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是全球贸易的风向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升航运领域营商环境软实力,是航运经济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为助推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海事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立足航运企业发展需求,找准切口、精准发力、创新服务,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对企业的坚定支持。——编者
融资成本更低
贵港海事实招助解企业融资难
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贵港港辖区现有航运企业174家,登记在册船舶5569艘。近年来,受西江内河航运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影响,许多航运企业面临资金周转困难,急需融资维持经营。
然而,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许多企业面临信息不对称与沟通渠道不畅的双重难题。聚焦企业融资难题,贵港海事局向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主动联系地方航运协会,倾听航运企业代表心声。牵头协调召开“政银企”三方座谈会,助力银企供需精准对接。积极为航运企业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协调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综合评定航运企业信用状况、向金融机构推荐等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降低贷款成本。
信贷业务是一种对融资环境依赖较强的业务,良好的融资环境既能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也能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和风险。贵港海事局与金融监管部门深化合作,签订广西首个航运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合作协议,推行金融机构和航运公司信用管理机制。建立“红、黄、黑”信用等级评价标准,明确“一般失信行为”和“严重失信行为”,并定期通报失信清单。金融部门向信用等级较高的航运企业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不断增强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效应,让“要我讲信用”变成“我要讲信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融资环境。
为进一步降低航运企业融资成本,贵港海事局提升服务质效为企业减负。2024年8月,贵港海事局在广西辖区内率先实行船舶“带押过户”登记,为船舶省去了提前还贷、注销抵押权和所有权、重新登记所有权和抵押权的流程,缩短过户周期,提高交易效率,实现船舶所有人无需偿还贷款即可顺利交易船舶。
2024年,贵港海事局共办理船舶抵押登记1394件,助力航运企业融资金额达65.35亿元,抵押融资金额占广西份额56.92%,同比上升47.98%,创历史新高。“现在,我们不需要提前归还贷款和办理船舶抵押权(注销)登记,只要取得抵押权人同意,就可以办理船舶‘带押过户’了,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光是过桥资金成本,我们就可以省去每笔约5万元的利息。”广西贵港市安途船务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朱先生说。
营商环境更优
江苏海事提升船舶海工产业链竞争力
近日,仅用一天时间,“南炼xx”轮就在江苏顺利办理了船舶航线变更登记、国籍登记和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证书。与以往相比,船舶不再受船籍港办证限制,也无需更换船舶检验证书,不停航“畅转快办”为船舶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据了解,这是江苏海事局服务“水运江苏”建设、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具体举措。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江苏海事局扎实落实政策措施,海事速度、海事温暖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获得感满满。
作为老牌造船强省,江苏省连续15年三大造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拥有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三福船舶、镇江船厂、熔盛重工等众多民营船企,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为提升船舶海工产业链竞争力,江苏海事局开展服务船舶海工产业发展专题调研,对扬州、泰州、南通等地区40多家重点船舶海工制造企业及船舶配套产业企业进行走访、座谈,了解企业发展需求。
“助力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是我局服务‘水运江苏’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试点、资源倾斜、平台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航运要素聚集,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推进船舶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海事局局长缪昌文在南通专题调研座谈会上说道。
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是泰州民营船企的杰出代表,该公司具备建造30万吨级各类船舶的能力,也是国内首家可建造大型LNG双燃料船的民营船企。2024年,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新签订单量位居全球前列,这一亮眼成绩离不开海事部门的支持保障。
“长江江苏段桥区、渡线、锚地密集,通航环境复杂,新造船出江试航面临重重挑战。泰州海事局通过‘全链条监管+科技赋能+区域协作’模式,为船舶安全试航和交付提供了有力支撑。”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擦亮“世界船都”品牌,泰州海事局打造全国首个基于新造船全链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平台涵盖新造船重要日期确认、下水、试航等15个关键节点,实现新造船开工、试航以及试航期间安全监控等系列工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对超大型新造船实施“一船一议、一船一案”,在江苏海事局统筹安排下,协同沿江6家海事机构以“接力”方式全程“保姆式”保障试航安全,首创超大型新造船舶“编队出江”试航,为船企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持。2024年,泰州海事局维护139艘次新造船舶安全出江试航,为船厂创造经济效益超70亿美元。
除了提供试航保障,泰州海事局创新提供一站式“并联办理”服务、新造船舶相关金融服务制度,有效解决企业“办证难、融资难”等问题;联合泰州市交通运输局、中国船级社泰州办事处实施船舶文书一事通办,对船舶海工企业提供容缺受理服务,业务办结时间压缩近70%,助力“泰州出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
运转效率更高
舟山海事智慧调度破解锚位预约难
近日,舟山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虞女士通过“海事通”App为马耳他籍散货船“SEAUNITY海洋团结”轮成功预约到舟山秀山东锚地10号锚位,并在次日如期抵达锚位完成加油作业。
锚位预约是船舶进出港作业的关键环节,也是航运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由于锚地资源紧张,锚泊信息公布渠道有限,易出现船舶进港后无合适锚位锚泊,出港又错过潮水的进退两难局面;小型船舶无序锚泊,占用大船锚位,造成锚地资源利用不充分;锚位预约流程繁琐、不确定性强等诸多因素,造成船舶修造、船用燃料油供应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
作为我国南北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交汇要冲,舟山是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船舶交通流密集,商船日均流量超4800艘次。近年来,随着宁波舟山港的不断发展,“大港口小锚地”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舟山海事局持续推进锚地管理与数字化改革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更加便捷、高效、透明的锚位预约新模式。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航运企业、码头以及代理公司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增设临时待泊区、优化锚位参数、设置优先锚位等16条切实可行的举措,让航运企业和船员们能够享受到“‘全天候’锚位预约、‘全时段’锚位利用、‘全自助’锚位运行”的优质服务体验。
针对锚位预约流程复杂、效率低下的问题,舟山海事部门积极推进舟山水域主要锚地的270个锚位全部纳入“海事通”App公开预约,实行锚位自动核准发布,减少企业操作流程,信息全程公开透明,便于企业合理安排船舶进出港计划。
同时,为充分利用辖区锚地资源,舟山海事加强对锚位资源的动态调配,适度放宽锚泊限制条件,因地制宜建立锚位“深水大船用、浅水小船用”机制,保障企业大单业务。加强重点企业锚位保障,通过“排队候补先到先得”“碎片化时段插空锚泊”等创新机制,为企业降本增效。
舟山鑫洲耀星海运有限公司海务经理曾先生表示,该公司从事国内沿海货物运输业务期间,船舶到港后锚位等待问题长期制约运输效率。“现在通过‘海事通’App预约锚位,系统会自动推荐最优的锚位,而且自动核准发布的速度非常快,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得益于舟山海事局推出的16条锚位预约提质增效创新举措,“海上停船难题”成功破解,辖区航运企业运营效率显著提升,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以秀山东锚地为例,今年以来,舟山海事已保障保税船燃受油船舶246艘次,同比增长75%,加注保税船燃19.9万吨,同比增长93%,共节省锚泊等待时长约1968小时,为企业客户节省成本约172万美元,为供油企业增加销售额约4890万美元。
安全根基更牢
南疆海事“监管+帮扶”护航企业发展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航运企业密集的天津港,为筑牢辖区航运企业安全发展根基、助力航运经济高质量发展,天津南疆海事部门创新“监管+服务”双轮驱动模式,打造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2024年,天津辖区航运公司管理船舶事故数量保持低位运行,辖区航运公司管理船舶未发生较大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
近年来,南疆海事部门在航运企业调研中发现,不少航运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存在短板且缺乏明确提升路径。“一些企业在安全隐患判定的执行上是存在偏差的,在风险隐患排查方面,也不是那么全面。”天津南疆海事局综合业务处处长齐剑虎介绍,“针对存在此类问题的航运企业,我们会选派优秀的审核员团队对公司进行‘CT’扫描式审核,查找出影响公司安全管理的‘病因’,对症下药,建立航运公司帮扶机制,开展一对一指导帮扶。”
针对航运公司安全体系管理评级较低、岸基人员对船舶安全管理能力不足、现场实操认知薄弱等问题,南疆海事局创新实施“体系审核+船舶安检”机制和“开放式”船舶安检活动,组织岸基人员现场观摩,帮助其掌握安检要点与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通过定期通报案例、开展警示教育、选派讲师进入企业开展普法宣传培训,有效提升航运公司岸基人员和船员懂法知法守法水平,2024年航运公司处罚滞留数量明显下降。
航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内生动力和外部监管能力共同发挥作用。“在传统审核模式下,航运公司在迎接审核时早已轻车熟路,极易出现为了审核而审核的现象,安全管理效能低下。”齐剑虎介绍,“我们创新实施‘监管+帮扶’工作模式,对辖区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一企一策’监管档案,制定差异化监督检查计划,精准掌握航运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针对性提供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指导,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
在航运企业安全管理实践中,企业对海事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足,也是影响安全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问题。为促进航运企业自觉遵守海事相关法律法规,海事部门积极培树安全诚信航运公司,创新采取“五维一体”监管服务模式,助推辖区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南疆海事辖区航运企业基本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安全理念的转变。
□评论
政策精准滴灌解企业发展之渴
在服务航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海事部门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坚决贯彻党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精准聚焦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难点,确保惠企政策精准滴灌,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轻装前行、行稳致远。
海事部门精准把脉发展痛点,让政策“滴灌”真正解企业发展之“渴”。在服务航运企业发展中,海事部门展现出卓越的“眼力见”,从“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定制监督检查计划,到有针对性地出台举措破解“海上停船难”问题,每一次都精准把握企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这种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靶向施策方式,避免了传统“一刀切”模式带来的资源错配,确保政策红利精准高效地惠及市场主体,充分激发了市场活力。
海事部门还提高政策精准度,主动突破传统制度束缚,推动改革创新。他们推出的船舶“带押过户”登记、不停航“畅转快办”和“一企一策”指导航运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等举措,直击审批冗余、监管重复等沉疴,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打破地域限制等制度创新,为企业腾出“呼吸空间”,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动其轻装上阵、创新发展。
服务企业发展,政府部门既要做“及时雨”又要栽“梧桐树”。在全球航运格局面临调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海事部门还应久久为功,刀刃向内,不断完善便企利民的规章制度,构建亲清和谐的政商关系,打造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为航运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编辑:詹景怡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