音乐协同起舞,整座峡谷化身沉浸式剧场。300米长的水幕画卷中,动态展现出贵州的山水意境与人文故事。

燃,绝对超燃!

“不火都不行!”网络达人“小徐霞客”“谢哥来了”等无不盛赞花江峡谷大桥。

9月21日,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开赛,近200名中外参赛选手在贞丰县花江峡谷大桥及周边,角逐这项极具挑战性的铁三赛事。而这只是花江峡谷大桥极限运动品牌的开始。

9月23日至29日,更是激情燃烧、精彩不断。2025高桥跳伞国际邀请赛正在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沪昆高速公路坝陵河大桥、花江峡谷大桥分3站举办。

世界的目光正向这里汇聚,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又一张亮眼名片业已面世。

许湘华介绍:“为了抗风,花江峡谷大桥首创了‘水平抗风稳定板+上稳定板’结构,并利用桁梁节段两侧的水平稳定板作为高空竞速跑道、跳伞平台。锚碇增设预埋件,为攀岩赛事提供硬件支撑。花江峡谷大桥建设时即前瞻性融入体育功能。”

而贵州省体育局正是看中花江峡谷大桥这一世界级的工程奇迹,将其作为推动“桥旅融合”“体旅融合”发展的宝贵载体,借世界第一高桥“相互引流”,重磅策划推出系列国际体育赛事。

近期这两项赛事,已初显效应。

首届“世界第一高桥”铁人三项国际挑战赛是全球首个以超高桥梁为核心场景的铁三赛,具备全球独创、难度极高、环境极美、不可复制四大核心亮点,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200名运动员参赛。该挑战赛在赛段设计上极具挑战性:0.75公里游泳赛段位于“云端上的公开水域”江面海拔超500米的北盘江,尽显自然水域野性力量;28公里骑行需在狭窄乡道挑战HC级坡,垂直海拔落差超600米,选手可俯瞰“世界第一高桥”全貌;10公里跑步则要对抗桥面峡谷横风,堪称全球难度最高的铁人三项赛事之一。

2025高桥跳伞国际邀请赛,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的32名低空跳伞及翼装飞行运动员参赛,魅力十足、激情无限。

贵州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朱俊华表示:“举办这两项赛事只是一个起点,省体育局正在系统性研究和规划花江峡谷大桥户外赛事活动的蓝图。下一步,将依托花江峡谷大桥举办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的赛事活动,为全球户外运动爱好者提供独特的运动体验,推动贵州山地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

活,必然更活!

脊梁越峡谷,天堑变坦途。作为六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六安高速公路也将全线畅通。

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由贵州交投集团、贵旅集团、贞丰县平台公司、关岭自治县平台公司四方合资共建的花江桥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着重区域联动,在套票设计、业态链接等方面做足功课。大桥所连接的黔西南州和安顺市更是科学谋划,各显神通,推动做好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桥下文章”——物流更畅,打开“黔货出山”新通道;产业更活,催生了区域发展新动能;乡村更美,描绘共同富裕新图景。

大桥下,峡谷边,云渡服务区内,三叠纪古海洋的彩绘已涂装,鱼龙卡通形象IP雕像已安装,关岭小黄牛、贞丰糯米饭的招牌入驻游客中心,峡谷酒店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装修。

“贞丰县民政局登记处在我们服务区二楼设立了一个点,为在这里领证结婚的新人赠送大礼包,包括附近多个景点门票、酒店蜜月套房等等。”花江桥旅融合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灿说。

金边银角,腹中一子全盘皆活。对于黔西南州来说,花江峡谷大桥既是一座连接两岸的桥梁,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劲引擎,不仅缩短了出行时间,更压缩了发展时空,为黔西南州融入更大市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乡融合提供了重要机遇。

“下一步,黔西南州将在完善旅游配套、丰富业态创新、提升服务品质、加强区域协同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将大桥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留量’。真正让大桥通车带来的红利福利惠及千家万户,将旅游目的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组团出击’,共同塑造黔西南乃至贵州省旅游的黄金品牌形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代乐信心满满。

安顺市推出了“飞跃地球裂缝、触摸世界之巅”关岭飞艇观光活动、贵州·关岭“世界第一高桥杯”篮球邀请赛、帮帮唱等一系列活动,丰富旅客消费体验,让游客感受安顺的无限魅力,带“安”“顺”回家。安顺市副市长贺未泓表示,花江峡谷大桥本身成为核心旅游吸引物,同时作为区域旅游的联络枢纽,安顺市将通过战略协同、交通提速、业态互补、线路整合等方式,积极推动花江峡谷大桥与黄果树景区等的联动发展。不仅将一个个景点简单串联,更通过优势互补和深化体验,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和竞争力,旨在让世界最大瀑布群与世界第一高桥携手,共同助力安顺乃至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黄昏时分,花江峡谷大桥亮起璀璨灯光,与水幕投影交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桥面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体内,游客络绎不绝;峡谷中,快艇划破碧绿江水。

“天堑之上架起的是钢铁长虹,峡谷古村推开的是一扇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之窗。”张胤广邀天下宾客,“我们诚挚邀请各界朋友前来贵州,行走在群山之巅,亲临见证世界级高桥的雄伟壮丽;漫步于云雾之间,深度体验桥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共同领略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

跨越,是为了更好的抵达。花江峡谷大桥的建成,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随着桥旅融合的深化、区域协同的加强,这条“黄金纽带”必将愈发闪耀,持续为贵州乃至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动能,续写更多激动人心的山河新传奇。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