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海域作为广东省风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发展海上风电潜力巨大。该区域共规划近海海上风电场址13个,装机容量达5415万千瓦,目前已完成汕头勒门、揭阳神泉、揭阳后湖、汕尾甲子、惠州港口等五座海上风电场的建设。近年来,汕头航标处紧紧抓住助推粤东海上风电新业态发展的契机,以技术革新和数字化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加快发展具有航保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为粤东海上风电新业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有力推动了粤东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
坚持技术引领,全程提供专业服务
汕头航标处主动与风电企业对接,在粤东海上风电场测风、施工、营运的各个阶段,为航标设计、投放、维护和撤除全过程提供全方位的航标技术审查和技术测定服务。截至目前,共参与布设海上风电场水域航标380座次,开展海上风电场航标设置技术审查12次、技术测定16次。通过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了航标在风电场不同阶段的合理设置和安全运行,为海上风电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监控处置效能
为提高航标维护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汕头航标处积极推进无人机巡视、物资信息化系统等绿色智能手段融入航标维护管理工作;同时,综合运用雷达、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VHF(甚高频无线电话)等多种手段采集现场信息,对海上风电场实施全方位监控。此外,启用航标集中值守一体化平台和北斗遥测遥控技术,大幅提升了风电场水域航标监控效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实现了对航标的实时动态监控和快速响应,保障了海上风电场的航行安全和正常运营。
坚持绿色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汕头航标处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虚拟AIS航标、锂电池、防污油漆等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在风电水域的研究和应用。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还提高了航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未来,汕头航标处将继续积极践行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与能源强国战略,秉承“最实举措、最大能力、最优服务、最佳状态、最高效率”的理念,用一抹“海事蓝”,守护海上 “绿色风车林”,助力粤东 “双碳” 目标早日实现。在粤东海上风电发展的征程中,汕头航标处将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为推动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绿色经济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编辑:张一坤
责编:蒋利
审核:金校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