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3.28万吨石材陆续从"格林帕斯"轮顺利卸入厦门港海翔码头,标志着首条"丝路海运"石材航线累计运量正式突破800万吨大关。
石材产业作为建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基础设施建设、家居装饰、外贸出口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石材货种还涉及开采、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能够带动原料加工、物流运输等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厦门港是全球石材贸易的重要枢纽,据厦门海关统计,近3年来,厦门关区石材进口额高达419.60亿元,占全国总量83.5%。优越的地理位置、一流的口岸营商环境、专业化的码头服务水平和强大的石材产业集聚效应,促使厦门港成为“丝路海运”石材航线主要物流通道。
"丝路海运"石材航线连接印度卡基纳达港、坎德拉港与厦门港等福建沿海港口,全程3000多海里,其中,厦门港承担了该航线近70%的货运量。石材原料抵达厦门港后,将快速清关并转运至邻近的泉州加工基地进行加工,成品随后销往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厦门港作为该航线物流枢纽,与全球航运企业以及位于泉州的石材加工贸易中心形成产业联动,多方以石材贸易为纽带,构建了从原材料进口、精深加工到成品出口的全产业链协作体系,共同推动了"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高效运转的背后,是各相关单位的高度协同。厦门边检总站东渡边检站为航运企业、码头及石材加工企业定制专属服务方案,如组建“丝路快检”服务组,由精通外语的民警担任组员,为船舶的快进快出大进大出提供比船先到、即靠即检、优报优检的通关服务;厦门海关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不断提高进口石材查验通关效率,打造了一整套高效的石材监管体系;厦门海事局统筹安全与发展,依托“大交管”专台统一调度,强化海上交通管理,维护进出港船舶通航秩序,为“丝路海运”航线提供全天候的海事服务保障,同时主动对接码头和货运代理,开辟船舶审批“绿色通道”,提速船舶进出口岸审批效率;码头企业依托信息化生产系统,根据货物属性与客户需求,动态规划专属堆场,优化作业工艺,提升卸船效率,深度赋能“丝路海运”高效运转。
编辑:白萱
责编:蒋利
审核:姜秋华