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心扎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积极服务扩大交通运输国际合作“朋友圈” 小而美 拉紧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

2025-09-28 17:38:2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国际中心 -标准+

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简称国际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党组部署要求,牢记服务外交大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职责定位,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载体,用人文交流“小切口”助力做好交通运输国际合作的“大文章”,用“小而美”民心工程架起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连心桥”。经过近3年的持续打造,国际中心组织的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活动覆盖了近60%“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国家”,让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推动可持续交通交流互鉴

“这段旅程让人大开眼界,我们看到了充满活力和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亲眼目睹了中国在基础设施、技术和治理方面的最新发展所带来的惊人转变。”

“国际中心不仅汇集了来自各国的专业人士、领导者和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还为深化对可持续、包容和高效交通的认识创造了独特平台。”

……

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线,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可持续交通全球领导力”,到践行全球发展倡议的“可持续交通发展与青年力量”“可持续交通与可持续城市”,再到服务交通运输部重要外事工作的“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全球可持续交通领导力提升”等主题……自2023年起,聚焦“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国家”,国际中心已举办5期不同主题、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品牌效应逐渐显现,持续传播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做法,推动可持续交通交流互鉴,获得了来自各个国家学员的真诚点赞。

9月9日,“全球可持续交通领导力提升”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在云南昆明启动。来自赤道几内亚、哈萨克斯坦、马里、缅甸、尼泊尔、塞尔维亚、索马里、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委内瑞拉、越南11个国家的18名司级、处级交通运输部门政府官员、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在研修期间深入学习交流,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在此期间,中方交通运输部门代表表示,将发挥好平台作用,依托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加强知识分享与交流,支持各国学员深入了解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实践与成就,进一步增进与中国的交通运输合作。

大家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部长—学员对话交流活动、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研修,在了解到中国交通的先进经验后十分兴奋。马里交通和基础设施部交通总局流动和便利化处处长Dia说:“中国在现代基础设施、智能物流和绿色技术领域的经验,为马里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合作机遇。”

索马里交通和民用航空部项目开发高级顾问Gedi谈到,通过促进知识共享、标准统一和国际运输合作,能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推动更清洁、高效、包容的全球交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来自塔吉克斯坦交通部道路运输和物流服务局第一副主任Jahongir以及分析和经济预测司分析和经济预测处主任Suriev则表示,塔吉克斯坦愿同中国合作,共同打造遵循可持续交通、区域一体化和环境责任原则的可靠国际交通枢纽。

此前举办的“可持续交通与可持续城市”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项目,同样获得了众多外方代表点赞。来自巴西、多米尼克、埃及、马尔代夫、马里、墨西哥、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索马里、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11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在重庆和北京进行了充分的政策对话、技术交流与能力建设,为深化全球交通治理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米尼克交通部副部长Fenella表示:“我谨代表多米尼克政府和多米尼克人民对此次项目的主办方表示诚挚感谢。我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项目,同中方互相学习、互相分享经验,期待着双方未来在交通领域进行更充分的沟通。”

“我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在我们研修期间给予的热情款待。从我们到达的那一刻起,我们不仅被视为客人,更被视为朋友。”巴西交通部可持续发展执行秘书处特别项目与气候变化总协调员George说。

援外培训项目实施主体资格赋能品牌升级

自2025年获得商务部“对外援助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实施主体资格”以来,国际中心坚持服务外交大局,已举办4期援外培训涉交通项目,举办1期由“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的“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修项目”,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

9月1日至16日,“中国—拉美国家城市低碳交通转型研修班”在北京、天津和青岛三地举办,来自10个国家的35名司级、处级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学员们学习观摩交通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方面的实践案例,重点调研公共交通、物流场站、港口设施等智慧低碳项目,探讨中拉在交通能源转型、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区域互联互通项目等领域的合作意向,通过知识分享和能力建设的方式为中拉可持续交通合作凝聚共识、奠定基础。萨尔瓦多国家交通委员会向国际中心赠送了证牌,感谢国际中心通过此次活动对其提供的支持。

9月16日,为期15天的“‘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建设研修班”在北京启动。学员们围绕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及国际合作四大主题展开研修。

7月21日至8月5日,为落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任务,“中国—中亚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昆明、保山三地举办。学员们学习考察我国交通规划、投资、建设、运营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围绕促进中国—中亚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区域交通多边合作深入交流。

聚焦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合作,国际中心机制化举办轨道交通主题人文交流活动,深化与东盟国家轨道交通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实施轨道交通标准联通计划,搭建轨道交通国际标准合作平台,并从最佳实践、产业生态、人才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中国—东盟轨道可持续交通体系合作。

6月8日至22日,“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及互联互通标准研修班”在西安、苏州和杭州三地举办,来自东盟国家的30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参加,重点考察了轨道交通运营、设计、建造单位,科研院所和车辆、信号、轨道等制造企业,探讨我国企业在东盟国家本地化发展策略和路径,共同推进实施轨道交通标准联通计划,搭建轨道交通国际标准合作平台。

去年5月7日至18日,“中国—东盟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修班”汇集了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9个东盟国家的29名轨道交通领域官员和专家,重点围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数字技术等领域,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模式,在广州和深圳进行研修。

助力拉美国家城市低碳交通转型,深化“一带一路”港口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中国—中亚交通运输合作走深走实,促进中国—东盟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国际中心在精耕细作打造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高级研修品牌的基础上,积极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培育交通人才,进一步增进互信,凝聚了共识。

更多接地气聚人心合作成果持续落地

在深中通道实地研修时,塞内加尔公路局高级工程师目睹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念及与自己国家的差距,震惊与遗憾交织,不禁潸然泪下;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现场,圭亚那公共工程部高级运输和规划官员惊叹我国和美乡村的幸福面貌,直言应多到中国,感受中国的日新月异。

经过近3年的持续打造,国际中心已举办10期各类人文交流活动,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58国共252人,全球可持续交通国际合作人力资源网络加速成形,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持续落地,实现了“联系不断、友情延续、合作不停”,让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重大项目建设成果彰显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卓越成就,密织的农村交通网和智慧高效的运输体系绘就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蓝图。一次次研修,一趟趟不凡之旅,促进了各国学员对我国交通运输发展成就的了解。

促合作效果初步显现。云南交投集团、重庆轨道交通集团等人文交流项目研修点位通过展示和交流,显著提升了国际品牌形象,吸引了更多国际合作伙伴,促进了自身更好发展。广州地铁集团与新加坡SMAT公司签订了谅解备忘录(MOU),促成轨道检测领域合作订单。云南交投集团组织数十家所属公司与学员开展深入交流,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巴基斯坦交通部学员积极推动国家交通研究中心与国际中心签署协议,共同开展巴基斯坦汽车车型分类标准研究。巴西交通部学员积极协调巴西交通部执行秘书司与国际中心签订谅解备忘录(MOU),推动深入合作。

下一步,国际中心将围绕部党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进一步发挥全球可持续交通人文交流品牌作用,强化机制统筹,搭好支撑平台,提升培训实效,拉紧相知相亲的人文纽带,持续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国际交通合作人力资源,以“小而美”推动“大项目”,为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力量。

感言

墨西哥恩塞纳达市外事局局长Gutier-rez Lopez Jared Isaac:

这次研修是一次非常棒的经历,让我学习到墨西哥和中国是如何合作的,以及我们如何继续发展。我们也看到中国人是如何工作的。中国人民非常友好,这是我们所喜爱的,也是我们继续访问中国的原因。

巴西港口事务司司长REBECCA CAROLINE: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在天津港,无论是绿色技术应用还是无人驾驶电动车都令人印象深刻,在巴西我们都没有这些,所以能亲眼看到真的很震撼。 

哥伦比亚巴拉亚市政府科技顾问Castaneda Pardo Jesus David: 

非常激动能够了解中国是如何将新技术应用在全球货物运输的效率提升中的。我们来到天津,就是为了学习这种在系统中应用可再生技术的实践。


编辑:伍雨婷

责编:伍雨婷

审核:王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