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交通过程中的旅游价值

2025-05-23 14:57:26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殷平 -标准+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推动交旅融合,有利于适应旅游新需求,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深化交旅融合,应秉持开放理念,运用系统思维,借助创新手段,挖掘市场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构建全面开放的交旅融合发展格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6部门遴选的114个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从行业分布来看,其中包括61个旅游公路、13个铁路旅游产品、13个水运旅游产品、12个航空旅游产品、8个主题邮局。这显示,公路旅游融合相对较成熟,其他交通运输领域与旅游业的融合水平尚需提升。从空间分布来看,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均有6个案例入选,上海、甘肃、广东、贵州、湖北、江苏、山东、云南、浙江9省份各有5个案例入选。相比而言,其他省份入选的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较少。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加快重塑交旅融合的资源观和产品观。经过多年努力,交旅融合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全域统筹规划待加强、产品服务品质待提升等问题。各地应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加快构建全面开放的交旅融合发展格局。

系统创建交通旅游资源图谱

当前,我国现存大量交通历史遗迹,其开发价值还未被正确认知,没有被系统整理和分类定级。例如: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矿山领域广泛应用,部分地区的铁路专用线逐步被闲置和废弃,如不尽快普查,建立科学的保护和开发机制,这类交通资源的价值最终将消失。

在深化交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古桥、古道、古驿、古渡这类交通资源的价值应当被重新认识和评估。通过全面和细致的普查,准确掌握交旅融合发展基础资源的类型、分布、规模和质量。同时,开展交通旅游资源普查,建立交通旅游资源信息库,构建交通旅游资源图谱。此外,开展分级定级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开发机制,全面提升交通旅游资源的利用水平。

形成多元精准的市场策略

多元精准的市场策略,是深化交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革新理念,延展旅游需求边界,将传统的“在地旅游需求”转化为“在途旅游需求”,转变传统的单一目标市场观念,树立全覆盖市场理念。同时,市场需求分析的观念应由“满足需求”转变为“创造需求”,扩展交旅融合需求的规模与类别,建立大交通旅游发展格局。

其次要适应市场需求新潮流,由标准化、单一化的需求分析转变为定制化的需求分析,精准识别游客需求的差异,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个性化的交通旅游产品和服务。定制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分析,意味着同一个交旅产品要面向不同游客提供不同服务。

最后要提升市场需求分析的数智化水平,建立市场监测与需求洞察机制,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灵活运用新媒体工具,实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打造优质特色的系列产品

打造优质特色的系列产品,尤其是融入文化价值,是交旅深度融合的核心,更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动力。

当前,多数交旅融合产品仍属于初级融合产品,即以初始交通功能为主,增加部分旅游要素,如冰雪专列、赏花专列等旅游列车。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发主体仍以目的地或沿途产品为吸引物,对交通过程、交通工具、交通线路的时间和空间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挖掘利用不够。

因此,要深入挖掘交通过程中的旅游价值,释放交通线路、交通工具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文化类、研学类、探秘类等交旅融合产品。同时,开发多种交通工具联动的交旅产品应是下一阶段融合发展的重点,以水陆联动、陆空联动等为主,打造多维、特色的交旅融合产品,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

布局智慧高效的科技体系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高效的交旅科技体系,是深化交旅融合的重要方向。

旅游的根本动机是到非惯常环境中寻求“新、奇、特”的体验,是前沿技术落地应用的最佳场景。在这一逻辑的指导下,最新的交通运输技术与旅游业融合,转化为最新的交旅融合产品,是“首发经济”的最好诠释,如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前沿技术在旅游场景下应用,为游客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因此,要深化交通科技在旅游场景的应用,孵化科技类交通旅游工具或交通旅游产品。通过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交旅融合中的应用,助力游客行程设计与策划,搭建一体化旅游信息平台,整合交通、旅游景点、住宿餐饮等全要素信息,为交旅深度融合提供科学依据。

营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行业标准是交旅融合发展的基石,等级评定是提升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有效手段。全方位制定行业标准,从设施建设、服务质量到安全保障,各环节都有章可循,能有效避免市场乱象,增强游客信心,促进交旅融合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交通旅游基础设施与其所属的一般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区别该如何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不少地方在标准方面先行先试,但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的行业标准和等级评定急需破题。例如,旅游列车与一般列车的区别是什么,全部运送游客的列车是否归属旅游列车。因此,深化交旅融合,应加快完善建设标准、服务质量规范、分类评级等工作,从而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建立协同高效的合作机制

部门协作、区域合作是深化交旅融合的机制保障。

一要建立常态化会商机制,强化规划设计引领。通过联合制定发展规划、政策文件,明确交旅融合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各部门在交旅融合工作中形成合力。加强交旅融合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战略目标,建立长效机制。

二要加强相关区域合作,推进跨区域项目开发。对于跨区域交旅融合项目,如铁路旅游专线、旅游公路等,应坚持“一盘棋”开发理念。加强区域间的规划对接和项目协同,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三要调动多方利益主体参与,形成工作合力。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交旅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为交通旅游项目提供智力支持。引进社会企业等参与交旅融合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项目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投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

编辑:翟慧

责编:翟慧

审核:连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