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周宁”轮搭载6辆氯化铁溶剂槽罐车驶离镇海石化码头,航向舟山鱼山绿色石化基地,标志着甬舟危化品运输中期过渡通道正式贯通。
据了解,随着浙石化—舟山绿色石化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区域能源产能大幅提升,油品全产业链已初步成型。然而,受岛屿地理条件制约,基地面临原材料与市场“两头在外”的瓶颈——大宗原料及产成品可通过水路、管道运输,而化工三剂等小批量危化品则依赖水路滚装运输。原有的舟山鸭蛋山至宁波白峰的危化品滚装航线,在货物种类适配性与运输效率方面,已难以满足绿色石化基地生产需求。
为破解运输瓶颈,浙江省政府将镇海石化码头至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危化品滚装运输列为中期解决方案。在省、市、区三级政府统筹下,相关部门通过全流程优化融合,探索“提前接入”“串联改并联”等服务模式,组织联合审查,同步推进码头改扩建、航线评估、应急锚地建设等各项审批流程,顺利保障相关基础工作于2025年3月31日全部完成。
为确保航线首航安全,宁波海事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实船试验和消防和防污染应急演练,并通过“全链条安全管控+定制化护航服务”,为区域能源运输新枢纽保驾护航。海事部门重点对消防设备、防污染设施及应急物资配备情况开展专项排查,并对靠泊船舶、船员、货物进行全方位核查,确保船舶适航、船员适任、货物适装。同时,运用智慧海事系统、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无人机与海巡艇构建立体监控网络,实时跟踪船舶动态、气象变化及应急资源分布等情况,实现全过程风险防控。
据悉,改建后的镇海石化码头具备2000吨级和3000吨级危险品滚装运输泊位各1个,危化品货物年吞吐能力达23万吨。镇海石化码头至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危化品滚装运输航线的开通,不仅强化了甬舟石化产业协同效能,更通过建立标准化安全规范,为构建绿色低碳水路运输体系提供实践样本,为“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运输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编辑:詹景怡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