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出示包车证。”司机蓝师傅拿出手机递给执法人员,“感谢您的配合。”查验无误后,执法人员示意放行。这一幕发生在陕西省西安市,一辆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旅游包车接受检查时,司机亮出手机里的电子包车牌顺利通过检查。
这一幕的发生,得益于近期甘肃省、陕西省、青海省、四川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省(区)共同实施的省际包车电子包车牌互信互认。
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降低道路运输行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广应用道路运输电子证照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到今年年底,全面提升电子证照跨地区互信互认和共享共用水平。
打破区域壁垒 增强企业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此次推行的省际电子包车牌跨区域互信互认,正是精准服务企业需求的一项重要举措。
“2023年,我省启动省内电子包车牌应用,目前已累计发放3万余张电子凭证,应用效果良好。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包车客运企业,特别是主营甘青大环线和周边省份旅游业务的企业,都呼吁将电子包车牌应用扩展到省际包车。”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李圣煊介绍,省际电子包车牌实现跨区域互信互认,是践行省域间合作框架协议,深化交通运输执法区域协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悉,此次甘肃省省际包车牌应用涉及业务管理、综合执法和企业生产经营等多领域。“我厅多次深入调研,与周边省份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对接协商,打破地域壁垒,深化交通运输执法区域协作,促成此次跨区域互信互认。”李圣煊告诉记者。
省际电子包车牌互信互认有什么好处?
甘肃省张掖市西域星空汽车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银家说:“我们公司八成以上业务都是围绕甘青大环线开展,包车牌实现电子化,而且跨区域互信互认,到周边省份可以一路畅行。效率提高了,司机们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承接更多的业务。多接两趟活儿,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监管效能提级 力度与温度相融
202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提出,完善电子证照标准体系,推动行业电子证照信息跨部门共享和互认互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魏际刚表示,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提供了新工具,同时也提出新课题,完善电子证照标准体系,推动行业电子证照信息跨部门共享和互认互信将有利于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西安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对此深有体会。在现场执法检查中,执法人员查验电子证照,对合法的道路运输电子证照予以认可,对存疑的则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查询核验。同以往现场查验纸质道路运输证相比,电子证照更加省时省力,方便快捷,既节约了从业人员的营运时间,又大大提升了执法效能,做到执法力度与执法温度相融合。
推动电子证照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海南交通作出了新探索——充分利用省级政务服务数据平台,最大化实现与市场监管、公安、营商环境建设等部门的电子证照数据共享。海南交通通过数据共享信息自动回填至申报表单对应字段,实现了申请表单的自动生成。记者了解到,以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为例,通过数据共享,所涉及的61个表单字段中,53个字段可直接由系统自动带出生成,表单预填率超过86%。
强化数据防护 用起来更放心
道路运输电子证照跨地区、跨部门互信互认中,数据安全是核心挑战之一。《通知》明确要求强化证照数据和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
记者从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了解到,2024年,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领域数据治理发展规划(2024—2030年)》,提出在数据安全合规方面,今年将实现健全完善数据安全和数据监管制度,落实交通运输领域数据分类分级,持续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持续推进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授权和访问控制、可信安全环境等技术支撑,不断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能力。”该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4年年底,广东核发道路运输电子证照超374万张,通过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加强数据质量管控与安全防护。2024年第三季度,广东电子证照数据质量达标率超99%。
中交智运有限公司政企部经理李宗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开发的“运证通”App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服务已覆盖全国12个省份,注册用户量近600万。“各省道路运输电子证照数据库部署在省政务云平台,通过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三级测评,保障了数据存储安全。同时,在企业、个人领用方面,使用‘运政通’App需要进行人脸认证、手机号绑定等安全操作,确保个人信息准确无误。”李宗师表示,为有效防范企业及个人敏感信息泄露风险,运证通App对二维码信息采取了专用加密技术处理。只有具备相关秘钥的软件或设备方可准确读取二维码数据,从技术层面构筑了信息安全防护屏障。
编辑:翟永威
责编:
审核:郭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