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深化科技合作 引领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04-17 15:49:35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余江 -标准+

4月15日,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2025年度工作会在北京召开。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表示,面对新形势与新变化,联合体要在精准把握共同需求、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科产融合创新上做到“三个再提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锻造竞争新优势,以升级版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助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WechatIMG17.jpg

中央企业海洋工程技术创新联合体由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指导,中交集团牵头,联合10家涉海央企,多家高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组成,旨在破解海洋工程领域“卡脖子”难题,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其核心任务包括突破深海铺管、超大型装备研发、生态保护修复等五大方向技术瓶颈,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需求。联合体成立以来,工作机制实现持续优化,核心技术攻关取得突破,科产融合创新加速推进,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会上,王彤宙代表联合体提出了“共建、共创、共享”三点倡议。一是共建升级版创新联合体。优化工作机制,共同研发一批海洋工程实用技术和装备,共同推进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共同构建中国海洋工程技术规范体系,共同培养海洋工程领域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共同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共创开放协同创新生态。以共同需求为牵引,共建联合研发平台和实验室、资源数字化平台,开放应用场景、科技人才、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推进高效率产学研融通创新,打造全产业链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三是共享海洋工程创新成果。分类构建联合体参与度、贡献度评价体系,共同制定联合体考核办法,推动联合体成果共用、利益共享,实现联合体各方技术共同进步、竞争力共同提升、产业共同发展。

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裴岷山表示,联合体将以共同需求为牵引,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共赢发展为目标,打造升级版联合体。一是坚持战略目标引领、共同需求牵引、全产业链协同和开放共享发展,准确把握联合体升级方向。二是突出任务型定位,开展精准靶向攻关,形成标志性成果。三是加强体系化建设,以创新平台筑基,以创新人才铸魂,提升创新能力。四是坚持以用促研,推进海洋装备试验场联盟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产业升级。五是健全联合体运行机制,打造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创新生态,扩大创新合作“朋友圈”。

本次会议以“深化海洋工程科技合作 共筑海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举办了海洋工程技术蓝皮书编制启动仪式,审议了创新联合体章程、管理办法和新加入单位。联合体指挥部办公室作工作报告。海南省海洋厅党组书记、厅长李东屿分享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共建共享机制。联合体成员单位参会代表就联合体高质量建设与运行、年度重点工作、考核机制和蓝皮书编制等开展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共同探讨海洋工程领域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方向。

联合体成立以来,多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共建了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海岸与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联合研发平台,形成了由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级研发平台和中试验证平台组成的海洋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成功研制全球最大舱容的LNG清洁能源动力大型耙吸挖泥船“新海鲟”号、全球首台DCM物理模型试验装置、3万立方米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深水铺管核心设备托管架等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填补国内空白;突破深远海域大容量风电施工关键技术,建成3500吨深水风电安装平台;创新海岸带海湾保护技术体系,应用于海南、深圳等地生态修复工程。成果已在惠州填海工程、多个海上风电项目等场景落地。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海洋工程领域协同创新迈入深化升级新阶段。在国务院国资委统筹部署下,联合体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锚定海洋强国建设目标,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起跨区域、跨领域、跨层级的创新生态体系。联合体将以“共建、共创、共享”为纲领,加速突破深海开发技术瓶颈,推进海洋装备国产化与产业化进程,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编辑:张一坤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