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月”。海事人勇立潮头、当好先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敬业、友善、公正、文明等价值观念融入日常海事监管和服务工作,转化为自己独特的工作信条,以行动践行初心,以担当诠释使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海事力量。
以敬业为舟
“渡船起航的汽笛声是我工作的号角”
在云黔桂三省的交界处,红水河自乌蒙山脉奔腾而来。在波峰浪谷间,来宾海事局来宾海巡执法大队大队长付彬,以她的坚韧、智慧与柔情,为水上交通安全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破晓时分,天边泛起鱼肚白,红水河还在轻柔的薄雾中沉睡,海事执法车早已整装待发。“今儿要去的渡口远,得赶早!”付彬一边说着,一边利落地拉开车门,与同事甘剑武一头扎进车里,奔赴海事趸船。车窗外春雨绵绵,付彬心绪沉稳,双手紧攥方向盘,稳稳驾驶着执法车,穿过开满油菜花的小路,抵达海事趸船。付彬迅速套上救生衣,和甘剑武合力解开缆绳,向着红河农场渡口破浪前行。
“嘟——”红河农场渡口,渡船的汽笛声骤然响起,满载着乘客和货物的渡船即将起航。付彬和甘剑武站在岸边,默默观察着渡船的一举一动。“大家都忙着去干活,咱可不能耽误人家。”付彬轻声说道,语气里满是对船员的体谅。
渡船缓缓归航,付彬和甘剑武跃上甲板,开启细致检查工作。他们打开“海事通”App,对照船舶档案,逐字逐句核对船舶登记信息、检验证书有效期,不放过任何一个数字、一个标点。检查AIS系统时,付彬耐心叮嘱船员:“这设备可得当宝贝护着,它就像咱们的千里眼,船在哪、啥情况,都逃不过它。有异常得马上报告!”
走进机舱,一股热浪裹挟着刺鼻气味扑面而来,像一堵无形的墙,让人几近窒息。付彬却毫不犹豫地蹲下身子,细致核查主机与辅机系统、电气设备、管路系统、安全防护装置。突然,她发现冷却水泵皮带老化严重,立刻严肃指出:“这皮带磨损太厉害了,必须马上换,不然设备出故障,安全可就没保障了!”她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付队长水平很高!什么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船员对她竖起大拇指。作为一名文科生,船舶检验知识曾是她的短板,可她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专业书籍里,无数个夜晚,灯光陪着她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拿下全国注册验船师B级证书,让同事们打心底里佩服。不仅如此,去年她又考取了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对海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
离开红河农场渡口,付彬马不停蹄奔赴古奋渡口。这里地处南宁、河池、来宾三地共管交界水域,管理权责复杂。检查时,她发现几位乘客不愿穿救生衣,便快步上前,满脸笑意地劝说:“大爷,这救生衣看着不起眼,关键时刻会救人命!您一定得穿上。”
古奋渡口所在交界共管水域日均渡运量超过800人次,共有5艘客渡船渡运,分属三地管辖,由于水上巡查和车辆巡查距离均较远,执法时间不一致,总有乘客不按规定穿戴救生衣。为此,付彬四处奔走,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在2024年推动古奋渡口完成“四好渡口”改造。“我们三个局签订了共建协议,很快这里就会发生大变化!”付彬高兴地表示,接下来该渡口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合巡航执法,三方轮流派人每月对三市渡口渡船开展至少一次现场检查,统一推进救生衣行动,有效保障渡运安全。
夕阳西沉,余晖洒在红水河上。付彬结束一天的工作,站在海事趸船上,望着缓缓驶离的渡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知道,自己守护的,不只是这条河的安宁,更是沿岸千家万户的团圆与幸福。“红水河的波涛是我前行的旋律,渡船起航的汽笛声是我工作的号角。”这是付彬心底的誓言。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海事人的敬业本色。
以友善为帆
“您有急难愁盼,我给暖心答案”
踏入台州海事局政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工作人员身着整齐的制服,脸上洋溢着热情而真诚的笑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办事窗口之间,热忱迎接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员。“您有急难愁盼,我给暖心答案”,这是政务中心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信条。他们耐心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用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业务办理顺畅无阻。
“原本需要数周的流程,如今两天就完成,海事服务跑出了护航经济的加速度!”浙江安航海运有限公司的滕安航由衷感慨道。据了解,该公司新购置船舶急于投入营运,前来办理相关业务的企业经理焦急不已。“我们在面对面沟通后,发现企业需要尽快办理相关业务。”台州海事局政务中心负责人高峰表示,为此,工作人员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和帮扶服务,指派专员全程指导,并推荐企业通过“一船多证一次通办”(多证联办)模式办理。通过该模式,船舶办证所涉及的船舶注销、船舶所有权、国籍、光租、船检、营运证等22项政务服务事项可以整合办理,政务中心通过与联办单位采取预收预审、信息共享等方式,协同一次办成,最终实现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90%以上。
有一件事,令浙江安拓海运有限公司的叶祥友至今难忘。该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急需办理船舶抵押登记以获取贷款。得知该情况后,“排忧解难”窗口的曾一琴主动对接,积极协调相关单位为企业和银行提供指导。她为公司罗列了详细的办事流程,详细梳理材料清单,并对材料进行预审,提前与业务审批部门做好沟通协调,保证每个流程无缝对接。“从咨询到放款,每一步都有海事人员贴心跟进,这种‘雪中送炭’的服务让我们倍感安心。”叶祥友开心地说。这一暖心行动,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展现了政府部门与企业“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此外,政务中心工作人员心系船员,以友善之心守护船员漂泊之心。今年3月6日早上,细心的于丽发现7名船员在政务大厅门口急得团团转,直觉告诉她肯定有状况。经了解,这些船员因船员服务簿意外落海,造成解职时无法进行资历签注,但是船舶上午即将离港,船员们心急如焚。获悉该情况后,于丽立即向上报告,协调各岗位作为急件办理,并耐心指导船员顺利提交服务簿补办申请。
“船舶离港前的最后一刻,服务簿送到了我们手中!”船员们难掩激动,“原以为要滞留他乡,没想到海事部门如此高效贴心,这份温暖,让我们漂泊在外也有了‘家’的依靠。”这一温情服务,不仅解决了船员们的实际困难,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与尊重。
无论是助力企业抢抓船期,还是纾解企业燃眉之急,抑或是守护船员的漂泊之心,“五心E站”都以“您有急难愁盼,我给暖心答案”的友善服务态度收获了企业与船员的赞誉。台州海事局倾力打造的“五心E站”政务服务品牌,将“暖心、贴心、用心、顺心、无私心”理念融入政务服务全过程,以高效、便捷、温情的举措,为航运企业与船员排忧解难,用友善态度生动诠释了海事的温情温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
以公正为舵
“不看面子、不徇私情、本领过硬,公正执法得人心”
哈尔滨海事局太平海事处松上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越超总是随身带着一个蓝皮笔记本,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密密麻麻,记载的是过往的执法重点与相关法律法规解读,一笔一划都彰显着他公正执法的决心。
扎根海事一线十年,张越超每一天都践行着自己的工作信条:“不看面子、不徇私情、本领过硬,公正执法得人心。”
“熟记法律法规是规范、公正执法的基本要求,但是如何让执法对象感觉到公平公正,愿意接受执法结果,这是我们工作中的难点。”张越超说,“在一线执法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时候,相对人对执法结果并不认可,认为自己并没有触犯法律,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只有拿出具体的条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相对人讲解,执法才会顺利。”他随身携带的“小蓝本”里,就记满了这些“功课”。十年下来,什么问题对应什么条文,他记得一清二楚,在面对质疑向相对人解释的时候也更加专业,相对人对其很是信服。
多年执法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插曲”。“您好,现由于船舶主消防泵存在故障,已不具备消防灭火功能,请立即停止航行,在开航前纠正缺陷。”一次,张越超在船舶安全检查过程中,遇到了不讲法律讲人情的情况。“同志,我们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混饭吃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这点小问题,您就别较真了。”面对求情,张越超耐心地说:“我不是在为难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安全监督规则》第二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您需要停止航行,在开航前纠正缺陷。在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没有小问题,只有大隐患。”
在后来的几天里,船东仍希望海事执法人员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允许航行。张越超心里明白,执法者不仅要“用法”,还需引导群众守法,只有把法和理讲到相对人心里,才能真正实现公正执法。“您着急开航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客运船舶的安全关乎着广大市民游客的生命安全,我们肩负着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的职责,我们不敢也不能有一丝懈怠,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这种“说理式执法”让船东心服口服。
在张越超的帮助和指导下,船东主动联系、协调船舶维修人员对客船进行维修调试。张越超等执法人员在复查合格之后,发出了“允许开航”的指令。船东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说:“感谢张队长,消除隐患后,我的心里也踏实了,感谢你们的付出。”
经过此事,辖区海事执法人员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张越超以此为契机,对辖区所有船舶开展了消防设施专项检查,大家都积极配合。他对各航运企业、各船员开展消防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组织进行消防演练,有效提升辖区内航运从业人员的“红线意识”和消防技能,在辖区内构建起常态化消防监管体系。
多年来,张越超扎根基层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肯担当有作为,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黑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从稚嫩到成熟,他用十年时光在海事一线刻下公正的烙印。他对工作信条的坚守、对生命的敬畏、对事业的追求,是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工作的生动诠释,也是他身为海事人守护水上平安的生动实践。
以文明为桨
“融通聚效能,服务零距离”
在奔腾的八百里皖江上,有这样一抹“海事蓝”,他们坚守长江海事全线最繁忙的政务窗口之一,用专业与热忱守护着长江航运的脉搏。在这里,每年2万余件海事政务无缝衔接,每份许可、每本证书背后,都是责任与初心的交融,承载着船员和船企沉甸甸的期待。“文明窗口,高效海事!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海事服务为民的温度!”安徽省南陵县水运商会会长胡天军表示。
“融通聚效能,服务零距离”,这是芜湖海事局政务中心团队的工作信条,也是他们的庄严承诺。融通聚效能,他们推动协同融通、寻求跨行业跨单位协作,为船员和船企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更高效的政务服务;服务零距离,他们坚持文明服务、贴心服务,倾力为船员和船企纾困解难。
芜湖是长江安徽段内河航运最发达、港口吞吐量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航运企业交易繁忙、服务要素集中之地。2023年8月1日,芜湖海事政务中心整体入驻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入驻以来,他们与市港航、皖江船检等航运要素窗口并肩办公、协同融通,用文明服务携手打造长江流域首个“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智慧化政务服务大厅。
“我们创新推出船舶开航一件事、升级海船转籍不停航办证等举措,为船企带来了真金白银的经济效益。”芜湖海事局政务中心主任吴桐介绍。
2024年12月10日,兴达航运公司法人代表张后俊走进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向芜湖海事、芜湖市港航、皖江船检三家单位赠送锦旗表达感激之情。“我们这次申请拆解的‘皖兴达738’轮,还有16天船龄就超过15年,一旦超期损失严重。多亏政务中心高效办理,为我们抢回20多天的宝贵时间!”张后俊介绍,一个月内,公司已通过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并联办理”4艘拆解报废船舶涉及海事、船检和港航三家单位的注销手续。
2025年春节前夕,随着大量船舶返乡,芜湖海事窗口办证量激增。其中船舶买卖、抵押登记、融资租赁等占比达80%。“船员们奔波一年,不能让他们因为办理业务耽误团圆!”青年党员张格格一边整理材料一边说。春节期间,政务中心党员、青年们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岗位。仅2025年1月,窗口就办理了海事行政事项2300余件。芜湖海事局通过“拆解船舶证书注销‘一次申请、三证联销’”办证模式,为安徽辖区近万艘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提供了高效范例。
“每次都要来芜湖,能就近在马鞍山登记办证就好了!”4月11日,“皖XX”轮船东薛东办证时说的一句话,引起了正在为船员解答问题的吴桐的注意。
一问才知道,船东是马鞍山人,名下的4艘测量船,检验、运营都在马鞍山水域。因为办证,需要在马鞍山、芜湖两地往返。了解到船东的困难后,吴桐抓起电话,联系马鞍山市港航部门和地方船检。经过反复沟通、协商,双方商定以“变更船籍港”的方式指导船东完成转籍手续,同步实施“异地办证、船舶登记互认”,帮助船东有效节约时间、资金成本。
经测算,入驻一年多来,芜湖海事船舶类政务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相对于承诺时限压缩78%,材料精简45%,既为船企大幅节省了成本,也为海事政务服务效能整体提升提供了“芜湖样本”。2024年,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芜湖海事局政务中心荣获“全国海事系统先进青年集体”称号。
编辑:詹景怡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