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六点,昭阳区洒渔镇的苹果园里已是一片繁忙。果农们麻利地采摘着沾满晨露的红苹果,这些新鲜果实将在中午12时前出现在昆明各大超市的货架上。与此同时,在大关县的竹林里,竹农唐德锞正骑着摩托驶向竹林。“过去走山路要两三个小时,现在骑车20分钟就到。”靖洒公路通车后,清晨采收的鲜笋当天就能通过冷链发往长三角。新鲜竹笋从田间直达餐桌,损耗率大幅降低,价格翻了一番。

一条路,激活产业新动能
全长25.19公里的靖洒公路,如同一条激活产业发展的“动脉”,将昭阳区与大关县紧密相连,为沿线特色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洒渔镇苹果交易市场,来自全国的客商正忙着验货、装箱。“现在早上摘果,中午就能到昆明。”果农李佐彪边说边将苹果装箱,“路修好后不仅损耗少了,价钱也上去了。”改造后的靖洒公路将13.1万亩果园与西南最大的交易市场无缝对接,破解了“运输难”的问题。

这样的变化让苹果产业链全面升级——产地仓、分拣中心相继落成,冷链物流直通省外,果农直播带货兴起,手机屏幕亮起,订单不断涌入。
在位于靖洒公路旁的云南吉食道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新鲜竹笋经过精深加工,变成一箱箱即食食品。“政府为我们企业门前扩建的这条公路,是为企业发展量身定制的快车道。”公司厂长肖广玉感慨道。

一条路,丈量民生幸福感
当产业因路而兴,民生也因路而变。靖洒公路的提升改造,不仅是一条交通线的升级,更成为丈量群众幸福感的无形标尺。
靖洒公路长寨段是靖安新区第一小学和云天化中学靖安学校两所学校共4000多名师生每日上下学唯一的通勤干道,过去每逢雨雪天气,公路湿滑、坑洼积水,学生出行不便,更存在安全隐患。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后,路面拓宽,增设人行道与照明设施,完善交通标识和减速带,实现人车分流。同时,相关部门优化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疏导方案,公交车线路覆盖沿线村组,极大提升通行效率与安全性,切实保障师生每日上下学公路的顺畅与安心。

“以前送孩子时,路边总是堵得水泄不通,雨天更是寸步难行,现在不仅公路宽敞,停车区域也划分得清清楚楚”家长施辉涛回忆道。
云天化中学靖安学校教师罗伟表示,G247延长线像一条崭新的“动脉”连通学校与主城区,不仅让师生出行安全高效,家远的同学还能节省更多休息和学习时间,后续学校和老师会引导学生爱护公路、维护环境,共同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

一条路,创新治理新范式
靖洒公路的蜕变,折射出新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理念的深刻变革——从单纯的通行功能转向复合价值创造。
那些彩陶颗粒铺就的苹果图案车道,既是防滑设计又是乡土记忆的载体;沿途增设的临时交易点,将公路延伸为“移动的农贸市场”;“街长制”的推行更让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这种互动关系的建立,本质上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理念的生动诠释。
从“门前三包”责任书到文明停车联盟,从传感器实时监测到公益性岗位巡查,这套制度体系确保公路“建好”更要“护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带动家长的柔性管理,将公路文明纳入基层善治的毛细血管。
一条路,通向美好新未来
当一条路能让果农少些颠簸之忧、让游子多份归乡之悦、让游客生发驻足之意,它便超越交通范畴,成为丈量群众幸福感的无形标尺。如今的靖洒公路,不再只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血脉般连接起散落的村落与时代的脉搏。在清晨的薄雾里,孩童沿着安全步道走向校车,老人坐在交易点旁售卖农产品,电商货车满载鲜果驶向远方。
幸福,在这里被具象为一次顺畅的出行、一单远销的订单、一段归乡的路途。这条路,一端连接广阔市场,另一端连着千家万户;既让昭通苹果、竹笋卖得更好、更远,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又带来了每年20余万人次的游客和上千万元的旅游收入。
从“产业动脉”到“幸福标尺”,靖洒公路的蜕变,生动诠释着“一路通、百业兴”的深刻内涵。这条由市政府与省公路局同心共建,串联产业、文旅、民生的“振兴路”“致富路”,正以崭新姿态贯通昭通大地,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铺就更加宽广坚实的坦途,也让基础设施的温度,悄然化作百姓脸上的笑容,成为这个时代最温暖的注脚。
编辑:莫娟 姜跃武 马诗雅
责编:张家顺
审核:潘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